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普華資本沈琴華:科創板更靈活 創業板更包容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陳夏怡)訊,“自身能力和專業度過硬,才能得到其他領投企業的認可。”普華資本創始合夥人沈琴華在談及與大基金等“國”字頭基金共同投資紫光展鋭一事時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投資紫光展鋭本身,並不需要過多註解。作為國內芯片設計領域的龍頭企業,紫光展鋭並不缺資金和資源的扶持。市場上也有眾多機構對其“虎視眈眈”,因此當有限的名額給到特定的機構時,背後反映的則是企業和投資機構雙方的互相認可。

  作為杭州本土最富知名度的創投機構之一,普華資本至今已成立16年,主要聚焦於醫療健康、科技、文化消費、互聯網等領域,代表案例有奇虎360、南微醫學、雲從科技、陌陌、樂刻體育、喜馬拉雅APP、同程旅遊、創業黑馬、美柚、有贊、艾吉泰康、果麥文化、巴九靈、Pony ai、arm開放智能、芯耘光電等。近年來,其在半導體、醫療等硬科技領域的佈局正不斷增多。

  時至科創板開板、註冊制運行近1週年之際,創業板的註冊制也將進入實操階段,《科創板日報》就創投機構自身狀況、行業熱點、科創板帶來的影響以及其和創業板之間的聯繫和區別等問題,與沈琴華展開了討論。

  以下為本次採訪的文字整理(有部分刪改):

  與“大基金”共同投資 《科創板日報》:目前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怎麼看待當前創投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有哪些新的機會產生? 沈琴華:疫情對創投行業總體影響很大,盡調方式也從實地改為線上。從投資端來説我們所投企業大概有80%會受到影響,作為投資機構與創業企業是命運共同體,我們當然也會受影響。從募資端來説,資金緊張是行業共識,LP(有限合夥人)對DPI(投入資本分紅率)等指標更為重視,對現金流也更為關注,這些壓力對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投行業在後疫情時代,兩級分化的趨勢會加速,頭部機構的優勢顯現出來,能夠募到更多的子彈,能夠投到更好的項目,而肩部以下的創投機構,生存的空間會被進一步擠壓。

  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投資機會,比如醫療領域的一些細分板塊像IVD檢測(體外診斷產品)以及醫療防護保健領域。我們所投的一些做IVD檢測和核酸檢測的公司訂單都出現了大幅增長。疫情對醫療行業也會帶來比較大的變化,比如居民的健康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公共衞生基礎建設方面的投入也有較大改善。

  《科創板日報》:注意到普華資本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很多佈局,能否簡要談談普華資本挑選醫藥公司的標準有哪些。 沈琴華:生物醫藥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從18年4月30日開始允許處於臨牀二期測試階段的生物醫藥企業去香港上市,到19年7月份,科創板同樣允許處於臨牀二期測試階段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這些制度的推出,激發了生物醫藥公司上市的熱情,把生物醫藥企業的退出時間提早了近5年左右,對創投機構提供了利好。近年來,國家對該領域在技術、人才方面的持續投入,也使得生物醫藥領域不斷髮展。

  在挑選投資標的過程中,我們比較關注創業團隊的背景,青睞有研發經驗的團隊,我們也會關注到科學家轉變為企業家的能力。同時由於新藥研發時間比較長,公司技術的領先性和獨佔性也十分關鍵。此外我們也會根據估值,關注公司所開發新藥的市場空間大小。

  《科創板日報》:前不久,普華資本剛參與了紫光展鋭的股權重組,一同投資的有大基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能否談談當時做出投資決策的原因,以及是如何找到機會和這些“國”字頭大基金共同投資的。 沈琴華:芯片行業目前也是我們投資的重點方向。一直以來業內有這樣一句話“南有海思,北有紫光”,投資紫光這樣的行業龍頭,合乎投資邏輯。前段時間寒武紀已經在科創板上市,中芯國際也已過會,在國產替代這樣的背景下,相信資本市場會給這類企業有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

  我們和“國”字頭基金有越來越多的合作,很多國有基金也是我們的投資人,我們也和國有基金有共同管理的合資企業。我們本身也有很多比較好的合作伙伴會共同去研究一些投資標的,比如這次和我們一起投資紫光展鋭的金研資本。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還是自身能力和專業度過硬,才能得到其他領投企業的認可。

  《科創板日報》:如何通過投後管理,釋放被投企業更多價值。怎樣看待與被投企業之間的關係? 沈琴華:前面我説到,整個創投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在加強,其實根本原因在於,VC乃至整個股權投資行業過了以前投完錢就可以坐着等收成的階段,現在慢慢進入到一個精細化管理階段,投後賦能變得越來越重要,機構也更加關注被投企業本身的業務發展。普華資本的投後團隊正在不斷擴張,目前中後台員工像風控、法務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多,儘可能地為被投企業提供更多財務和法務上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會定期地舉辦行業活動、CEO分享會,促進行業內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總結起來,我們與被投企業之間就是休慼與共的關係,或者説我們普華以孵化為榮,能賽道聚焦、產業賦能,這也體現在我們的投資階段不斷在前移。

  科創板更靈活 創業板更包容

  《科創板日報》:科創板開市將滿一週年,能否從創投機構的角度談談,科創板的開市和註冊制的試行對VC圈帶來的影響。目前又有哪些問題?如何改進?

  沈琴華:科創板從去年7月份開市以來已近一年,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有100多家,普華資本所投的南微醫學也是第一批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鼓舞人心的現象,比如説時虧損的企業、紅籌企業等都能在科創板上市。

  在這之前,這一類型的企業只能選擇去美國和香港上市,因此科創板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新的上市渠道。

  在近一年的時間裏,科創板對整個資本市場產生了比較重大的影響,相信這個影響會不斷地持續,包括現在創業板也在推行註冊制,相信之後的資本市場會更精彩也更值得期待。

  《科創板日報》:目前創業板也將開始實行註冊制,如何看待科創板和創業板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企業應該怎樣選擇?

  沈琴華: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區分相對來説比較明顯,主要有以下三個方向。

  從板塊的定位方面來看,創業板主要支持處於成長期的傳統產業以及將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深度融合的企業,更偏向的是模式創新。科創板主要面向的是前沿科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戰略規劃的主戰場。

  同時科創板提出的“3 5”的科創屬性,相當於是一種白名單,規定了哪些企業符合科創板上市的標準,而創業板則推出了負面清單,規定了哪些企業不可以上創業板。總體來看,創業板更具有包容性,明確了哪些企業是不可以上市的,除此之外,其他理論上都是可以的。而科創板的定位會更加清晰,主要聚焦於“硬科技”行業。

  從上市條件來看,兩者都考慮了市值、淨利潤和營收,但科創板又提出了5套上市標準即“5 2”,創業板提出了3套標準,即“2 2 1”。總體來看,因為適用標準更多,科創板的制度會相對更靈活一點。

  從投資者門檻來看,創業板要求更低一些,目前規定個人投資者需要滿足,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户及資金賬户內的資產日均應不低於人民幣10萬元,並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科創板對個人投資者的要求是,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户及資金賬户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且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企業怎麼選擇是一個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多維度來考量的問題,我簡單提幾點建議: 從企業的業務屬性來説,如果你的企業科技夠“硬”,那麼我個人認為科創板是一個更適合的選擇。

  前面講到板塊定位的差異,相比較創業板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科創板更強調符合國家戰略的“科技創新”。

  所以,一方面,在上市流程上,目前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只要科技屬性夠“硬”,上市的流程相對是很快的。另一方面,就估值水平來説,科創板目前的倍數也是比較高的。總之,科創板看重的是科技屬性,我覺得這是企業需要對自身做客觀判斷,然後做選擇和決策的一個重要指標。

  從上市條件來説,如果你的企業還沒賺錢,那麼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科創板。 科創板五套上市標準中,有四套涵蓋了非盈利企業,分別是“市值 收入 研發投入佔比”“市值 營收 現金流”“市值 收入”“市值(醫藥行業)”等,市值區間涵蓋了15億到40億。

  其中,針對科創企業特徵,科創板還增設了“研發投入”指標,即便你沒賺錢,市值和收入都不太高,但只要研發投入夠多,理論上也可以申請科創板上市。

  而目前創業板僅有1套非盈利標準,市值標準為50億。但這項標準一年內暫不實施,需要一年後再做評估。

  最後,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一直起着示範作用,最近落地的創業板註冊制也是在借鑑科創板的經驗的基礎上推出的。我覺得未來,科創板還是會繼續發揮試驗田的作用,也就是説,科創板仍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試驗田”,未來資本市場的一些創新做法,仍將最先在科創板進行試驗和改革。

  所以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後,將有很大機會優先享受到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紅利。這對企業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14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普華資本沈琴華:科創板更靈活 創業板更包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