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景天事件前,我寫了一篇關於他的顏值分析文章,數據一般。
事件爆發後,那篇文章的閲讀量、評論量不停地增長,而我卻自始至終不敢點開評論區。
因為怕被罵。
我知道,裏面的一些溢美之辭在這個時間點是極其危險的,會被人説成是營銷號、洗白、無腦粉。
或許有人會看到首發的時間點,不會把攻擊的槍口對準我,而是轉向事件的主角,但不代表會是風平浪靜,因為狂掃的結果是滿地狼藉。
吃瓜時候的我總是會不停告訴自己,慢一點,等一等。
為什麼要慢,因為怕未看到全局,立場站太快,不夠客觀;
為什麼要等,因為怕有反轉,發聲太早卻成為網暴的一員。
餘景天事件霸佔熱搜好幾天,錘越來越多,情緒化的表達也越來越多,而有個聲音卻是空缺的。
那就是風暴眼的主角們。
爆料出現,公司發聲明,質疑聲變大,餘景天母親發聲,質疑聲更大,餘景天哭着感謝粉絲,然後就沒了。
他們沒有回應網友的質疑,而是都沉默了。
説好的危機公關5S原則,承擔責任原則、真誠溝通原則、速度第一原則、系統運行原則、權威證實原則,哪一個做到了呢?
可是,如果我們把沒發聲就等同於默認的話,是不是也失掉了客觀呢?
推理論證是大眾接近事實的方式之一,可是卻不能代替官方的調查取證公佈結果。
我不贊成“媒介審判”,也不贊成“無條件支持他”。
凡事都是有條件的才對,具備媒介素養,擁有基本的判斷能力,不越權,保持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懂事。
不然當感情又成為引導輿論的主要方式時,我們把真相置於何地,又把公序良俗放在哪裏。
我不希望年年都在踐行“後真相”,也不希望,一種暴力在另一種暴力面前產生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