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科創板T+0、上證綜指調整……上交所密集回應熱點

上交所表示,截至2020年5月27日,上交所已受理304家企業提交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除已完成審核的企業外,仍在審核中的企業110家。受理企業整體呈現出不少鮮明的特點:

產業行業聚集度較高。現有受理企業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佔34%,生物醫藥產業佔21%,高端裝備產業佔19%,新材料產業佔11%,節能環保產業佔7%,其他科創產業佔8%。上市標準選擇多元化。5套為科創企業度身定製的標準均有企業選擇,基本實現中國科創企業當前發展現狀的全覆蓋,並有3家企業選擇了高度包容科創企業特徵的差異表決權/紅籌企業“市值+收入”標準。總體看,最近一年未盈利企業21家、紅籌企業和存在特別表決權架構的企業各有1家,另有1家企業同時具有紅籌和特別表決權。

科創屬性和成長性明顯。304家受理企業平均研發人員佔比29%,研發投入佔比10%,發明專利45項,近一年營收增長率達37%,科創屬性和成長性較為明顯,發揮了支持科技創新的導向作用。

地域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從註冊地來看,申報企業地域來源與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企業聚集度高度相關,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

上交所表示,至今年7月22日,科創板完整運行將滿一年。從制度變革到效率變革,科創板的開局基本符合預期。上交所將以問題為導向,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下一步工作。

“資本供給”方面,上交所將構建更為高效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制度,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做出市場化和便利性安排;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穩定投資者預期、熨平股價過度波動帶來的市場損傷;完善股份減持制度,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背後的利益需求,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和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已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正根據徵求意見抓緊推進規則落地和業務方案落實。

“制度供給”方面,上交所將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唸的同時,在量化指標、披露時點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權激勵制度的適應性,大幅提升科創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關於註冊制

上交所表示,在審核端,一是精簡優化發行上市條件,轉化為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避免發行上市的“口袋規則”,以疏通科創企業的資本市場入口。二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嚴把審核質量關。建立適應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從合規性和有效性雙重目標開展信息披露審核,採取以公開化問詢和現場督導相結合的審核方式,督促發行人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三是堅持公開透明、可預期審核。審核標準公開:科創板開板以來已公佈審核標準32項,積極推進審核標準的統一化、公開化。審核內容公開:發行上市審核問詢及發行人、中介機構的回覆全部在交易所官方網站及時公開。審核過程公開:企業受理情況、各輪問詢、中止與否、上市委會議、提交註冊等各項過程全部公開。審核結果公開:上市委審議結果、註冊生效及審核未通過理由等均予以公開。四是歸位盡責,壓嚴壓實中介責任。在信息披露責任上,更加突出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對發行人的信息披露進行嚴格把關。

在發行端,上交所指出,科創板突破了市盈率限制,定價、規模、節奏採取充分的市場博弈機制。結果顯示,市場選擇的差異性和博弈後形成的一致性初步得以體現,發行節奏總體有序,核心機制有效。一是發行價格由市場決定。已進入發行階段的105家公司除3家未盈利外,其餘102家公司發行市盈率區間為19-468倍,絕大部分公司發行市盈率基本落於其他賣方機構建議的估值區間內。二是募資金額相對適中。105家公司募資總額1225.2億元,其中79家公司募資額超過募投項目所需資金,14家公司未募足。三是投資者申購踴躍。105家公司網下申購的獲配比例中位數為0.14%,網上申購中籤率中位數為0.05%。

上交所表示,要充分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也需要不斷對改革進一步推進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予以克服和優化。如,信息披露針對性還不夠,有效信息不充分、不突出;過於注重監管合規性,投資決策信息不足、冗餘信息多;信息披露語言友好度欠缺,與新《證券法》要求的“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仍有差距;文件格式和內容安排不夠規範等。在審核問詢環節中,需進一步提升審核的重大性和針對性,進一步統一審核標準和尺度,進一步優化審核與註冊銜接機制。

關於淨化生態

上交所表示,財務造假、市場欺詐等行為嚴重危害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利益。上交所將按照金融委和中國證監會要求,認真做好信息披露監管工作,督促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相關各方牢記“四個敬畏”,恪守“四條底線”。在日常監管工作中,按照中國證監會“三及時”要求,通過全面摸排、持續緊盯、嚴肅懲戒等多種方式,打擊造假、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保障中小投資者利益,着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

在具體工作中,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事中,發揮一線監管優勢,挖掘潛在風險隱患。對於發現的財務真實性存疑公司或異常交易線索,綜合採取問詢、約談等措施持續緊盯。對於線索明確的,及時提請有關部門核查。事後,對於已經查實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快速從嚴處理,對公司和有關責任人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公開譴責、公開認定的頂格處分。下一步,上交所將繼續持續動態跟蹤,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前移監管端口,努力將財務造假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

關於指數表徵

上交所指出,股票指數是對股票市場整體價格水平的反映,對反映滬市上市公司整體發展情況具有重要表徵意義,對市場參與人做出投資決策、進行財富管理具有重要現實作用。

上交所表示,上證綜指作為A股市場第一個指數,推出以來其整體走勢與宏觀經濟總量變化趨勢一致,基本反映了國民經濟發展情況。近年來,隨着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A股市場規模在快速發展壯大的同時,股市內在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從而出現指數短期走勢與經濟運行狀況存在階段性背離的情況。因上證綜指已成為A股最具代表性的指數,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人認為有必要對現行指數編制方式進行調整,以更為準確地表徵滬市表現繼而穩定投資者預期。

上交所提到,不僅是A股市場,在全球科技創新力變革的歷史進程中,近10年來,國際代表性指數編制方法也在不斷地進行完善。標普、恆生均對其標杆指數的編制方法進行了優化;今年以來,日本交易所集團也擬對TOPIX指數的編制方法進行持續修改。

上交所表示,一直以來,上交所協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本着科學、客觀、開放的態度,持續跟蹤國際指數編制方法的發展趨勢,在不斷徵詢市場意見建議的同時,對指數功能的完善進行了深入研究。基於我國投資者結構和上證綜指獨特的標誌性地位,指數的調整優化需要審慎評估、綜合考量。下一步,上交所在研究上證綜指編制方法的完善方案時,將充分聽取市場各方意見並借鑑國際最佳實踐經驗,在修訂指數表徵功能的同時,應儘量保證與現有指數無縫銜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新經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7 字。

轉載請註明: 註冊制、科創板T+0、上證綜指調整……上交所密集回應熱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