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記者:黃嘉祥
“目前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各項工作準備就緒。下週一(8月24日)我們將迎來創業板註冊制首批首發企業上市交易。這標誌着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8月22日,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在“2020中國上市公司論壇”表示。
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家企業將上市交易。截至8月20日,深交所已受理365家企業的創業板首發上市申請。按證監會行業分類劃分,創業板申報企業廣泛分佈於52個行業,其中189家新申報企業涉及40個行業。申報企業還涉及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批發零售等新模式、新業態產業。
李鳴鐘表示,申報企業中既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也有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行業領先企業,整體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與科創板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總體符合“三創”“四新”板塊定位,整體上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他介紹,創業板註冊制企業申報的積極性很高,各省市都申報了一大批優質擬上市企業。“我們深知,有企業,有市場,中國經濟才有未來。企業數量多、覆蓋廣、質量優,充分體現出中國經濟的活力、韌性與後勁,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存量+增量”改革,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承前啓後的關鍵步驟。
在李鳴鐘看來,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情況下,推進創業板改革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凸顯了創業板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下一步工作如何育新機、開新局,深交所深刻地認識到要集中力量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必須持續提升資本市場的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激發市場的主體活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讓創新成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持。
他表示,這輪創業板改革是“存量+增量”的探索性改革,是陽光化、可預期的註冊制改革,同時也是更加市場化的發行上市改革。
李鳴鐘説,創業板改革首次將增量與存量市場改革同步推進,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探索路徑。一方面,融資、併購重組同步推行註冊制,另一方面統籌改革、發行承銷、上市交易、信息披露、持續監管、退市等一系列的市場機制。“總體上看,這次創業板改革,考慮對既有制度延續性和註冊制新要求的平衡,最大限度減少對存量市場的影響。”
從深圳上市公司結構看,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創業作用明顯,現在戰略新興企業996間,市值14萬億元,佔深市的45%,高新技術企業1651家,市值21萬億元,佔深市總市值的67%。
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年均研發強度超過5%,持續高於A股平均水平,9成以上公司擁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技術,6成左右公司的產品、技術能夠實現進口替代,107家公司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25家公司擁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09-2019年,創業板公司平均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20.85%。
“從過往以及本次創業板改革的實踐來看,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培育孵化創新創業企業、促進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企業做優做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資本市場當有所為,也大有可為。”李鳴鐘説。
李鳴鐘表示,通過創業板,境外看到中國創業的力量、創新的力量,看到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和潛力。改革後的創業板,將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全力支持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構建中國新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搭建產業迭代躍升的“起跳板”,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創新發展動力。
“這也是我們辦事業、抓改革的努力方向。”李鳴鐘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