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採訪,龔琳娜提到最多的,竟是她的鄰居。
也難怪。疫情中,她住在大理,與遠在德國的丈夫老鑼以及兩個兒子分隔兩地。享受不到老鑼的好廚藝,小兒子給爺爺奶奶烤的意大利披薩,她也只能對着屏幕流流口水。
一日三餐,她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當然,時不時還得靠鄰居“接濟”。
鄰居小女孩送來櫻桃,她要激動地發一條微博。鄰居楊老師送來荷花和新鮮的無花果,再發一條。週末教鄰居們唱歌,值得發一段25秒的小視頻。
他們唱的是老鑼寫的《快樂歌》,被稱為“一分鐘神曲”。一屋子人,有老有少,大家跟着龔琳娜一邊手舞足蹈,一邊唸唸有詞。一個白頭髮的老奶奶,總是慢半拍,卻笑得露出牙齦。
這些年,總有在大城市待膩了的人想要逃離,大理,是最熱門的選項之一。在大理,龔琳娜的一天是什麼樣的?
每天早上,她6點起牀。“因為周圍鳥太多了,它們會把你喚醒。”
7點開始練歌,9點半就練好了。之後她就出去散散步,修剪修剪花草,和鄰居一起打打太極。
“原來我的生活裏沒有這些,總覺得只有唱歌重要,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但現在,我要去面對瑣碎美好的日常生活。”龔琳娜説。
疫情中她還開始練古琴,聽眾是一隻叫妙妙的白貓。
到了晚上,她就看書、看電影,10點鐘,鄰居能看見她準時關燈,上牀睡覺。
她發了好多關於鄰居的微博,評論區總有一羣人豔羨不已:“我也想和龔琳娜老師做鄰居。”
和鄰居們一起唱歌
太好奇了,龔琳娜的鄰居,都是誰呀?隨便翻翻她的微博,就能認識一兩位。
一位叫真真的女孩,是龔琳娜“鄰居合唱團”的一員,剛考上了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將要學作曲。從2017年開始,她義賣自己的詩集,捐了800多本書去雲南雞足山山區的關李小學,之後還一直遠程教孩子們音樂。
還有一位鄰居石一,是龔琳娜的小徒弟。石一在山裏長大,從小會模仿各種鳥叫。龔琳娜在微博發了她的“哨音”,網友評論:“天賦異稟”“這竟然是人類發出的聲音”“可以和百靈鳥交流了!”
鄰居石一
龔琳娜最近在錄製她的新專輯《山海神話》,就請來小鄰居石一與自己合作,唱出鳳凰的鳴叫。《山海神話》將收錄10首老鑼新作,每一首都有超高難度的聲樂技巧。
龔琳娜希望用不同的聲音和技巧,表達不同神獸的性格特徵和獨門絕技。比如鳳凰,除了漂亮,還有高尚的品德,那就需要不同尋常的高音,石一的聲音正適合。
教鄰居唱歌可不是玩玩,教着教着,龔琳娜竟然摸索出一套獨特的聲樂教學法,全是獨門秘籍。關鍵是簡單易學,還挺幽默。
比如,鄰居問她,怎麼練聲啊?龔琳娜就和老鑼一起發明了“哼哈練氣”,還錄製成了時長10分鐘的練聲曲,全程都是“哼哼哈哈”的勞動號子。
怎麼唱高音啊?龔琳娜想到早晨公雞打鳴的聲音,就帶着鄰居們一起模仿,沒想到這麼一練完,《青藏高原》都敢挑戰了。
和鄰居們一起唱歌
在龔琳娜看來,沒有聲樂基礎的人,講道理沒用,重要的是實踐。最好的方式是玩遊戲,玩着玩着就會了。龔琳娜為此研究了各種各樣自然界的和中國音樂的聲音,找到速成的方法。
除了鄰居,龔琳娜還想把這些練聲方法教給中小學的老師,教給山區的孩子,希望能給孩子們帶來自信和快樂,讓音樂迴歸本真,讓孩子們把中國的聲音唱出來。
“其實,這些技巧不是我發明的,是我採風學來的,是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過去十幾年,我一直都在探索創新,但每一次創新都會牢牢抓住中國音樂的根。”
聲樂教學這件事,龔琳娜的鄰居們也來幫忙了。前幾天,鄰居真真又去了關李小學,教孩子們唱了從龔琳娜那裏學來的《快樂歌》。
不少專業聲樂學生也在學習龔琳娜的聲樂訓練方法。龔琳娜認為,學院派常把西方的聲樂技巧奉為圭臬,是因為有理論,成體系,方便教學。“中國音樂不能一味被西方牽着鼻子走,我們需要好好研究民歌、戲曲的發聲方式,總結出中國聲樂的門道,唱出漢語的美。”
當然,過去半年,龔琳娜也不能天天待在家。3月底,龔琳娜曾去大理周邊的山村裏採風。6月,她又和西北民謠音樂人張尕慫一起去了寧夏,拜訪了不少民間藝人,學習“花兒”,了卻多年心願。少了龔琳娜,鄰居們的生活也少了不少色彩吧?
這不,龔琳娜的鄰居們又該想念她了,因為她離開大理來了上海。7月20日至29日,她要在在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舞台上,一口氣唱三場。
龔琳娜與餘隆指揮的上海交響樂團一起,為夏季音樂節排練 蔣迪雯 攝
開幕音樂會,她將第一次和指揮家餘隆合作,唱靈感來自古詩詞的作品《山鬼》和《靜夜思》。閉幕音樂會,她將第一次和作曲家譚盾合作,唱《敦煌·慈悲頌》的第五幕“心經”。
7月22日,還有一場“山水田園”專場音樂會,在黃浦區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演。這場音樂會上,她要唱一首崇明山歌《潮水娘娘》。
“這首歌非常難學,我聽了無數遍,學了無數遍,但是我還是要勇敢地把這首歌唱給上海觀眾聽。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場唱這首歌,不光要唱,我還會現場教觀眾一起唱。”
在MISA,跟龔琳娜學唱歌,上海觀眾也能體會一把和她當“鄰居”的感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