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一週的朋友》翻拍成國產電影,觀眾吐槽聲不斷,是真毀原著
近年來,在國內掀起一場“日漫翻拍”風,眾多廣受歡迎的日漫接二連三地被翻拍成國產片,《貓眼三姐妹》、《彩雲國物語》、《月刊少女野崎君》、《幹物妹小埋》等日漫也即將被國內真人化。之前的《NANA》、《網球王子》、《深夜食堂》、《交響情人夢》等廣受歡迎的日漫都慘遭“翻拍”毒手,無一倖免。
近日,改編自日漫《一週的朋友》的真人版國產青春電影於6月18日上映。恰逢畢業季,吸引不少人前去觀看。可是,大家觀看後的反響和評價卻都不盡人意,不少觀眾表示“劇情離譜”,直呼“毀原著”!
中國影片《一週的朋友》講述了在勝華高中的復讀班上,新來的轉學生林湘之(趙今麥 飾)吸引到班上的學渣徐又樹(林一 飾)想跟她做朋友。在這個過程中,徐又樹和宋曉楠(沈月 飾)、蔣吾(汪佳輝 飾)發現了林湘之患有一種奇怪的疾病,她對朋友的記憶只能維持一週。
為了幫助林湘之,他們四個人成為朋友,聯繫在一起,卻不料發現一個更悲傷的秘密。影片根據日本漫畫家葉月抹茶創作的同名漫畫《一週的朋友》改編而成,原作講述的是對朋友的記憶僅有一週的藤宮香織,和想跟她交朋友的長谷祐樹間的青春物語。
《一週的朋友》早在2017年就被日本翻拍成真人電影,此次已是二次翻拍,相對之前的翻拍來説,簡單了許多。
首先,中國影版《一週的朋友》將故事環境中國化,把設定改在了高考復讀班,相比原著中的初中生設定來説,面向的受眾更多。影片中的幾位主角名字也都直接借鑑了原作中的名字,將其諧音化翻譯而來。此外,影片後部分增加了不少原作之外的內容,帶有反轉,對一些追求共情的觀眾來説還是可以的。
事實上,中國影版《一週的朋友》基本只借用了原作中失憶、寫日記的兩個設定,除此之外,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都脱離了原作,可以説是和原作沒什麼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影片會遭到“原作黨”觀眾紛紛怒言道:“難看!毀原著!”。而且這部電影整體劇情生硬,劇情推動略顯刻意,細節經不起推敲,很多地方讓人看着尷尬,比如觀眾吐槽不斷的划船溺水情節,兩個不會游泳的高中生偏偏去往荒涼偏僻、沒有工作人員的野湖划船,這一段劇情設計實在令人迷惑。
該片前半部分普普通通,算是常規的國產青春片,問題和不足主要集中在後半部分新編的劇情上。
新編的情節將故事重心轉移到女主失憶的原因上,並圍繞其展開講述,情節離譜,狗血爆表,整部影片都偏離了原有的方向。突如其來的回憶片段,毫無緣由的校園暴力,男女主感情的糾纏,完全又落入國產青春片俗套,又是一部“青春傷痛片”。可以看出編劇在改編上,是有花心思的,不想直接照搬原著,可是在劇情處理上,還是走了國產青春片常有的老路,又將青春的定義、故事的重心聚焦到了校園暴力、男女戀愛等青春傷痛文學元素之上。
原作對“朋友”這個概念的探討理解,對“朋友”關係的細膩刻畫,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和關鍵,更是其獨特出彩、獲得大眾喜愛的原因。然而,影片改編直接拋棄作品的核心觀點,大量注水,魔改的劇情顯得又矯情又降智,不真實無邏輯。
動漫改編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將“二次元”的故事放在“三次元”的世界,通過“三次元”的人物來演繹呈現極其困難,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不是光人物Cosplay、劇情照搬、名字諧音就能夠處理好,呈現出一部能看、好看的作品。且不説國產翻拍日漫如何,就連日本本土翻拍,也是翻車連連,畢竟“二次元”的故事是虛構美好的,有太多“三次元”世界不存在、難以找到替代的東西。
另外,中國和日本的社會環境、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將日本校園生活翻拍成中國式青春故事本就不適合,如果本土化處理不好很容易令觀眾感到尷尬不解。
作品最初的核心設定極為重要,改編不是亂編,如果忽略核心設定,東編一點西湊一點,就難免會把影片變成“四不像”。動漫翻拍電影一定要保留原著核心,合理中國化,而《動物世界》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
《動物世界》改編自日漫《賭博默示錄》,不僅做到劇情“神還原”,而且將人性呈現方式改編成以動物視角來展示,充滿新意。雖然劇情整體不如原著扣人心絃,但新編的劇情適應了中國國情,主角人設融入了中國式元素,劇里人物的語言表達更加接地氣,情感的刻畫也更能引起共鳴。所以,翻拍不能盲目照搬原作,要着重設計劇情和刻畫細節,符合中國受眾的情感訴求,以緩和中外文化差異造就的違和感;但如果像國產影片《一週的朋友》一樣,把原作劇情改動得不合理,也很難被國內觀眾所接受,獲得喜愛。
總之,翻拍需要把握好原作劇情和改編之間的分寸,結合中國本土國情,基於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對故事背景環境、人物形象、生活方式等進行恰當的改編,使人信服和認可。
最後,希望業內對於日漫翻拍還是慎重選擇,畢竟翻拍也需要改編,其耗費的精力並不比原創少,如果有資金有資源,比起翻拍日漫,不如直接選擇原創,這樣的結果可能會更好點。同時也希望日後的翻拍片能夠多借鑑學習成功例子的經驗,學會處理好劇情邏輯安排,用心打磨出更多更好的影視作品呈現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