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符瓊尹 ,編輯 :周亞波 ,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Apple TV+正在成為高質量內容的代名詞。
3月27日,《健聽女孩》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而在獲獎結果宣佈前的前兩天,《柏青哥》正式上映,隨後也收穫外媒“電視上最好的產品”“有史以來最好的改編作品之一”等讚譽。
指向“蘋果出品,必屬精品”的一個數據是,迄今為止,Apple TV+在原創電影、紀錄片和系列劇集上已獲得 240 項大獎和 963 項獎項提名,而這,僅僅是“出道”了兩年之後的結果。
兩年的時間對應着並不算高的“市場份額”,據流媒體服務商JustWatch統計,截至今年Q1,儘管背靠科技巨頭蘋果,Apple TV+在美國的市佔率為5%,排在多家流媒體(如HBOmax)之後。
這樣的數據,還不能為Apple TV+説出什麼動人的流媒體故事。但就在Netflix今年全球會員數出現近十年首次降低的情況下,它作為慢跑選手的價值開始凸顯。
作為後發者,它不高舉高打,用規模化產品取勝,而是讓“高質量的內容”成為蘋果用户的“增值服務”,爭取轉化蘋果在全球活躍的超10億用户。
它有的是耐心和本錢。
必然的逆襲在流媒體原創內容業務上,Apple TV+甚至可以稱得上“姍姍來遲的玩家”。
Netflix憑《玉子》提名戛納,亞馬遜出品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得奧斯卡的2017年,蘋果才有了動作,挖來兩位索尼的前高管啓動原創視頻內容部門。2018年,蘋果宣佈斥資60億美元打造原創內容,邀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擔任創意總監職位;2019年11月,Apple TV+正式上線。
入席晚,吃的卻都是硬菜。Apple TV+做內容,沒有太多試探,上來就嘗試去啃難啃的硬骨頭。
要麼,吸引好萊塢人才做主創:職場劇《早間新聞》的女主角,請來《老友記》之後再沒主演過電視劇的安妮斯頓;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時隔多年再次執導了劇集《驚奇故事》;要麼,則是IP改編上“迎難而上”:被好萊塢視為最難翻拍的科幻鉅製、數次立項又偃旗息鼓的《基地》,也於2021年被Apple TV+改編為劇集播出。
《基地》
然而,在今年以前,Apple TV+原創內容收穫到的評價,多是:尷尬、不温不火。上線半年內後,Apple TV+未有一部爆款劇出現,在較為嚴格的MTC上其評分也不高,有媒體統計其11部作品有7部作品在70分以下——與此想比較,而Netflix的90分作品並不少見。
大成本投入的《基地》在2021年9月上線後,評分一路下滑,英媒《衞報》揶揄:“一整個銀河系的錢也救不了蘋果的星際垃圾。”
正因如此,AppleTV+半年後的口碑“逆襲”顯得有些突然:《健聽女孩》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柏青哥》也成為Apple tv+目前為止在MTC綜合評分最高的作品,近期播出的《人生切割術》也有83的高分。
但其實,逆襲又有着必然的成分。
從挖角索尼高管開始,到邀請好萊塢演員主演劇集,“不差錢”的蘋果不遺餘力地與好萊塢交好。蘋果會為一些接觸過奧斯卡的導演、製片人和演員提供項目資金。據彭博社報道,作家Anousha Sakoui和Mark Gurman説,“蘋果甚至僱傭了公關專家和戰略家,目的是助它贏得好萊塢內部人士的青睞。”這也為Apple TV+今年的“逆襲”鋪平了道路。
而在IP選擇上“啃硬骨頭”,意味着高風險與高收益——可能會導致《基地》這樣不討好的播出效果,但也會出現《柏青哥》這般的讚譽。
《柏青哥》改編自美籍韓裔作家李敏金的同名作品,講述一個韓裔移民家庭四代人的故事。“柏青哥”是在日本長期流行的一種賭博性質的遊戲機,它遊走於法律的灰色地帶,卻也是主角一家人在日本安身立命的根本。
“柏青哥”,即彈子球遊戲
這段橫跨七十餘年,在日本、美國等多地發生的作品,翻拍難度可想而知,其中微妙的政治關係,和多重文化背景的家庭細節,都是創作難題。
據製作團隊的採訪,他們曾拿着項目與許多平台接洽,但當他們提出想要《王冠》規模的製作費(每集約160億韓元)後,絕大多數平台選擇了拒絕,願意給出這筆資金的只有Netflix和Apple TV+,而唯有後者,拿出了“長期支援”這樣的誠意。
他們也為這部作品組了一支出身多元的隊伍。據《柏青哥》編劇許秀珍介紹,該劇編劇團隊由具有不同種族、經濟和歷史背景的作家組成,“我認為了解韓國的經歷尤其重要,包括我在內的7位編劇中有4名是韓裔。” 攝像機背後,主控整部作品拍攝的也是兩位韓裔美國導演。
為了呈現移民家庭生活裏的複雜細節,曾參演過《廣告狂人》等作品的道具大師艾倫·弗勞德(Ellen Freund)數年時間研究、採購和製作每個場景的菜單,試圖用美食來表現文化的雜交和融合。
媒體也因此給出了諸多正面評價。英國《NME》雜誌給出了5分滿分評價,稱《柏青哥》是“今年你會看到最好的韓劇”“那種安靜但極具感染力的會徘徊幾天甚至幾個月。”好萊塢報道則將它評價為“具有野心和情感的史詩家庭傳奇”。
慢跑選手顧名思義,和Disney+有些許的異曲同工,Apple TV+首先脱胎於Apple TV,在蘋果的戰略佈局中,“電視業務”的定位有過多次轉向。
作為硬件,第一代Apple TV於2007年上市,從功能來看,它更像是iTunes的延伸,為了將iTunes視頻從Mac電腦傳輸到電視機上。上市之後,Apple TV銷量並不樂觀,在推出後的前六個月只賣出了25萬台。
在最初,史蒂夫·喬布斯希望Apple TV能成為公司除個人電腦、iPod和iPhone之外的第四大業務,後來也不得不改口:“與其説(電視)是一項嚴肅的事業,不如説是一種‘業餘愛好’。”
戰略地位暫時下降,但業務倒是沒有受到影響,相反,在“業餘愛好”階段,Apple TV不斷完善自身作為付費電視的功能,與多家內容公司達成合作,銷量也逐年提升,到2013年已經實現了10億美元的銷售額。
此時,Apple TV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原創內容。“我們在獲取內容方面沒有問題,我們有3000萬首歌曲、幾千部電影、超過10萬集電視劇。”庫克在當時表示。
但環境畢竟在變化。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球內容產業都在被流媒體改造,售價高昂的Apple TV也遇到了增長危機。看着硬件、軟件上的對手們都紛紛入局內容產業,AppleTV在2017年初開始招兵買馬,擴展團隊,一直到2019年上線了自己的流媒體服務Apple TV+。
Apple TV+首批原創劇集之一《早間新聞》
在剛剛上線之時,Apple TV+有兩個“之最”:最貴的硬件配套,最便宜的訂閲價格。
Apple TV的硬件設備32GB版179美元,64GB版199美元,其競爭對手亞馬遜Fire TV售價僅為90美元;但與此同時,Apple TV+的訂閲價格僅為4.99美元每月,是Netflix同級別服務的1/4,持有硬件的用户還可免費試用一年。
雖然到了今天, Apple TV+的蘋果用户免費試用期已經從一年縮短為三個月,但這也並不影響其在蘋果的定位:為廣大蘋果用户提供增值服務,把他們的時間和注意力更多的“黏在”蘋果產品上。
Spotify的前主管尼克·萊特勒(Nick Lightle)曾分析,流媒體訂閲服務可能不會像iTunes那樣將客户牢牢“鎖住”,但蘋果公司提供的多種服務仍然是吸引客户的誘餌,“黏住”用户並讓他們花更多的時間使用蘋果公司的設備,讓他們更難以離開蘋果公司所打造的生態系統。
基於此,他們不需要在內容領域像Netflix那樣高舉高打,要考慮到全球用户的喜好以此吸引更多訂閲用户。它更想服務的是本就購買了蘋果產品的用户,為他們提供奢侈品一樣的體驗:擁有我,是一種身份和品位的象徵,長長的提名名單就是一種證明。
美國脱口秀主持人喬恩·斯圖爾特把這種現象編成了段子:“每年,有成千上萬小時的高質量視頻在美國無人問津。因為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怎麼用Apple TV+。”
作為比較,Netflix建立在訂閲制上的盈利模式,註定讓它想要走快時尚模式:要夠酷,夠新潮,夠快,要用一種全球通用的作品語言,生產不同國家的內容。
Netflix前員工Aliee就曾在播客“商業WHY醬”中表示,Netflix為了能讓用户“一口氣看完全集”,有一套嚴密的算法邏輯,“所以即使是不同國家的Netflix劇,你會發現味兒是差不多的,因為我們用的‘調料’都是一樣的。”
這調料裏有一味叫“開局定生死”,即在第一集中要有足夠爆炸性的場面,或足夠誘人的鈎子,讓人點開下一集。
但完全不同的是,《柏青哥》的導演曾在劇裏近乎奢侈地用了許多充滿意向的慢鏡頭,和緩慢的敍事,“我從不擔心速度太慢。我認為我們的觀眾很聰明。”編劇許秀珍説道。
參考資料:
1、到底有沒有人在看Apple TV+? 壹娛觀察
2、Apple TV+:走出蘋果的後花園東西文娛
3、進軍流媒體蘋果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國商報
4、奈飛前員工告訴你,國產影視離《魷魚遊戲》有多遠,播客“商業WHY醬”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