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市場主體,保障能源安全!電網企業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
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不確定性”是今年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深化“國內大循環”也是增強自身應對新形勢下全球化發展的適應性與靈敏度。那麼,關乎國計民生的電網企業如何更加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
發揮驅動力:
帶動整體產業鏈協同發展
近期中央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聚焦科技創新,國家電網公司啓動了“新跨越行動計劃”,攻克核心技術、改進體制機制、推進開放合作、培養一流人才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全面打通人才鏈、創新鏈、技術鏈、價值鏈、資金鍊,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大國重器”作用。
國家電網公司發力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領域科技創新與建設,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帶動整體產業鏈協同向好發展。
特高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涉及產業鏈長且環環相扣。特高壓工程不僅能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還能拉動相關企業企穩增收。譬如,據測算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將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近20個上下游產業鏈產值110億元,預計增加就業崗位近2500個。
今年疫情期間,一批電網重大工程率先開復工,也釋放了乘數效應,確保了一系列工程、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形成強大驅動力,帶動上下游整體產業鏈迴歸正軌,有效扶持中小微企業,助推經濟快速“重啓”。
在推進“新基建”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中,國網浙江電力建成全國首個“多站融合”充電微綜合體、241座綜合供能服務站等具有浙江特色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完成省內11個地市18個居民區270個有序充電試點建設,計劃今年投資超過2.5億元,新建82個充電站項目。今年以來,充電樁發展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今年7月浙江充換電服務業的電力消費指數已達170.86,電力消費水平遠超去年同期。
佈局數字經濟、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也是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的關鍵。
6月15日,國家電網公司在北京舉辦“數字新基建”重點建設任務發佈會暨雲簽約儀式,投資約247億元實施十大重點建設任務,包括電網數字化平台、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大數據應用、5G應用、工業物聯網、電力北斗應用等,預計可拉動社會投資約1000億元,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開展支持網絡切片的5G業務數據處理及用户連接管理核心網元建設項目的可研編制,將依託該項目實現與公網運營商5G核心網互聯互通,支撐100萬千瓦秒級可中斷負荷等數據更可靠、更安全地接入;建設國內首個實用化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基於北斗天眼系統為電力“數字新基建”導航……在國網浙江電力,這些行動已提上日程。
此外,國網浙江電力還積極開展無人機巡檢影像智能識別、電力營銷和智能客服、計量採集智能運維、“網上電網”智能應用、配電設備智慧分析及配網搶修智能智能指揮應用等5項國家電網人工智能試點應用任務,並推進基於區塊鏈的電子合同保全、配網物資質量管控、智慧財務、停電險、電費信通袋等區塊鏈試點應用,讓電網智慧轉型的步伐走得更快。
在浙江温州,逐浪“數字新基建”,能源互聯網與數字化城市正在融合發展。6月15日,國網温州供電公司與温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業互聯網建設、數字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計劃投資超過20億元。國網浙江電力將充分挖掘能源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發揮能源平台聚集、引流、賦能等效應,加強數字化新興產業的拓展,拉動產業聚合成長,加速構建能源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
除了自身參與新基建發展,電力更在賦能和驅動這項重大舉措。從電力數據看,今年1至7月,浙江5G基站運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累計用電量為6.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08%;在新基建項目建設中,高新園區作為新經濟增長點,也保持着較快增長,7月電力消費指數為112.82,較6月提升8.52個點。數據可見,新基建發展“電力十足”。
強市場主體:
激活經濟發展每一個“毛細血管”
服務好市場主體,便是激活經濟發展每一個“毛細血管”,讓整體經濟運行保持良好態勢。
在疫情期間,國網浙江電力落細落實國家電網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5批42項舉措,堅決執行國家階段性優惠電價政策,不打任何折扣,促進經濟發展和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今年上半年,國網浙江電力已累計降低客户用電成本56.8億元,同時還在“網上國網”平台開發上線了全國首個“轉供電費碼”應用,通過比對用户輸入的電價信息,確定電費減免是否執行到位,轉供電加價幅度是否合理,一舉打破轉供電小微企業以往面臨的轉供電“信息壁壘”。
面對國內外嚴峻複雜形勢,經濟發展中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十分凸顯。為切實替中小微企業紓困,保市場主體,國家電網公司發揮自身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優勢,依託“國家主權級信用評級”的優良信用優勢,在浙江試點首創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將央企優良信用穿透供應鏈,讓處在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微企業迅速獲得優質融資,為當前我國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電力體制改革工作部署,浙江今年還將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2020年浙江省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提高到2100億千瓦時,其中普通直接交易、售電市場交易、現貨市場交易規模分別達到1700億千瓦時、300億千瓦時和100億千瓦時,全省市場化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比例提高到43%左右。通過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為疫情後企業發展加油鼓勁。
通過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國網浙江電力更為“獲得電力”提速再加碼,向時間問質效。8月20日,建德農發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施竹生正與設計師討論新上的養豬場項目施工進度,令他意想不到又喜出望外的是,接到了供電公司客户經理的電話。“昨天才剛剛在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平台上作了登記,今天供電公司就主動服務,為我提前規劃用電工程。這樣一來,5000頭豬苗很可能提前一個月出欄,讓我提前收回近800萬的回款!”
用能時間成本和投資成本雙下降,企業潛能便可得到有效激活。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直接省錢——降費減費,更需要“降量”。堅持這樣的思路,國網浙江電力還大力推廣綜合能源服務,通過技術手段提升全社會綜合能效水平,實現“節約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不遺餘力地為市場主體發展着想,勁往一處使,便是電網企業對“國內大循環”有序運行的自覺貢獻,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保能源安全:
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問題也再次引起國內廣泛關注。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對外依存度居高,後疫情時代謀劃能源安全新佈局極為迫切。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可增強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其中,重塑能源消費方式,不斷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便是路徑之一。
電能是優質高效的二次能源,是能源轉型的中心環節,經濟價值相當於等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電能消費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能源強度下降3.7%。國網浙江電力在電源側100%消納新能源,在消費側推動實施以全領域電能替代、綜合能源服務等為重要載體的能源消費革命,加快浙江形成以電能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
“電能替代”是近年來的熱門詞彙。這是電網企業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尋求的創新之舉,也是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實踐。在工業、綠色校園、全電景區、港口岸電、商業餐飲、居民再電氣化等各重點領域,國網浙江電力加速終端能源消費市場再電氣化,過去兩年累計完成替代電量149.1億千瓦時。
在湖州安吉,通過加快推進電氣化改造,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佔比已提高至38.5%,促進傳統農業示範點生產效率提升40%,推動30餘家示範點企業綜合能效提升20%,預計每年節約企業用能成本710萬,節省人工成本70%。
● 助力新發展格局打造“綠色動力”,是補齊生態與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短板,也是鍛造綠色新風尚的長板,更是打足能源保障供應的底氣。
説到能源安全,“電網彈性”概念也不容忽視。國網浙江電力遵循“能源互聯網”這個方向,開創性提出建設能源互聯網形態下的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從技術、市場、政策、組織、數字等方面育能賦能,探索電網轉型發展新路,便是從更高層次解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低碳發展、降低用能成本三個能源高質量發展目標不能同時滿足的問題。
通過在輸電線路等設備上安裝智慧導線精靈、微氣象等前端感知設備,在線計算電網供電水平,實現電網輸送限額動態調整,“喚醒”閒置的輸電運行資源,通過技術賦能,用動態變化替代剛性限額,讓電網運行更具彈性;更廣泛資源的匯聚也讓電網有了更強韌性;持續推進需求響應“雙百萬行動”,首次將客户側資源的需求響應級別提升至分鐘級,實現小散客户高效聚合資源,讓尖峯用能更安全,電網正朝着“源網荷儲柔性互動”方向發展升級,助力今夏負荷七衝新高的浙江電網平穩度“峯”……預計今年年底,浙江電網將具備全方位向能源互聯網演進基礎,到2023年,依託能源互聯網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初步建成能源互聯網“展示窗口”,助力浙江全面建成清潔能源示範省,實現內外資源極大調動、調節模式極大優化,更好適應外來電高比例受入、清潔能源大規模併網、各種能源互聯互通互濟,大幅度提高能源資源廣域優化配置能力和社會綜合能效水平,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
在參與“國內大循環”中,電網企業像是扮演着“穿針引線”的角色,驅動經濟大動脈保持暢通。在順應數字革命和能源革命大趨勢中乘風破浪,通過自身“補短板”“鍛長板”,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助構新發展格局,是電網企業創新發展的責任與擔當所在。
作者:陳麗莎
編輯:劉卓
校對: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