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遭遇降温,創業板指數也深幅調整,單日下跌5.93%,失守2650點。但如以月線看,創業板指數自4月份起已是四連陽,6月上漲近17%,7月以來的漲幅也還有8.53%。
創業板指數的上漲趨勢是否已經發生了變化?
對此,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明確表示,對創業板的樂觀預期不變。
張啓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國盛證券是6月召開中期策略會時,在全市場唯一明確看好創業板,並判斷創業板指數將突破3000點的券商。當時,我們給出的時限是一年,現在來看這個判斷還偏保守了。”
張啓堯為何堅持創業板指數將突破3000點的判斷?他如何看待創業板的後續走勢?點視頻告訴你答案——
三季度看好科技的“大機會”
“創業板指數最近的短期衝高,兑現了我們策略團隊的一部分判斷,這是值得興奮的事,但興奮中我們依然維持理性的判斷。”張啓堯説道。
他進一步解釋説:“目前的A股市場是一個增量資金驅動的市場,在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場的趨勢下,我們認為A股長期向上的方向沒有變,對創業板指數將長期向上的判斷也沒有變。但在節奏上可以稍微緩一緩、穩一穩,這才是一種最佳的狀態。一個由機構主導的平穩向上的A股市場,遠比一輪居民存款集中入場掀起的指數大漲大跌更健康。”
展望A股三季度的行情,張啓堯堅定看好科技股的方向,看好科創板的機會。
對於科創板本月下旬即將迎來的集中解禁,有些機構已提示了風險。但張啓堯的觀點有些不同,他説:“對這次科創板的集中解禁,我傾向於認為其中的機會要大於風險。甚至可以説,從中期角度看,這還是一個利好呢。”
張啓堯詳細闡釋了他的邏輯。
首先,科創板佔據了優勢賽道,而且賽道更為集中、更為純粹,科創板股票中,醫藥、電子、計算機、高端製造等四大行業佔比達80%以上,而這四大行業正是國盛證券策略團隊未來最看好的幾個前沿方向。
其次,通過追蹤資金數據,科創板目前仍處於機構低配的狀態。張啓堯解釋説:“機構低配的核心原因便是科創板個股的流通盤太少,大資金沒有辦法作集中的配置。所以7月22日的解禁意味着市場將有更多的籌碼流通,機構才可以去佈局,去作集中配置。從這一點出發,解禁帶來的機會可能大於風險。”
張啓堯還認為,在科創板指數發佈後,就會有相關的ETF發行,基金公司也會繼續發行科創主題基金。因此,在三季度大概率能夠看到機構對科創板的集中配置。
作為堅定看好科技成長主線的分析師,張啓堯目前最看好的四個方向是:新能源、消費電子、半導體、光伏。從市場主線的維度,其最看好科創板和“國產替代”。
大消費的估值還沒有泡沫化
對股價頻創新高的消費龍頭,市場上有一些擔憂的聲音,認為消費股太貴了、估值太高了。但張啓堯卻説:“我們絕不認同消費股估值已經泡沫化的觀點,我們依然是A股核心資產最堅定的看多者。”
張啓堯介紹,根據國盛證券策略團隊的數據追蹤,A股消費龍頭與海外股市消費龍頭比,從主流的分析框架看,其估值水平是非常匹配的。也就是説,橫向比較之下,A股消費龍頭目前的估值是合理的,並沒有達到泡沫化的程度。
他總結説:“對A股的消費龍頭,我判斷會有一個股價長期平穩向上的過程;相對而言,科技股的波動性可能更大,會處於一個波折向上的過程。我分別將它們概括為‘乘風破浪的消費’和‘披荊斬棘的科技’。不同類型的資金可能會有不同的偏好,對外資、追求絕對收益的機構,消費股的吸引力可能更強;對追求相對收益的公募,或一些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的資金,科技股可能更符合他們配置需要。”
間接投資方面,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通過購買基金的方式分享資本市場發展的紅利。
張啓堯分析道,今年是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創歷史新高的一年,公募基金是今年入場資金中最大的一塊增量,如果下半年保持上半年的發行增速和規模,則預計年內新發行公募基金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
“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塊增量。在機構資金主導未來市場的環境下,股市大概率不會出現急漲急跌的狀態,而會呈現平穩長期向上的狀態。”張啓堯表示。
要抓住“主要矛盾”作研究
張啓堯是一名“90後”,現已成為首席策略分析師,在外人看來他的成長十分迅猛。而他自己卻説:“我的成長也並不是非常快,入行也已經有整整6年了。經過名師的言傳身教和紮實的打基礎階段後,我搭建起了自己的投資策略框架,也更加註重與市場上不同的投資者作交流,研究和交流缺一不可。”
張啓堯的研究框架有何獨到之處?為何他的觀點總是旗幟鮮明?
他説:“我的研究框架其實非常直接,就是抓市場的主要矛盾,找到影響市場的最核心的東西,從而形成對主要矛盾的判斷,然後再去判斷主要矛盾的走向或變化,由此形成對市場的判斷。”
他舉例解釋了何為抓住主要矛盾。2018年,張啓堯策略團隊抓住了北向資金這一主要矛盾,且持續追蹤外資這一主要矛盾的變化,即佔比在提升,從而經受住了市場波動的考驗,最終也得到了市場的驗證。
抓住市場的主要矛盾,就能多一分定力,多一分理性,也能多一分從容。
訪談中,張啓堯也提到了目前策略研究的困境。他坦言:“目前看,策略研究面臨的一個困境就是對大勢研判、擇時的需求在下降,整個市場、主流的基金經理對擇時的需求是越來越小的,所以我們的策略研究也面臨轉型。”
張啓堯介紹,過去的策略研究主要是擇時研究、行業配置和主題投資三部分,但隨着大勢研判、擇時研究的需求在下降,對主題投資的需求也呈現衰退狀態,未來策略研究的轉型方向大概率是三點:首先是行業配置、第二是風格研究、第三是資產配置。
張啓堯説:“目前的A股市場與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的A股都不一樣,我們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會面臨很多挑戰,也會有很多新的工作,但我相信年輕的策略分析師能夠披荊斬棘、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