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打星」

消失的「打星」

文 | 深響,作者|祖楊

在第一次見到斯皮爾伯格時,成龍激動地問道:《侏羅紀公園》中人、攝像機、恐龍三者是怎麼放在一起的?

斯皮爾伯格回答:很簡單,在電腦上敲兩下就可以了。

然後斯皮爾伯格反問:《紅番區》中,你是怎樣從這棟樓跳到那棟樓的?

成龍回答:這更簡單,開拍、起跳、送醫院。

上世紀八十年代,好萊塢大片特效風靡全球,但當時另一股與之匹敵的力量來自中國香港,硬橋硬馬、土法煉鋼的功夫打出了港式動作片的黃金時代。

《A計劃》《龍少爺》《英雄本色》等港式動作片風靡海外。比如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一開場,五位主角圍在一起觀看的就是《英雄本色》,房間中貼着的也都是成龍、周潤發的海報。

港式動作片是功夫巨星的誕生地,不同流派、不同路線的打星們向外界展現着中國功夫的魅力。

“七小福”之首的洪金寶發揮身材優勢,快準狠的同時又兼具喜劇效果;從功夫片轉型為動作片的成龍跳樓、追車,將各類驚險動作注入追逐、打戲中,形成了獨特的成龍特色;再到之後甄子丹、吳京更講究兇狠、真實,強調拳拳到肉、重節奏的打鬥方式。

消失的「打星」

《警察故事》成龍

可惜這種輝煌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燈塔專業版顯示,自2014年統計年度票房算起,到2020年,七年間動作片產量逐漸下滑,影片票房總榜TOP30中,帶有動作屬性的港片僅有《怒火·重案》、《拆彈專家2》兩部;視頻平台上,動作片被武俠、警匪等更細分的詞劃分,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聲量,都無法與曾經的巔峯時期相比。

你還能脱口而出哪些武打明星的名字?成龍68歲,李連杰59歲、甄子丹58歲,吳京也快要50歲了。英雄白頭、人才斷層的背後,是動作片黃金時代的落幕,也是武打明星的落寞。

特效來了

那些大眾熟知的打星們,如今轉型的轉型,隱退的隱退,還有的陷入到流量困境裏無法自拔。

前不久,成龍主演的新電影《龍馬精神》定檔跨年夜,雖説這是一部致敬中國香港武師的電影,但從釋出的預告片中,成龍一改往日風格演起了“岳父”,劇情、喜劇元素大於動作,這部影片也被外界形容成他的轉型之作。

李連杰更是處於“半隱退”狀態,自2016年之後,他鮮少出現在大熒屏上,最近參演的一部電影是2020年的《花木蘭》,還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

甄子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影片產出的數量,質量卻參差不齊。2021年主演的電影《怒火·重案》票房達到13.29億,被看作是港式動作片的“復興”;但在此之前《肥龍過江》院轉網上線後,豆瓣評分僅有4.7,今年春節檔期間在主演的網絡電影《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評分更是低到只有3.5分。

消失的「打星」

《怒火·重案》甄子丹

趙文卓曾是呼聲最高的李連杰接班人,其演藝生涯並不算順暢。去年自導自演的網絡電影《反擊》被觀眾質疑“模仿吳京”,後來憑藉綜藝《披荊斬棘的哥哥》再次“翻紅”,但所獲得的流量並未反哺到作品上,今年1月份,他主演的電影《紋身》上映後票房僅有186.4萬。

同在《披荊斬棘的哥哥》節目中大量圈粉的張晉,武替出身,後來轉型為演員,不過觀眾更熟知的是他的綜藝感和Vlog拍攝技術,張晉也不再將自己侷限於“打星”這一標籤,開始主演起了歌舞類題材電影。

更年輕一輩中,功夫童星出身的曹駿與釋小龍其實正處於“打星”的黃金年齡,但都各有各的窘境。曹駿在參加綜藝《演員請就位》時,被市場評級為最後一名,認定其“有代表作、沒名氣、沒市場”;釋小龍則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幕後工作,去年殺青的古裝電影《霸王》中,釋小龍擔任動作導演,此外電影《逃學神探》也是由他執導。

消失的「打星」

《逃學神探》釋小龍

不只是功夫明星,在動作片中佔比更大的武術指導、武師面臨失業難題。洪金寶在紀錄片《龍虎武師》中感嘆:電影是造夢的,開機率低了,你給他們造不了夢。

後來,更多武行們開始北上追夢,在古裝電視劇裏“混口飯吃”。“劉家班”成員熊欣欣就是北上的一員,他曾表示,電視劇中武行的工作就比較簡單,威亞蕩過去隨便過兩招,跳個彈牀,下面鋪個榻榻米,演員擺個造型就能完成。

隨着特效技術的快速發展,“肉搏”也不再是打戲中的金科玉律。“現在讓人從13樓摔到水泥地上,觀眾都當你是假的。用真的東西,別人當你是假的,幹嘛還要這樣拍。”周星馳御用武術指導谷軒昭説,拍同樣的戲,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對動作進行包裝。

投資方也要考慮性價比的問題。如果選擇真實呈現硬橋硬馬的打戲,則要求演員前期練習、保證安全,時間與金錢成本遠不如後期特效划算。熊欣欣也認為:“有些項目賺到錢了,投資方就覺得,也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和時間去拍動作了,就慢慢養成一種習慣。”

消失的「打星」

《南北少林》熊欣欣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影視市場中,甜寵、古裝偶像、都市情感題材都有“造星”的能力,但武俠動作片中少有新星出現。因為培養一名武術演員需要時間成本,成就一位有影響力、票房號召力的武打巨星更是難上加難,大多數演員也難以忍耐長時間投入的寂寞。

吳京六歲學習武術,21歲開拍第一部武俠影片《功夫小子闖情關》,但他真正爆發出聲量與商業價值還是靠《戰狼2》,當時他已經43歲了。張晉從入行之後武術指導開始做起,到武術替身,再到真正以男主角身份主演《狂獸》電影,他堅持了近20年。

由於以上種種,當前武俠題材中的打戲就變成了慢動作定格,甚至用漫畫、影子代替。我們也很難見招拆招的輕巧、拳拳對決的力量。比如《雪中悍刀行》的武打戲各種慢動作、旋轉跳躍被網友吐槽;此前,2019年的新倚天屠龍記導演被罵到邊播邊重新剪輯,後面打鬥刪掉了很多慢鏡頭。

“其實內地的一些武行也願意去玩命做動作,但由於技術條件的進步,和社會投資環境的變化,已經沒有那種做動作的氛圍了。”在新京報的報道中,熊欣欣曾這樣表示。

消失的「打星」

《倚天屠龍記》

輝煌時代不再

於是我們忍不住懷念起武打動作的黃金時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香港,武師是一門職業,在電影中做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替身,或者從中出演一些小角色。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代表性的四大動作班底,以洪金寶為首的洪家班,有韓英傑、林正英、陳會毅等成員;袁家班,袁和平,人稱“八爺”,挖掘了成龍、甄子丹、李連杰、吳京等動作演員;成龍的成家班,包括小個子拳師布萊德·艾倫,骨幹成員馮克安、火星;還有劉家良的劉家班,惠英紅就是出身於此。

那時候的四大動作班底競爭激烈、常常暗中較勁。

如果洪家班設計了一個從三樓跳下的高難度動作;袁家班便設計一個不只跳下來、還撞到一輛車的動作;成家班乾脆不要命,從五樓跳下、撞上一輛車、再反彈到另一輛飛來的車上……

“奔着把功夫弄好的心態做,這在當時是一種良性循環。”周星馳的御用武術指導谷軒昭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消失的「打星」

《A計劃》洪金寶、成龍

大家拼命,為夢想,也為博得或多或少的回報。

中國香港導演姜大衞初做武行時,彼時的“百萬”導演張徹想簽約他做男主角,但姜大衞內心並不願意,做男主角一個月500港幣,但做一次替身,就能拿到150港幣,做三次替身就相當於主角一個月的薪資。後來雖説協調加錢,但姜大衞還是不開心,因為主角得天天在片場候着。

熊欣欣在1987年去中國香港擔任武師後,與新藝城公司簽約,工資按月薪開。據他描述,一個月收入可達8000多元,有時候不開工或者拍完戲之後,其他的武行會帶他到別的片場去撈外快。熊欣欣在不同電影裏給不同人做替身,最多的一晚上,做了7個人的替身。

在紀錄片《龍虎武師》中,有的武師們轉行成為了演員、導演,有的成為了幕後的武術指導,大多數還是“無名英雄”,在武師們自己看來:能夠參演也是一種驕傲,雖然只是替身,但也有機會告訴人家,這個電影是我的。

消失的「打星」

《龍虎武師》中對武師收入的描述

而且,那時候各個動作班底、武行武師們的良性競爭,也將港式動作片推向了一個頂峯。

據口袋電影統計,1992年是中國香港電影的黃金巔峯期,那一年港片本土與海外收入達到31億港幣,其中動作片佔比近一半。當時中國香港的電影人還被好萊塢高薪聘請。比如唐季禮與成龍在1995年拍的《紅番區》,袁和平以動作指導的身份參與了1999年《黑客帝國》的拍攝,熊欣欣是《三劍客》的動作指導。而好萊塢電影也在吸收香港動作影片的精華,比如《功夫熊貓》中的動作融合了成龍在《醉拳》和《蛇形刁手》中的招數。

因為與西方動作片大異其趣的表現形式,港式動作片中的打戲被形容為“東方暴力美學”,既有力量之間的博弈、拳拳到肉的真實,也有行雲流水的招式拆解,香港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

而現在,大眾的審美變化、社會投資環境的變化以及技術的快速更迭,武俠、動作類型影片的大勢退去,打星們也註定會被觀眾遺忘。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那個時代還會回來嗎?

導演徐克感嘆:“他們從前做的事情,以後也沒人做得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50 字。

轉載請註明: 消失的「打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