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稱為“選秀元年”的2018年開始,短短三年時間,國內選秀的“江湖”已經再次亂成了一鍋粥。
更加五花八門的選秀綜藝上,水平參差不齊的選手們被越來越迅速地推向舞台,大浪淘沙之後能成功走下去的人卻比當年還少,更多人的名字往往出現在各種由於性格、人品、人設、戀情而“塌房”的娛樂花邊新聞上。
這一次“塌房”的主角直接變成了選秀綜藝本身,日前《青春有你》第三季在決賽夜出道直播前夕被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責令暫停節目錄制。
除了此前網友爆料的選手餘景天擁有雙重國籍、其父母經營的KTV涉毒涉黃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是給選手投票所需的奶蓋“惹事”了。
在那段被廣為傳播的視頻裏,一羣中年人圍坐在一起,撕開牛奶的包裝之後把瓶蓋留下,瓶身扔在一旁,牛奶則隨手倒進身邊的水溝,在他們身邊還有一箱箱的牛奶等待“處置”。
這件事在社交媒體上很快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再加上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才剛剛生效,選秀粉絲為了給偶像投票卻“頂風作案”僱人倒奶,迅速引爆了輿論,上級部門的監管也隨之而來。
很多人的討論點都集中在了粉絲“倒牛奶”的行為,但公平起見,這件事也得分兩邊來説,浪費食物確實不應該,可是選秀節目投票的“玩法”並不是粉絲制定的。
贊助商蒙牛把“花果輕乳”系列用於投票的二維碼印在了瓶蓋裏,想要獲得二維碼就只能打開瓶蓋,而牛奶一旦開蓋食品安全就難以得到保障,不可能像蒙牛旗下另外兩個系列一樣,拿走箱子裏的奶卡和印在瓶身包裝的奶票之後還有機會轉賣。
從一開始粉絲想買的就不是牛奶,而是跟奶蓋、奶票、奶卡綁定在一起的額外投票權。造成浪費粉絲固然有責任,但板子也不應該都打向粉絲,古有“買櫝還珠”,今有選秀節目組規定粉絲需要“盒子”,但是“盒子”和“珍珠”不拆賣。
這套玩法如果拋開現象看本質,其實一點也不新鮮。遙想當年還是《超級女聲》制霸選秀“江湖”的年代,初代秀粉們都是靠發短信給自己喜愛的選手投票,於是催生出了批發手機卡、專業公司代投等“生意”。到了2007年,廣電總局明令禁止了“手機投票、電話投票和網絡投票等場外投票方式”。然而現在的奶蓋、奶票、奶卡,跟當年的短信有什麼差別嗎?不過是外面又包上了牛奶罷了。
這麼多年過去,選秀獲利的方式兜兜轉轉還是那幾種,隨着音樂行業和唱片產業的不斷萎縮,甚至比以前更窄了。一批批愛豆們“出道即巔峯”,靠着節目播出期間積攢的人氣不斷接各種商務,同時拼命往演員行當上“靠”,除了極個別能繼續前行,其他大部分都會很快寂寂無名。
選秀節目結束之後,這些愛豆們要怎麼辦,後續的出路在哪裏,可行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內地選秀搞了這麼多年,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什麼有效的探索,更談不到進步。而隨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內地選秀行業發展的韓國選秀產業也肉眼可見地越來越涼,現在連“參考答案”都快沒得看了。
最後,內地選秀唯一走通的一小段商業模式就集中在了選秀節目播出期間和播出後的平均十八個月。資本都是逐利的,只要還能賺到錢,他們就不會放棄選秀,而正因為選出來的偶像平均只有一年半的活躍週期,為了攫取儘可能多的利潤他們會不斷地加強投票過程中的焦慮感,讓粉絲們在衝動當中付出更多的金錢。
至於選秀產業的整體完善和如何延長選秀選手活躍週期這類需要耗錢、耗時、耗力還不一定有直接經濟效益的問題,理所當然不在資本的重點考慮範圍之內,相比起來,反正有今天不知道能有多少個明天,不如儘量竭澤而漁,先把粉絲的“韭菜”割禿再説。
所以,如果改變不了目前選秀最重要的盈利節點是在節目播出期間這個問題,就算取消了奶蓋、奶票、奶卡,還是跟當年禁止“手機投票、電話投票和網絡投票等場外投票方式”一樣,資本總會想出個換湯不換藥的新名目收割利益。
這次救得了牛奶,到底治標不治本,下次被浪費的還會是其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