健康險前三季度保費收入6666億元 增速遠超壽險與萬能險
10月26日晚間,銀保監會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保費數據,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1月份-9月份,健康險保費達66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4%。這一增速不僅遠超行業保費平均增速(7.1%),還大幅超過壽險(4.9%)、萬能險(-17%)及意外險(-1.5%)增速。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拖累,行業保費增速一度放緩。但健康險增速為何能獨領風騷?多家險企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突發疫情引發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推動健康險保費加速回暖;另一方面,去年以來,隨着監管層持續鼓勵“保險姓保”,重疾險、醫療險等保障型保險成為保險公司的主打產品,健康險保費增長加速。
慧擇副總裁宋號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3年-5年,健康險市場將迎來一波需求爆發,並繼續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非標體重疾和更多細分重疾領域的需求也將進一步釋放。此外,新老重疾定義的切換也有望為健康險業務帶來一波市場熱度。
健康險大賣
前三季度保費6666億元
近兩年來,在監管層持續鼓勵以及險企大力推動下,健康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
健康險由重疾險、醫療險、長期護理險和失能險四大險種構成。四個險種承擔了健康診療各個階段的不同功能,互為補充。其中,重疾險近年來已成為人身險公司的主流產品。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速逐年上升。2017年,健康險保費收入4389.46億元,同比增長8.58%;2018年保費收入5448.13億元,同比增長24.12%;2019年保費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速升至29.7%。今年前三季度,雖受疫情影響,但健康險收入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前三季度保費收入達6666億元,同比增長17.4%。
愛心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健康險一直是公司主力險種,今年以來增長態勢明顯。一方面,公司各個渠道積極穩定現有產品結構,應對經濟環境發生的變化,適時對線上及線下業務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公司加速探索特色保障型產品開發,積極推動糖尿病人羣專屬的守護神糖管家長期醫療保險、特色重疾險等項目的啓動實施。前三季度,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各主力險種保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公司已提前做好第四季度業務佈局,緊扣2020年度發展目標,預計新單保費特別是期交保費將大幅提高。”
從上市險企情況來看,健康險也在今年獨挑大樑,拉動了行業保費收入的快速復甦。《證券日報》記者對上市險企2020年中報數據梳理後發現,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健康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兩位數,其中人保健康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7%。以目前人身險市場保費份額最高的中國人壽為例,今年上半年,其三大業務中健康險業務增速最為亮眼。具體來看,中國人壽實現壽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6%,健康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8%,意外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7%。在利潤方面,中國人壽健康險業務上半年實現利潤同比大增64%。
上述愛心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內生產生活已基本恢復,除個別地市疫情仍存在小範圍復發外,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結合以往經驗判斷,各家險企將在第四季度不同時點發力,提前佈局2021年“開門紅”策略,公司對第四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持樂觀態度。
重疾定義修訂
有望推動健康險高增長
在近期新老重疾定義的切換下,以及保險公司對2021年“開門紅”的大力推動,健康險收入有望加速增長。
近年來,銀保監會不斷從制度層面持續推動健康險發展。2019年末,新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正式頒佈。新規突出了健康保險的保障屬性,強化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及風險管控等。
近期,《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終審稿)》顯示,重疾新定義相關規範即將進入落地階段。重疾定義新標準與投保人息息相關,將決定未來重疾險產品的保障內容、類型、價格走向,在今後若干年內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對重疾新定義有三個重大變化:一是重疾定義下的病種由25種增加至28種;二是對重疾進行分級,引入輕症概念,輕症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賠付;三是修改相關重疾名稱,讓保險理賠中的重疾概念與醫療實務中的重疾概念更加統一,對相關重疾需要達到的狀態指標更加細化,減少理賠糾紛。宋號盛認為,新老重疾定義的切換,有望為健康險發展帶來一波市場熱度。
從健康險長遠發展空間來看,中國保險保障基金近期發佈的《2020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表示,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生物工程和醫療技術的快速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險意識的增強,人均壽命延長已成為全球普遍現象。當個體達到一定年齡後,患病概率會大幅提高,人均壽險延長將加大中期重疾險和醫療險的賠付風險。但2019年我國健康險的深度僅為0.71%,密度僅為504元/人,説明健康險的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
羣益證券10月20日發佈的研報也認為,展望未來,一方面,疫情發生後,居民的保險意識被進一步喚醒。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人均醫療支出的提升,保險已逐漸成為一種剛需產品。另一方面,從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指標來看,國內保險覆蓋率目前仍處較低水平,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