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首周票房將近10億 《獨行月球》爆了,意外嗎?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娛樂


1905電影網專稿 首周票房將近10億,目前累積超過11億,電影《獨行月球》可謂是不負期待。

畢竟在業內首輪看片之後,不少平台給出的預測票房都是奔着30+億,而在“開心麻花”之前出品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是超25億的《西虹市首富》。



或許,沒有一個導演會嫌票房少,“但我最初做這個項目就想做好兩件事,一是把‘開心麻花’的口碑做好,二是騰哥、麗姐,以及背後公司給了我太多支持,我不想辜負他們,這可能是我現在(面對《獨行月球》)最大的壓力。”導演張吃魚在面對1905電影網獨家專訪時,將他的心聲娓娓道來。

電影上映至今,從各端的評價反饋和票房成績來看,張吃魚不負眾望。

但事實上,張吃魚從2018年開始籌備《獨行月球》到上映,經歷了1600余天。從籌備,到做故事,再到拍攝、後期,每一天都伴隨着各種故事。

對於導演而言,1600余天,是歷練,更是等待。

用張吃魚的話來説,《獨行月球》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遺憾,“但我覺得已經不重要了,如今的呈現已經滿足了我當時的預期。”

01.漫畫感

《獨行月球》的故事乍一聽很簡單,一個宇航員被落在了月球上,看到地球被隕石撞擊之後,以為自己成為全宇宙最後一個人,但沒想到他的所有行為都被直播了出去。


“整個故事的喜劇情景非常適合‘麻花’的喜感”,導演張吃魚剛看到原著初期,想和過往“開心麻花”的創作一樣,先把它搬上舞台磨練,但操作之後,“是我低估了這個項目的體量和製作週期。”

漫畫感,是張吃魚自己一直想拍的電影氣質,“帶了點‘沙雕’的氣質,以及充滿了浪漫的想象力。”



於是,在電影裏,開篇介紹月盾計劃,乃至後面沈騰飾演的獨孤月組建航天船等場景,都是用了非常動畫風格的視覺效果,甚至電影裏,不止一次用分屏效果,呈現獨孤月和馬麗飾演的馬藍星的“同屏共振”。

這一切,都是張吃魚的專屬浪漫。


從視覺上看,電影通常更講究景深,但這是在漫畫上,從來不會有所體現的,“我這次做特效片時候,攝影指導杜傑老師告訴我,可以做沒有景深的,我覺得太棒了!”

因此觀眾在電影成片中,看到導演會用很多全景,去呈現漫畫中獨有的尷尬氣質,從而增加了電影的喜劇效果。

這種可能性的實現,成了這位“二次元宅男”創作的high點,畢竟當問他“一個人上月球該怎麼辦的時候”,他的回答都是,要帶上心愛的漫畫書。

漫畫感、天馬行空、浪漫,《獨行月球》幾乎把張吃魚水瓶座的想象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尤其是上映之後,被觀眾津津樂道的那段“袋鼠拉車”,也是導演最期待的橋段。

“從當初劇本設計出來的時候,我就特別興奮,最後呈現出來,我非常滿意,就是那種一人一鼠在月球表面自由馳騁的感覺,特別浪漫。”

三個“特別”,足以見得張吃魚內心那股暗湧着的成就感。

02.含騰量

如果《獨行月球》的男主換一個人可行嗎?這個答案毋庸置疑。

張吃魚看完劇本之後,“這個角色只能是大哥來演”。在“麻花人”眼裏,沈騰始終是家中的大哥,為大家遮風擋雨。

“可是大哥和麗姐現在很挑劇本,我不敢直接找他們。”張吃魚從開始做這個項目之後,就不斷向沈騰暗示,自己手上有一個很棒的項目,“那時候還不成熟,不好直接找他。”

張吃魚給沈騰發去劇本初稿的同時,還給他剪了一個短視頻混剪。短視頻儘可能地呈現了電影后期的風格,“裏面也用了一些電影素材做參考。”兩人又聊了兩三天,沈騰就應了下來。

對於沈騰而言,要犧牲後面其他作品的拍攝,對於身體也是挑戰。

他本身有腰傷,但要穿重達40斤的宇航服道具,而且進組前,頸椎的毛病又復發了,但始終咬牙堅持。

在劇本里,獨孤月為了輕生,有一場上吊的戲,但第一遍拍攝之後,沈騰覺得因為吊着威亞,反而讓脖子那勒得很失真,要求去掉威亞,可是這種操作非常危險,就連動作指導都不敢冒險。

“但騰哥一直堅持,出來的效果非常好”,但最後為了電影的節奏,張吃魚不得不把這場戲刪掉了。

不僅如此,沈騰這位“大哥”始終在片場,“對我照顧有加,他總能貢獻很多創意點子”。

獨孤月炸開馬藍星房間的戲,是電影前半段喜感比較密集的地方。當時張吃魚單純把情景描繪給了沈騰,“大哥立馬做了二次創作”,本來是一個尋常按炸彈按鈕的動作,沈騰改成了用腳趾扣動機關,甚至最後利用炸彈的餘威,把衣服全部炸飛。

對於《獨行月球》而言,獨孤月並不只是“搞笑擔當”。

“我希望能讓觀眾看到大哥不一樣的那一面,或者看到大哥把他的演技全部發揮出來。”近年沈騰的喜劇形象已經在很多觀眾心中,有了很強的標籤印象,但看着沈騰一路走來的“麻花人”,始終明白,他有着多麼強大的演技。

就連從舞台時期走來的張吃魚都感嘆,“我在騰哥以前的表演裏,都沒有看到過。”

“因為袋鼠誤觸電線,讓他第一次知道地球有人,和後面看到爆燈,發現地球有人,其實兩種情緒是類似的,都是瀕臨絕望,發現了希望的火種。這裏大哥需要在類似的情緒中,演出不同的層次。”這種細微的變化很難,並沒有因此難倒沈騰,反而在細節中,貢獻了突破性的表演。

“完美”,是張吃魚對大哥這次表演的終極總結,“希望不要用喜劇演員去侷限他”。

03.寶藏演員

和過往“開心麻花”電影拍攝一樣,大家都會進行較長時間的劇本圍讀,再去對人物設定調整。

馬藍星的角色初期就是鐵血女長官,但在張吃魚心裏,可能這個角色應該更迎合觀眾對馬麗的認知,做的更喜感。


馬麗則不以為然,覺得應該符合劇本的人物走向,最終試拍了一段時間後,果然這種形式才是最準確的。

在人物設計中,馬藍星和獨孤月的人設相互成就。後者對前者的暗戀,成為了獨孤月人物動機的關鍵,而前者對待後者的態度,也成為了馬藍星這個人物弧光的關鍵。

從最初的不假思索,到最後的柔軟,“按鈕”成為了馬藍星情感的題眼。

雖然兩個人一直沒有正面的交集,但在張吃魚看來,馬藍星最後也慢慢愛上了獨孤月,“獨孤月想到了環月的方法,那是他倆第一次心有靈犀。”

於是,導演用分屏的形式,去展現了兩人的默契。大傢俬下討論劇本的時候,其實各有看法,在馬麗眼裏,真正讓馬藍星移情的地方,是獨孤月願意冒着生命危險掉頭救袋鼠。

在《獨行月球》裏,每個演員都是張吃魚的“寶藏”。

飾演袋鼠的郝瀚,更是如此。

在接到這個角色之後,他就把家搬到了大興野生動物園旁邊,一呆就是4個月,每天到動物園蹲點觀察袋鼠,又跟着動作導演專門訓練了7個月,學習通過威亞控制自己的姿態,模仿袋鼠的跳躍習慣。

正如沈騰説的,演員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郝瀚另言,因為他的付出並不能漏臉。

相比起袋鼠的“不露臉”,飾演黃子韜的黃子韜,則因為露臉而犧牲自己。

張吃魚在找對方之前,就已經想好了Plan B,“但沒想到人家立馬同意了,即便知道電影裏,會以禿頭、地中海這類形象出現。”

兩人甚至在片場開始討論起假髮的話題,甚至最後,還把黃子韜現實中標誌的“salute”融進了劇情中。

04.最後

如果説,月球和科幻可以當作“開心麻花”的喜劇舞台,那麼整個故事的結局,從搞笑到煽情,是最不“開心麻花”的地方。

但在張吃魚看來,這並不是煽情,這種情感變化,滿足了獨孤月的人物成長弧光。

獨孤月也獲得了圓滿的結局,“從孤獨的人,到全世界關心着他;從暗戀女神到和女神那麼親近;從被人推成英雄,到最後真正成為英雄。”

迴歸現實,《獨行月球》正如同獨孤月那樣,成為了電影市場的英雄,3天近10億的票房成績,不斷打破的票房紀錄,成為7月影市的“孤勇者”。

電影用喜劇挑逗着觀眾的喜好,用感動點綴了情緒。


或許就像張吃魚説的,想笑就笑,總該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