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年後依然范特西19 年前的 7 月 16 日,可能是華語樂壇最高光的其中一個時刻。全亞洲 50 多家電台同步首播着一首歌,超過 8 億人同時收聽。在 iPhone 還有 4 年才亮相的 2003 年,這個數字可能比今天抖音快手 QQ 音樂網易雲同時推出一首歌還要誇張。這首歌的名字叫《以父之名》,那個喜歡戴鴨舌帽、頭髮微卷、吐字不清的 24 歲少年,已經開始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7 月 16 號則被歌迷定為「周杰倫日」。19 年後,周杰倫也有意選擇在 7 月 15 日發佈自己的第 15 張專輯《最偉大的作品》。與《葉惠美》發行前在電台的首播類似,今天中午周杰倫也在多個平台率先首播了專輯新歌。千禧年之後,周杰倫的歌曲像龍捲風一樣吹過無數 80 後、90 後的青春,成為記憶裏有味道的風景。哪怕還聽不懂歌詞,也能被旋律吸引,在 MP3 裏循環播放上百遍。校園廣播裏,「某年某班的 xx 點了一首周杰倫的《晴天》,又一個開不了口的青澀少年。枯燥的歷史課上,書本上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漢謨拉比法典」,不自覺變成了腦海裏的楔形文字。如果説數週前視頻號重映「魔天倫」巡迴演唱會,讓傑迷得到一次假裝「回到過去」的顱內高潮。這一次周杰倫是真的試着讓故事繼續。周杰倫上次發佈新專輯已經是六年前,當他在新歌裏唱着「世代的狂/音樂的王/萬物臣服在我樂章」,沒有誰能反駁,所有人都在期待他讓華語樂壇再次「偉大」。「最偉大的作品」狂想曲午夜巴黎,任何奇蹟都可能發生。塞納河畔柔波盪漾,莎瑪麗丹金碧輝煌,周杰倫脱去保安服,坐在一架鋼琴前,熟悉的華麗音符響起。一曲鋼琴彈奏,化身時空旅人。周杰倫瞬間回到過去,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以及他們的作品相遇。瑪格麗特的《人類之子》。薩爾瓦多·達利《永恆的記憶》《龍蝦電話》。常玉的《曲腿裸女》《聚瑞盈香》。莫奈的《睡蓮》《日出印象》《港口》。蒙克的《吶喊》。還有梵高的《星空》,馬蒂斯的《蔚藍海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最後,或許還可以算上郎朗的鋼琴。「最偉大的作品」,就是一整個偉大藝術家的狂想曲。讓人想起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男主角在名流派對邂逅了一個又一個的藝術家。當你以為「最偉大的作品」,原來是説這些大師的作品,然後他唱:世代的狂,音樂的王,萬物臣服在我樂章。路還在闖,我還在創,指尖的旋律在渴望。世代的狂,音樂的王 ,我想我不需要畫框。它框不住,琴鍵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是未來藝術。依然是周杰倫式的多元曲風:古典、嘻哈、饒舌、流行,巧妙融合於一首歌。依然是周杰倫式瘋狂的想象力:繪畫、文學、音樂、影像的當代藝術表現形式交錯於一首 MV。無論是從歌本身還是 MV,都可以看出周杰倫在這個數字時代,依然在傳遞一個姿態——我們仍要用紮實的作品説話。在這個新專輯的前導紀錄片裏,周杰倫 2019 年去的巴黎特意拍攝新專輯,卻在今年才真正發售,可想背後對作品的打磨和匠心。等 7 月 15 日新專輯全部發行,周杰倫的紀錄,或許將再次被他自己打破。關於這首 MV 的更多解讀和彩蛋,我們還將在此篇推文評論區上不斷更新,也歡迎各位讀者一起分享。華語樂壇的顛覆者周杰倫曾説,他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他 16 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毋庸置疑。時間退回到 16 年前——甚至還可以再早一點——2000 年,周杰倫出道,即華語樂壇巔峯。周杰倫早期照片他的首張專輯《Jay》,獲得了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個獎項,同年被「打敗」的,有王菲、那英、孫燕姿、莫文蔚。在周杰倫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之前,他的故事,相信你多多少少聽過一些:1997 年參加《超猛新人王》為朋友擔任鋼琴伴奏,周杰倫的同學歌唱沒獲獎,他反倒因為寫了一首奇怪的《菜譜歌》被主持人吳宗憲注意到,才有了後面整個故事的開始。不過,周杰倫被吳宗憲安排進唱片公司後並不順利。他創作《眼淚知道》被劉德華拒絕,創作《雙截棍》給張惠妹再次被拒絕。1999 年江蕙的《落雨聲》,終於成了周杰倫第一首賣出的歌。儘管這首歌並沒有火遍江南大北,但這是他第一次和方文山合作,一切似乎被命運在暗中鋪好了路。周杰倫和方文山別人唱不來,不如自己來——阿爾發唱片公司總經理楊俊榮聽完《可愛女人》後,向吳宗憲周杰倫,吳宗憲讓他一週之內寫出 50 首歌,如果可以,他就從裏面挑 10 首給周杰倫出新專輯。周杰倫當然做到了。周杰倫與楊俊榮當下,是華語樂壇最後的黃金時代。2000 年前,鄧麗君確立了華語流行歌曲的基本模式,羅大佑為流行音樂拓寬了內涵,張學友、任賢齊、張惠妹等帶動流行音樂的傳播。情情愛愛和你儂我儂,依然是大眾流行音樂的主流。周杰倫新專一出,華語樂壇變天了。知名樂評人王小峯在《只有大眾,沒有文化》中認為,周杰倫對華語音樂的破壞性和自由度,讓他足以成為當時年輕人心中的領軍人物。你第一次聽到周杰倫時,大概也是一頭霧水——他咬字不清嘰嘰喳喳地到底在唱些什麼?如果你是當時最弄潮兒的那批年輕人,應該知道黑人音樂也在 2000 年左右進入中國,當嘻哈逐漸成為潮流,華語樂壇就缺一個先行者了。周杰倫發現,美國黑人音樂與中國音樂相結合時,漢語的四聲與英語的升降調之間存在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就是用漢語來唱嘻哈,就跟快板沒啥區別,黑人演唱的韻律感蕩然無存。所以他顛覆了中國人傳統的唱歌方式——乾脆把唱變成一件樂器,不考慮寫詞的平仄和韻腳,尾音處理得像黑人那樣,咬字模糊一些,以犧牲發音為代價,去找出那種黑人音樂的韻律感。高曉松評價説:周杰倫的歌分成兩類,慢歌非常傳統和東方,快歌用的是他獨特的節奏感,我數過他的拍子,既不是 R&B,也不是 Hip-hop,甚至沒有出處,完全是屬於他自己的節奏。是的,完全周杰倫式的「嘻哈」。但可能是漢語最高級都聽不清的唱法。當時有人還質疑,如果以後中國人都這麼唱的話,是否會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災難?結果是,周杰倫正在發動一場華語樂壇的革命——他的音樂展示了一種意外的、大膽的、多元的、充滿想象力的可能,曲調婉轉複雜,曲風獨特多變,歌詞驚豔深刻,他本人的酷、自信、野心,讓他更被年輕人瘋狂追捧。此後,周杰倫以一年一張的高頻率,接連發布《范特西》《八度空間》《葉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蕭邦》《依然范特西》6 張專輯,將中國流行音樂攪得翻天覆地,唱片熱銷,獎項不斷。他就像一顆春雷,炸醒了華語樂壇平靜的湖水,隨後一波又一波,浪潮不斷。《范特西》是他奠定華語樂壇領軍地位的一張專輯,這張專輯讓周杰倫拿下台灣第 13 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等五項大獎,是金曲獎史上最輝煌紀錄,這一日也是周杰倫的「封神之日」。2003 年 7 月,第 4 張個人專輯《葉惠美》的主打歌《以父之名》首播,全球有 8 億人在收音機外等候——後來,全亞洲超過 50 家電台定 7 月 16 日為「周杰倫日」,以紀念該日的盛況。《以父之名》MV同年,《東風破》發行,這首歌巧妙地平衡了中國文化和西洋音樂結構,成為「亞洲流行音樂中國風」的里程碑之作。周杰倫成為首個登上美國《時代》週刊亞洲版封面的華人男歌手,被其冠以「亞洲流行音樂之王」稱號。周杰倫也決定了他下一個顛覆性的動作——之後每張專輯中,必定有一首中國風歌曲。他開創了「中國風」這一流行曲風,從此,「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的中國風歌曲時代宣告來臨。在日韓潮流通過流行音樂這一渠道席捲而來時,2012 年 12 月百度沸點慶典上,狂攬 3 項年度大獎的周杰倫説:這也無形加速了整個華語樂壇的進步,以及華語音樂在全球流行音樂下的自信。雖然後來周杰倫發專輯時間逐漸變為兩年一次,但《魔傑座》《跨時代》《驚歎號》等專輯,每張依然拿獎拿到手軟,周杰倫通過平衡流行通俗和高級技巧,讓先鋒多元的音樂被更多大眾聽到。圖片來自:周杰倫中文網JayCn當音樂載體開始數字化時,2014 年 12 月,周杰倫也與時俱進首次以數字專輯的形式發佈《哎喲,不錯哦》,只是自 2016 年後,周杰倫就不發新專輯了。不過,無論是 2019 年的單曲《説好不哭》,還是 2020 年的單曲《Mojito》,依然創下了近千萬張的銷量奇蹟。關於周杰倫江郎才盡的輿論不斷,他卻依然穩站華語樂壇的頂峯,人們已經將他視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只是,周杰倫曾在一次訪談中對歌迷回應:我有時候聽到説,你是我的青春的時候,我會感觸很多,會覺得時間過得好快,我希望不要只是你的青春而已,我希望我是你的一輩子。我希望你們到老都還在聽我的歌曲。神曲時代,再無周杰倫去年年底,當人們看到國內的年度熱歌被抖音神曲「屠榜」,無論是音樂人還是普通用户都在大聲疾呼「華語樂壇要完蛋了」。於此同時,在 Apple Music 公佈的中國大陸 TOP100 榜單中,周杰倫的歌曲佔據半壁江山,前三名則是,《七里香》、《晴天》、《夜曲》,分別誕生於 2004 年、2003 年、2005 年。是怎樣,除了周杰倫就沒有別的的歌值得聽了嗎?要論播放量,周杰倫的歌可能現在可能還還真的不如動輒破十億的抖音神曲。可今天很為什麼似乎鮮有有可以讓人記住,並反覆咂摸的歌曲,這大概也是受眾為華語樂壇哀嚎的一大原因。表面上看,是抖音這些強勢渠道佔據了大眾越來越多的注意力。但其改變的不只是音樂的傳播模式,更從根本上扭轉上游的製作方式,音樂自媒體「新音樂新觀察」對這個現象的分析我深以為然:當下流行的歌曲,比如抖×神曲,跟過去的流行金曲的根本區別在於,不再是審美導向,而變成用户行為導向,不再是由創作精英針對大眾音樂審美需求而創作,而變成了渠道化的流量帶路。——針對高流量渠道用户特點進行推廣,甚至訂製,依靠該渠道的高流量進行最大化的流量分發。對於周杰倫的歌,讓人記住的往往不止有高潮,可能聽到前奏 DNA 就動了。精心的編曲跟和聲,以及大量樂器的混用,這些細節都極大豐富了聽感。比如《愛在西元前》這首歌,將 30 秒的時間都留給了前奏吧,今天看來十分奢侈,卻奠定了這首歌穿越千年的基調,就像音樂製作人陳稷坤説的,《愛在西元前》一個前奏就可以讓人記住一輩子。現在很多的編曲,一上來就是噼裏啪啦堆一堆,好像挺狠的,可最後你什麼都記不住。可今天要吸引用户完整聽完一首歌已經不容易了,只要有 15 秒洗腦的片段,就可能一炮而紅,太長的前奏反而會影響完播率。音樂心理學領域的同行評審期刊 Musicae Scientiae 2017 年的一篇研究中,分析了 1986 年至 2015 年的 303 首美國 Top 10 單曲,發現在 1980 年代歌曲前奏普遍超過 20 秒,如今基本已經縮短到 10 秒之內。抖音神曲已經有着成熟的批量製造流水線,從熱點捕捉,創作編曲,到錄製上線,整個過程只需要花一天時間,每個環節都通過大數據精密計算,務求每個節拍都踩在在用户爽點上。《學貓叫》可以説初代抖音神曲之王,上線一年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 73 億,一位「神曲製作者」小兔接受《先生製造》時總結了製造爆款歌模型的熱點第一是簡單,爆款歌不需要唱功,所有人都可以跟唱,甚至沒有好聽不好聽之分。第二是曲調好記,朗朗上口,每一句都順着聽眾的預期走,聽一遍就洗腦,永遠忘不掉。第三是要有點花裏胡哨的東西,一切為視頻效果服務。「一切為視頻效果服務」,神曲們不再是獨立的「音樂作品」,而是依附於視頻病毒傳播,這也註定不可能希望這些歌有太強的音樂性,同時用原來的標準來評判這些歌曲也不再合時宜。周杰倫也和《學貓叫》有過交集,在周杰倫的一場演唱會上曾有人在點歌環節點了一首《學貓叫》周杰倫愣了幾秒,略顯尷尬地地哼了幾句,後來被不少人認為這是「華語音樂的恥辱」。雖然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只是類型不同,沒有高低之分。但不可否認的是,神曲的製作模式,很難在誕生周杰倫這樣天馬行空的創意和石破天驚的突破。有誰想到,《雙節棍》這樣一首搖滾、説唱風格的歌曲裏,可以融入二胡這樣的傳統民樂和古典的鋼琴獨奏。而《菊花台》這首國風歌曲裏,吉他、大提琴、小提琴、鋼琴和古箏、琵琶、葫蘆等樂器,組合了中西合璧的交響樂團。説到這裏,華語樂壇好像真的要完蛋了呢。其實也不必太過悲觀,媒介的豐富也給了更多獨立音樂人找到自己受眾的可能性,滿足過往音樂審美的歌曲也還在誕生,只是這些音樂越來越圈層化,所有平台都播一個人的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對此台灣資深樂評人馬世芳倒是很樂觀,他在看理想一期播客提到,比起全部人都迷同一個人,這種零碎又分眾化的聆聽行為反而更加健康。也沒有必要將兩種音樂進行優劣之分。不同媒介的作品服務不同的對象。這就像吃飯,你有錢有空可以去頂級的米其林餐廳,沒錢沒空吃沙縣小吃也能湊合,你不會把兩者放在同一個天平比較,因為它們的服務對象根本不一樣,想通了就沒事了。只是在當下這個時代,恐怕已經沒有必要討論下一個周杰倫在哪了。我們也許得慢慢接受這樣的事實,新的歌迷會找到自己的周杰倫,老歌迷還能期待周杰倫的陪伴。
鴻蒙座駕問界 M7 體驗:華為想把計算機做成汽車模樣
小米 12S Ultra 首發評測:上千張照片,深度對比徠卡/vivo/OPPO,小米影像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