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愛用“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來形容上一屆領導班子的高瞻遠矚,為企業今後的發展鋪好了道路,下一屆領導班子只需要按部就班執行就好,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説法就是,躺贏。而每當看到“躺贏”這個詞時,車叔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北汽集團,沒錯,就是它!
為什麼是北汽集團?其實2020年的財報就是最好的説明。
2020年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9.73億元,其中北京奔馳收入為1696.96億元,同比增長9.37%,營收佔比提升至95.9%,創北京汽車自2014年上市以來新高。也就是説,除了北京奔馳,北汽集團其它品牌的盈利能力堪憂,貢獻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更為諷刺的是,在美國《財富》雜誌正式公佈的“2021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北汽集團排名第124位,穩居中國汽車企業第四。看到這裏,車叔不禁要問,憑什麼?難道這些機構只看數字,卻不分析數字的來源嗎?這樣的評選如何讓人信服!
表面光鮮的北汽集團
實則一地雞毛
2020年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併發布了人事調整通知,徐和誼將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其接任者為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本以為在姜德義的帶領下,北汽集團能夠迎來新生,沒想到在任職的這一年多時間裏,姜德義再次讓北汽集團坐實了“躺贏”的形象。
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北京汽車營收903億元,但其中880億元來自合資的北京奔馳,自主品牌的北京品牌系列營收僅為23億元。毛利方面,北京奔馳帶來了238億元利潤,北京品牌則虧損25億元,明顯拖了集團後腿。
可以看出,北汽集團光鮮亮麗的背後是北京奔馳的“鼎力支持”,如果沒有了北京奔馳的頂樑柱和現金奶牛支撐,那麼北京汽車的盈利能力甚至不如海馬汽車等三四線車企。在合資股比逐步放開的背景下,過度依賴合資品牌賺取利潤不僅不現實,還將會引起系列危機。所以説,看似表面光鮮北汽集團,實則一地雞毛,沒有北京奔馳的利潤貢獻,北汽集團亦有很大可能會步華晨集團的後塵。
兩問姜德義
北汽集團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如何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發現問題的能力,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所有人都知道北汽集團的問題所在,所以在這裏,車叔便向姜德義提出兩個問題:
1、2025年停售燃油車,是盲目自信還是選擇性放棄?
2017年12月9日,北汽集團宣佈,除特種車、專用車以外,北汽集團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北汽集團將率先在北京市地區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到2025年的時候,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
儘管北汽的這個消息對於國內汽車市場來説的確是一個爆炸性新聞,但其實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北汽這麼做在很大程度上是迫於業績壓力。縱觀整個自主品牌,北汽用了短短几年就成為與比亞迪、上汽這些品牌同一個銷量梯隊成員,而且北汽也是這一梯隊中,唯一一個單純依靠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反觀北汽傳統燃油車業務數據,就連前任老總徐和誼都承認“不行”。
因此提出停產燃油車只不過是順應大局的小變動,想在適當的時機及時止住該品牌燃油車銷量不濟的損失而已。
2、新能源品牌如何挽回節節敗退的口碑?
對北汽新能源來説,走量的低端入門市場丟失殆盡,於是北汽選擇發力高端,想要高舉高打,無奈北汽新能源的口碑已經在低端市場崩塌,直接影響到了高端品牌的發展,而事實也驗證了車叔的推斷。
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極狐品牌7月交付量為525台,8月交付量為563台,9月交付量614台,第三季度累計交付量僅為1702台,1702這個數字連小鵬、理想、蔚來的尾燈都看不到。這與之前北汽藍谷總經理劉宇提出的,用三年時間將北汽新能源帶回第一陣營,2021年極狐將要賣出12000輛的目標相差甚遠。很明顯,按照當前極狐的銷量走勢,完成這樣的目標顯然已經不切合實際。
車叔總結
隨着中國車市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自主品牌的機會窗口正在收縮,留給北汽集團和姜德義的時間越來越少,雖然北京奔馳的盈利能力好於華晨寶馬,但如果一直沒有成功的自主品牌、過硬的研發體系和拳頭產品,如果有且僅有一頭利潤奶牛的狀況繼續,相信北汽集團很快便會成為第二個華晨,接下來就看姜德義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