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常香玉子女如何?長女登上美國芝加哥舞台,次女餘生推廣常派唱腔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娛樂


"玉沽冰清,德藝雙馨"常香玉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更是豫劇六大名旦之一。她自小學藝,承名師,有着出色的技藝。

常香玉的豫劇人生裏,始終奉行着"戲比天大"的原則,對戲曲藝術她傾注畢生精力,最終用自己在豫劇上的卓越成就與巨大貢獻為自己的追夢之路交上了一份輝煌的答卷。

作為豫劇常派的創始人,常香玉用自己豐富的音色、嫺熟的表演技巧、細膩甜美的唱腔征服了所有觀眾,也成功贏得廣大人民的喜愛,更是榮獲亞洲最佳藝人終身成就藝術獎等多項榮譽。

常香玉的兩個女兒受母親的影響,也不約而同地走上了藝術的道路,為中國民族戲曲發展添磚加瓦。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1923年9月出生於河南省鞏義市董溝。1932年,年僅九歲的常香玉就隨父親張福仙搭班習藝,先後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著名豫劇演員為師,可謂是師承名門。

自小就在戲曲方面有着過人天賦的常香玉從武丑、小生、鬚生到花旦,無一不精通。在她拜師學藝後的第三年,隨父親輾轉來到鄭州闖蕩。

在開封登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常香玉就一躍成為主演之一。而後又憑藉着《泗州城》一舉成名,成為開封當地家喻户曉的名角。

作為一名藝術家,常香玉在戲曲藝術領域成就斐然,為我豫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她始終懷揣着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抗戰爆發以後,常香玉與志同道合的豫劇表演者一起冒着危險在各地舉辦義演,為宣傳抗戰貢獻一己之力。

眾所周知,在那個時局動盪、朝不保夕的年代,人人自危,身為女子她能夠有這樣的膽識和情操,着實令人敬佩。

洪災來臨時,常香玉還拿出自己的積蓄在受災地區設粥棚,為那些因為遭受天災而不幸流離失所的難民施粥。她還屢次親赴戰場,為在戰區駐守的戰士舉行慰問演出,為戰士們在充滿硝煙的戰場裏得到一絲慰藉和關懷。

許是由於多次前往戰場舉行義演,身臨戰場的經歷讓常香玉感觸頗深,她甚至與丈夫一同為國家捐獻了一架戰鬥機。世人皆道"戲子無情",但她卻是心懷大義,一次又一次為祖國和人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眾所周知,學藝之人往往都要承受很多艱辛,眾人皆道常香玉一生不易,道路十分坎坷,但她還是憑藉着自己的頑強和努力在藝術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鑄造了自己璀璨的人生。

也許正是因為心中懷有對豫劇最純粹的熱愛,才能夠支撐她一路走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種幸福吧。

常香玉的丈夫陳憲章同樣是從事戲劇工作,作為一名傑出的豫劇編導,陳憲章與妻子不僅是攜手白頭的伴侶,更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1944年,常香玉與陳憲章秘密完婚以後,便一同致力於戲劇發展工作。作為常香玉戲曲藝術事業的重要夥伴,陳憲章不僅和妻子一起創辦了香玉劇校和香玉劇社,而且為"常派"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如果説"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那麼相知相守、雙方的靈魂能夠產生共鳴更讓人羨慕。

陳憲章為了全身心支持妻子事業的發展,甚至在婚後辭去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專職為妻子編寫劇本。

他參與導演和改編的《花木蘭》、《白蛇傳》、《柳河灣》等諸多知名劇目都收穫了一致的好評,成為經典之作。

二人的相輔相成、鶼鰈情深也成為業界一段佳話。畢竟,在當時鮮少有男人為了全力支持妻子的事業而選擇放棄自己原本的事業,成為妻子的助力。

常香玉與陳憲章婚後育有兩女一子,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許是生長在藝術世家,從小耳濡目染之下他們的兩個女兒紛紛承襲了母親常香玉的衣缽,走上藝術的道路。


長女常小玉生於1945年,從小便跟在母親身邊四處表演,長大之後被保送到北京戲校進修。主修京劇的常小玉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在校期間練就一身紮實的基本功。

學習期間,就參演了學校排演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多部大型經典劇目。畢業以後,常小玉順利進入河南省豫劇一團成為一名戲劇演員。

常小玉曾多次受邀前往世界各地的高校開展演講、交流,將中國戲曲的魅力發揚光大,為中國戲曲推廣做貢獻。

1986年,常小玉作為豫劇常派人登上了美國芝加哥的舞台,成為"常派"登上國際舞台的第一位豫劇表演者。

次女陳小香1946年,從小便學習聲樂藝術,繼承了母親的好嗓音,陳小香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母親所創的常派聲腔的推廣、傳承與研究工作。

她始終銘記母親的教誨"好的演員應該服務於人物,始終不離開人物",謹記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舞台上不唱自己,要唱人民"。


陳小香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劇常派的傳承人,她肩負着傳承常派藝術的使命,從未停下腳步,將常香玉的常派聲腔藝術傳承下去。

長江後浪推前浪,母親對她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常香玉的兩個女兒分別承襲了母親的衣缽,共同致力於中國民族戲曲的傳承與發展。

且常小玉與陳小香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兩姐妹選擇了繼續母親所走的道路;常香玉的小兒子沒有選擇藝術行業,在生活中十分低調,據説也是事業有成。

文/史海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