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雪松
“造車新勢力”成員似有乘風破浪之勢。在蔚來汽車之後,又一家造車公司理想汽車將在美股上市。
根據招股書信息顯示,理想汽車本次發行股票分為A類、B類,每股面值0.0001美元,計劃最多募資金額1億美元,後續數字可能會更新。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理想汽車之所以急於上市,有兩方面原因:與股東方的對賭協議,以及通過上市增加融資渠道,進行“補血”。
今年上半年,理想ONE累計交付用户量突破萬輛。不過,在銷量規模增長的同時,理想汽車亦有兩點隱憂值得關注:一是對單一車型的依賴,二是增程式電動車相關的技術路線風險。
對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來説,這始終是兩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兩年虧損40億元,對成本的嚴格控制
前有特斯拉、蔚來汽車股價借勢大漲,後有小鵬汽車產能規模大幅提升,理想汽車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處境愈發複雜。
造車是一場巨量資金的投入,除了技術能力,比拼的更是長期的現金流實力。與蔚來汽車的大把“燒錢”、大筆虧損相比,理想汽車在資金投入方面較為謹慎,追求的更多是一種小而美的狀態。
招股書顯示,2018年,理想汽車營收為0,因當時理想ONE尚未投入量產。2019年,營收為2.8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營收升至8.5億元人民幣。
同期,2018年淨虧損為15.3億元,2019年淨虧損24.4億元,兩年合計虧損額不到40億元。
40億元聽起來仍像是個天文數字,但如果與蔚來汽車相比,這個數字並不算多。2019年,蔚來汽車的淨虧損為113億元,是理想汽車的4.6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的虧損已經大幅收窄:淨虧損7711萬元,較上一年同期的3.58億元,降幅達78.5%。
此外,理想汽車的毛利已由負轉正,先於蔚來汽車。
2020年Q1財季,理想汽車的毛利率為8.02%,整體毛利率為8.45%。對比蔚來汽車,後者當季的毛利率為-12.2%,公司預計要到Q2才可以達到5%,整體業務毛利率達到3%。
究其本質,在於兩家公司對成本控制的不同路線。作為一家追求小而美的汽車公司,理想汽車對成本控制有着近乎嚴苛的要求。
李想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談到成本控制策略,“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發佈會用了不到200萬拿到上萬的訂單。”
在最近一次評論拜騰汽車因成本控制不力,而出現經營危機時,他表示:“這麼難的行業,必須訓練一個從18層地獄為起點往上爬的創業企業,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
財務數據佐證了這一點。Q1財季,理想汽車的銷售和日常行政費用僅為1.13億元人民幣,而蔚來汽車Q1的這一費用為8.48億元,7.5倍的差距。
與蔚來汽車大手筆花錢不同,李想信奉的邏輯是“健康的現金流才是王道”。當然,每一種商業模式都是各家公司的一種選擇,成本控制對企業後續發展是否有效,仍待觀察。
產品結構單一,可能面臨技術路線調整
如此重視成本控制,是否意味着理想汽車比較缺錢?
答案是肯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盈利難是行業共識,理想汽車上市原因之一,也是希望開拓二級市場新融資通道,及時“補血”,進行後期投入,縮小與同行差距。
截至3月31日,理想汽車手握10.5億元人民幣現金流。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進行過多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20億元人民幣。C輪、D輪融資中,都有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身影,兩次共募集到10.8億美元融資。
從股東結構來看,李想是理想汽車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5.1%,王興及其關聯方美團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3.5%。
理想汽車母公司車和家,成立於2015年7月,目前,理想汽車旗下只有一款車型:理想ONE。從2018年10月發佈,到2019年11月量產,截至今年上半年,理想ONE累計交付用户量為1.04萬輛,進入量產萬輛“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銷量規模增長的同時,理想汽車有兩點隱憂值得關注:一是對單一車型的依賴,二是增程式電動車(EREV)相關的技術路線風險。
前文提到,理想汽車現在旗下只有一款車型,就是理想ONE,產品結構較為單一。
招股書中提到,在2022年推出新的增程式電動車SUV之前,理想汽車的業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想ONE的銷售和成功,如果某種特定車型無法被市場很好地接受,公司的銷售會受到重要影響。
同時,理想ONE的單一標準配置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可能無法滿足客户的個性化需求,統一定價也可能會大大超出一些客户的預算。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技術路線。
其他新能源汽車廠商選擇的都是純電動汽車(BEV)技術路線,而理想汽車是唯一一家選擇“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的廠商,但這卻給其帶來很大的壓力,來自市場的、政策的。
簡單來説,純電動車就是完全靠電能驅動,而增程式電動車是用燃油發動機進行發電,當電池電量充足時,汽車採用純電動模式行駛,而當電量不足時,發動機將為電池充電,提供電動機運行的動力,即增程模式。優勢當然顯而易見,續航能力較長,又解決了充電難的問題。
不過,增程式電動車在市場中似乎並不討喜,出現一些負面評價,加上很多消費者對概念並不理解,營銷起來就顯得非常吃力。
今年4月,李想放棄了這種提法,產品定位改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他解釋稱,“一方面,增程式電動車工信部歸類為插電式混動車,另外,從市場反饋的角度,增程式產品也被多數消費者認為就是混動,所以我們決定不再提增程式電動的概念,重新定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
但煩惱不會因提法不同而憑空消失。對當下技術路線的堅持,給理想汽車帶來了諸多壓力,削減了其與行業競爭對手PK的底氣。
從補貼角度來講,不同的動力型號,國家補貼不同:純電動汽車最高補貼6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高補貼5萬元/輛。但今年“新政”設置了30萬元的補貼門檻,讓理想汽車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理想ONE零售價為32.8萬元,不在補貼範圍之內;降價又容易引發消費維權風險。
這讓它在特斯拉、蔚來汽車面前,短期處於劣勢。特斯拉“不差錢”,可以迅速降價到30萬元以下,拿到補貼;蔚來汽車“換電模式”受官方認可,不受30萬元補貼門檻限制。
“我們承受與EREV有關的風險。”理想汽車在招股書中寫道,隨着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計劃升級或改造車輛,推出具有最新技術,包括EREV技術的新車型。
這意味着,理想汽車未來很可能面臨技術路線的調整,公司業務存在不確定性。至於後續可能產生的影響、市場是否買賬,以及上市後股價表現等,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