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行業進入調整期後,平台購買力持續減弱,電視劇數量滑落的同時,市場對大體量頭部內容的開發也變得謹慎,超大體量的劇集甚至已經淡出熒屏近兩年。當下,雙網平台最受歡迎的劇集分別是多大體量?集數在什麼區間的劇集觀眾口碑反饋最好?
集數與口碑成反比
《龍珠傳奇》90集稱霸
上星劇和網劇的集數一直存在鮮明的差異,從2015年至今,這種差異正在漸漸縮小。其中,上星劇的集數均值並沒有太大變化,每年集數均值的浮動在2集以內,集數在42集上下浮動。而網劇的集數均值則在持續增長中,從2015年的14集穩步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26集,與上星劇之間依然有着17集的“代溝”。
體量相對更小的網劇,在口碑上卻表現突出。近6年來,上星劇的豆瓣評分均值在5.1到5.5之間波動,口碑最差的為2017年的5.1分。而網絡劇的口碑浮動在6.1和6.6區間,今年豆瓣均值最高,達到6.6分。
從不同集數區間的劇集豆瓣評分表現,可以直觀看到劇集集數與口碑之間的關聯。雙網劇集豆瓣評分最高的是20集以下的劇集,豆瓣均值為6.6分,且雙網一致,可見,這一體量的劇集是觀眾口碑反饋最好的區域。
而在60集以下的劇集裏,上星劇和網劇的集數均與口碑倒掛,集數越高,豆瓣評分越低。而60集以上的劇集,雙網口碑逆差也最大,在這個體量區間裏,網劇均值達到6.5分,而上星劇則為5.5分。
平台對於60 體量劇集的容納能力在2019年驟減,從前幾年的14部左右,跌落到去年的8部,而今年截至到目前,誕生了5部60 劇集。
60 區間的劇集口碑整體較好,並不意味着這些重磅體量的劇集就是口碑保障。事實上,集數越高的劇集,口碑分化越嚴重。在雙網劇集集數Top10榜單裏,6部劇集豆瓣評分不及格,而其他4部則都在7分以上,對比強烈。
這些大體量劇集以上星劇為主,只有集數排名第一的《龍珠傳奇》為網絡劇。從時間分佈來看,2015年、2017年、2018年播出大體量的劇集數量最多,每年3部左右。最後一部集數在80 的劇集是兩年前的《如懿傳》,此後,超大體量劇集在雙網均絕跡。
上星劇整體數量收縮
大劇和短劇受衝擊最大
近幾年,行業在“冷靜”中自我調整,量減趨勢顯著,上星劇從2015年的265部持續減少,到去年僅有122部,降幅為54%。今年上半年只有46部劇上星。
其中,變化最極端的為20-和60 兩個數量區間。20-的上星劇數量一直不多,去年開始消失於衞視,60 電視劇從2015年的11部直線下降,去年全年只有4部,今年截止到目前只有2部。
數量減少最多的是集數在30-39之間的劇,從2015年的144部持續減少,2017年已經減少至40部。去年只有38部,與2015年相比降幅達到74%,今年截止到目前也只有14部。
從不同集數電視劇的佔比來看,30-39集之間,以及40-49集之間的劇,是衞視主流電視劇體量。但兩者之間的佔比在發生變化,2015年衞視劇佔比最高的為30-39集之間的劇,2017年開始40-49集之間的劇佔比開始逆轉,成為第一,此後,40-49集區間的劇成為衞視劇的主流體量。
衞視不同集數電視劇的變化,其實與衞視當下的處境息息相關。20集以下的電視劇在衞視日播2集的播出方式下,十天左右就收官,不利於電視劇的熱度發酵,而熱度和話題度現在已經成為電視劇商業價值的重要標準,這也是40-49集之間的劇取代30-39集區間劇成為衞視主打體量的原因。
而60集以上的劇大多為頭部內容,價格昂貴,又以古裝劇為主,衞視目前的古裝劇配額限制和購買力侷限,都影響了衞視對這類劇的消化力度。
迷你網劇鋭減
30-是主流開發形態
網劇在起步期就以迷你劇為主,在2015年,20集以下的網劇數量甚至高達227部,此後,這一區間持續減少,2016年和2019年均減幅較大,與2015年相比降幅分別為37%和62%。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9集區間的劇集數量則大幅提升,從2015年的32部增長到去年的85部,增幅達到166%。
儘管20集以下的劇集數量佔比從77%鋭減至今年的35%,卻依然是網劇的“王者”,而20-29集區間的劇集在持續增長下,已經成為與20-相差無幾的主流體量之一。除了60 劇集以外,其他體量的劇集佔比也在持續增長。
因為體量整體偏小,所以網劇在行業整體遇冷的形勢下,數量相對穩定。從內容本身來看,30-是最適合“講故事”、最適合打造精品劇、也最適合周播的體量,韓劇的集數一般在16-24之間,美劇也普遍在12-24集之間,而當下網劇的主流體量與美劇和韓劇接近,所以整體口碑也比上星劇高。
市場大環境對於內容有着直接的影響,劇集的集數、質量、題材,都會在市場變化下進行自我調整。從當前的表現來看,市場對超大體量劇集的包容度正在下降,前幾年備受吐槽的“注水”現象也在精品化的主流市場環境下得到遏制,而雙網劇集在近幾年的探索下,也分別找到了最適合的開發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