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演員塗們因食道癌於凌晨3點50分去世。據親友透露,“(他)走的時候很安詳。”在過去的三十年裏,塗們在眾多影視作品中塑造了“王爺”“可汗”的角色,直到憑藉電影《老獸》拿到金馬獎,在他看來“獲獎的意思,就是讓你重新開始。”在新京報2017年的採訪中,你能感受到他骨子裏的那份桀驁不馴,以及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幾分“老頑童”式的可愛。“以後我不會再演‘老混蛋’了,‘混蛋’演一次就夠了。”
《老獸》劇照
A 憧憬美好,逃離草原考上戲
塗們出生於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6歲時,他就哭鬧着要學騎馬。“學騎馬要先學騎牛犢,只要能在牛犢身上堅持一分鐘,騎馬都不在話下。”那時候,基層各單位都有馬隊,並配有專職馬倌,馬倌每天要趕着幾百匹馬去河邊飲水,喝足了再趕回來。但馬倌喜歡使喚小孩幫他幹活。為了能夠騎上馬,塗們成了“兼職”馬倌,去的時候騎一次,回來還能騎一次。
但那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之後幾十年的演藝事業都沒逃開“草原”。
其實,塗們最初並沒想做演員。上世紀80年代初,他考入了內蒙古大學中文系,但出於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尤其是對大上海有着美好的憧憬,最終他選擇成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一名學生。大三那年,電影《成吉思汗》到上戲選演員,塗們所在的內蒙古特招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去參加了面試,包括他。“拍電影太好玩了,如果以後能在某部電影裏有個像樣的角色就阿彌陀佛了。”在片中飾將軍的塗們,那時的願望僅此而已。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劇照
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止殺令》中的成吉思汗,電視劇《貞觀長歌》中的頡利可汗……畢業後的塗們成了“草原王爺專業户”。
B 出演《告別》,告慰老朋友
塗們自己也很苦惱,他也想演點不一樣的角色,“但是誰會找我呢。”
轉折出現在2015年。
2015年,蒙古族青年女導演德格娜想拍一部以自己父親為原型的電影《告別》,便找到了塗們。但他有自己的顧慮,因為德格娜的父親塞夫也是塗們的好朋友,兩人曾合作過電影《悲情布魯克》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但最終塗們還是答應了。電影講述的是導演塞夫罹患癌症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所發生的故事。整個拍攝過程,塗們內心都極具煎熬,“你想想,我塑造的是我認識的朋友啊。”
電影《告別》海報
因為飾演的是一位癌症病人,塗們把頭髮和眉毛全都剃光了。“起初還有點擔心眉毛會不會以後長不出來了,後來長得更好了。”塗們邊説邊向記者展示着他那又粗又密的眉毛。憑藉該片塗們獲得了第九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演員獎的提名。
而《老獸》的導演周子陽正是因為看了《告別》,才決定讓塗們演“老楊”的。塗們説,“‘老楊’是個粗人,張口就説髒話,是個‘老混蛋’。”
C 拍戲從不帶劇本,這是習慣
塗們和周子陽第一次見面,是在呼倫貝爾的一家酒店裏。三個小時後,導演拍板:塗們演“老楊”。當晚,他叫來了一羣朋友要請導演吃飯。這羣朋友裏,60後、70後、80後、90後……多大的都有。席間,説起塗們要演“老楊”,一個朋友興奮地説:“他就是一個‘老混蛋’,找他演就對了。”
《老獸》劇照
次日,塗們為周子陽送行。路過小賣部,隨手拿了樣東西,也沒付錢,邊走邊吃。導演很高興,“他已經進入角色了。”到了機場換登機牌,塗們對導演説:“身份證給我,‘老楊’從來不排隊。”然後徑直走到隊伍前面。當然,塗們並沒有插隊,而是拍了拍最前面旅客的肩膀,“我沒帶行李,趕時間,可以讓我先來嗎?”
而最讓周子陽驚訝的是,在23天的拍攝過程中,塗們從沒帶過劇本。他説,這是他拍戲多年來的一個習慣,“人物的塑造都是在拍攝之前完成的,而不是在拍攝之後,拍攝前這個人物就已經進入我的身體了。”
為了把人物塑造得更真實自然,塗們表演時經常會有一些即興發揮。有一場戲,“老楊”牽着駱駝去接孫子,結果駱駝很晚才到片場,天馬上就要黑了,如果拍不完就要推到第二天。塗們就根據現場情況,配合攝影機位置在表演上做了調整,既要讓駱駝、懷裏的孫子在鏡頭裏,還得把自己的臉也露出來。最終所有的這些都在塗們的即興表演中完成了。
新京報資深記者 滕朝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