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突發,印度計劃對近200種中國商品收費!對華進口減少130億美元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目前全球經濟萎靡,世界各國都在想方設法保全本國企業,比如發放更多貸款和制定補貼計劃,讓這些企業維持生存不至於破產,一向最在意本土企業的印度也不例外,只是印度採取的方法卻是收費。

    

    

    據金融界援引外媒報道,印度消息人士本週四(6月18日)表示,印度計劃阻礙來自中國和其他地區的約300種產品到該國市場,包括提高其中160-200種產品的進口費用,另外100種產品則會實施更嚴格的質量檢查,這些產品總價值約為80-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6.66-708.32億元)。

    據瞭解,這一計劃4月前就提出並且一直在接受審查,而印度之所以提出這計劃則是為了逆轉貿易赤字和發展本國製造業。數據顯示,在截至2019年3月的財年中,中印雙邊貿易額為880億美元,但對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為535億美元,中國也成為了印度的最大貿易赤字來源國,印度正亟需改變這一情況。

    

    另外印度自2014年以來還承諾要促進和保護當地製造業,並推行了"印度製造"計劃,於是今年2月,印度提高了電子產品、玩具和傢俱等商品的進口費率,就為保護本國的製造企業。

    印度官方想要發展製造業,該國民眾也很配合,已經開始遠離中國產品。據觀察者網報道,近來印度國內掀起了一場遠離中國產品的運動,自稱代表印度7億貿易商和4萬個協會的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也加入了這一活動。

    

    據報道,該聯合會當天公佈了一份包含500多種中國產品的名單,其中有快消品、耐用消費品、玩具、傢俱面料、紡織品、建築五金、鞋類、服裝和廚房用品。他們認為,這些商品不需要先進技術製造,因此可以由印度自主生產。該聯合會秘書長表示,這一活動,可以讓印度在2021年12月前減少13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進口。

    

    

    印度遠離中國市場的活動正火熱,但印媒此前已經對此作出警告,中印兩國之間的商貿關係規模過於龐大、過於紛繁複雜,想要遠離中國產品的想法不現實。

    

    據中國官方統計,2019年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總值是639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以2019年人民幣兑美元平均匯率進行換算為927億美元,距離突破1000億美元也是指日可待,中國和印度作為亞洲兩大市場,合則兩利的道理其實不難懂。

    據世界銀行分析,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估計要收縮2.5%,人均收入要下降3.6%。世界銀行預測認為,金磚五國中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今年經濟可能均會呈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只有中國由於基本走出疫情的陰影,正在比較有序地復工復產。

    

    印度經濟其實已經禁不起折騰了,6月18日,全球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將印度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並將該國長期外幣發行人評級定為"BBB-",是投資級別的最低級。還有本月早些時候,另一家知名評級機構穆迪已經將印度主權評級下調了一個等級,至22年來的最低投資等級"Baa2"。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説印度要遠離中國產品和中國資金,那麼印度向有中資參與的亞投行兩次申請,獲得了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54億元)抗疫貸款這一事又該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