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上市公司破產重組,聞之者不少,實則熟悉者不多。坊間不少人把破產重組當作香餑餑,似乎有了這劑靈丹妙藥,一切難題都迎刃而解,債務歸零、絕境重生。但天下從沒白得的便宜。一個成功的破產重組,離不開政策支持,更講究各方利益擺佈的平衡。做得好,企業起死回生,後續發展可期。純粹為重組而重組,公司困境沒能真正解決,還可能淪為另一場“造殼”運動。近兩年,經濟結構調整深化,一些公司的風險和問題水落石出,尋求通過破產重組出清自救的也明顯增多。僅過去1年,兩市就有7家公司的破產重組被受理。對過往案例做些梳理總結,或許能夠得到一些教益。
破產重組中很關鍵的一方就是重組投資人。破產重組要真正讓公司擺脱困境,離不開外來的活水支持。重組投資人就是拯救公司的“白衣騎士”,其實力幾何、付出多少、訴求怎樣,直接決定了重組後公司的實際質地。當然,重組投資人也不是慈善家,一個重組方案怎麼使其實現合理回報,也得有所考慮。當年遼源得亨破產重整,重組投資人均勝集團拿出2.14億元現金,並有條件受讓原股東股份,再配以非公開發行注入不低於8億元的經營性資產。這個方案中,投資人拿出現金、注入資產,換來了公司的控制權和相對高比例的股份,為其後續帶領公司披荊斬棘、成長為汽車零部件龍頭奠定了基礎,成就了多方相對共贏的結果。
當然,這樣的結果,要求重組投資人有較強的實力,才能做出相對長遠、有實質性基礎的安排。反過來講,在破產重組中,也要防範一類只盯着短期利益的重組投資人。對這類投資人而言,最理想的是實現投入資金的快進快出。如果沒有相應的限制,重組投資人以相對低的成本獲得的股份,轉身就能立馬拋售、快速套現。這既不利於真正挽救公司,也會極大地損害其他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梳理滬市公司的重組方案,重組投資人對持股都作出了相應的鎖定承諾。去年,蓮花健康、*ST廈工等方案中,基本都是取得控制權的投資人,股份承諾鎖定3年;沒取得控制權的,參照IPO,股份承諾鎖定1年。這樣的安排,實際也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結果。從這個角度講,承諾鎖定不失為一個好的做法,可以吸收形成相應的制度安排。
歸納起來,在破產重組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恢復公司造血功能、建立長期約束機制,都是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切不可把破產重組當作便宜的午餐,以為拿到了“免死金牌”,就可以甩掉債務、高枕無憂,實現烏雞變鳳凰的華麗轉身。歸根結底,破產重組要真正成功,關鍵還是要讓公司有長遠的發展。參與各方要以公司利益為本,精心設計方案,有真心實意、真金白銀的投入。公司經營好了,大家的付出才會有回報,制度的初衷也就能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