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道
6月15日晚間,ST亞星(600319)發佈《關於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風險提示公告》稱,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擬終止籌劃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科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至此,ST亞星籌備近半年的賣殼方案告吹,同時,力諾集團旗下的醫藥板塊想要通過借殼ST亞星上市的計劃或將落空。公司股票在6月16日便以跌停開盤,截至收盤,ST亞星仍以4.44元/股的跌停價報收。
(ST亞星跌停收盤 )
至於終止此次重組的原因,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由於交易各方對本次重組的交易價格、業績承諾及補償等核心事項未能達成一致,在6月12日晚,該公司收到了交易標的資產控股股東等部分交易對方發送的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協議文本,就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進行了協商。
根據此前ST亞星發佈的重組公告顯示,此次重組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兩家醫藥企業的實控人——力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據中國法律合法成立並存續的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為從事資產投資及資產管理。其下轄力諾瑞特集團、光伏集團、電力集團、宏濟堂製藥、宏濟堂阿膠、力諾藥業、力諾特玻、武漢雙虎、武漢有機9個二級集團,在國內擁有力諾特玻、科源製藥、宏濟堂3個上市公司。目前,力諾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科源製藥70.77%的股權,且直接和間接持有宏濟堂68.76%的股權,為科源製藥和宏濟堂的控股股東;高元坤為科源製藥和宏濟堂的實際控制人。而此次交易如果成功,將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可能構成重組上市。
從重組標的資產情況來看,兩家企業的盈利能力良好。財報顯示,2017-2019年宏濟堂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89億元、5.15億元、4.67億元;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010.54萬元、4635.43萬元和8386.15萬元。科源製藥2017-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61億元、2.83億元、3.12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3647.93萬元、4199.62萬元、4874.7萬元。
此外,記者瞭解到,宏濟堂曾於2016年9月14日在新三板掛牌,自2017年7月7日起終止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科源製藥在2016年3月掛牌新三板,目前仍掛牌新三板交易。
ST亞星的坎坷“保殼”路
作為此次資產重組的被借殼方,ST亞星的保殼之路走得頗為坎坷,從其證券簡稱的變更過程中便可知曉一二。
(資料來自:東方財富)
亞星化學於2001年正式登陸上交所,其當年的淨利潤在6000多萬元,在隨後的幾年中,公司淨利潤穩步保持在四五千萬元左右。但從2007年以後,亞星化學的經營效益開始逐年下滑,2011年之後更是連年虧損,不斷為保殼掙扎。
根據公司財報顯示,亞星化學從2011年—2013年連續三年虧損,淨利潤分別為-5433.13萬元、-49399.20萬元、-2206.65萬元。在2013年,亞星化學通過地方政府鉅額財政補貼成功“保殼”,但其依舊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交上了令投資者失望的成績單,兩年分別虧損1.97億元和3.78億元。雖然2016年轉盈,但公司仍沒有擺脱被披星戴帽的命運,在尋求自救轉型的道路上,亞星化學先後涉足鹽業、油氣等領域後又快速撤離,並在服裝批發O2O這一轉型方向上尋求機會,但最終轉型失敗。
據記者梳理,從2012年到2019年的7年中,亞星化學的控股股東變了7次,從2016年開始,亞星化學的大股東更是開始頻繁變動。
2012年9月20日至2014年7月24日,亞星集團與山東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各持有公司5523.28萬股,各佔公司總股本的17.5%,同為本公司的第一大股東;2014年7月,亞星化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亞星集團;2015年8月,亞星集團將其持有的亞星化學40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協議轉讓給光耀東方,光耀東方因此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2016年5月,亞星化學披露了《關於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東由光耀東方變更為長城匯理;2017年10月,成泰控股成為亞星化學第一大股東,文斌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19年7月,亞星化學的第一大股東變為濰坊裕耀。
(數據來源:wind)
從2019年三季報至今,亞星化學的第一大股東又變為北京光耀東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但大股東的變更對亞星化學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好作用。
從2012年公司大股東開始變更到2019年,亞星化學分別實現淨利潤-4.77億元、0.09億元、-1.79億元、-3.32億元、0.27億元、0.27億元、0.03億元、0.29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18億元、-1.85億元、-1.81億元、-3.30億元、-1.45億元、0.27億元、-24.85萬元和-20.04萬元,8年中僅2017年1年的扣非淨利潤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