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塔門”(ID:DT-Tamen),作者:肖陽,編輯:王朝靖,36氪經授權發佈。
2021年5月5日凌晨,《青春有你3》被官方責令停播,其導火索主要有二:粉絲為打榜投票將大量未飲用牛奶倒入下水道,以及媒體爆出參賽選手餘景天父母經營的KTV涉毒涉黃。
一時間#如何看待用牛奶打投應援#牛奶成箱倒掉或涉違法#餘景天退賽等關鍵詞登上熱搜,閲讀量過億。有關飯圈亂象的討論又被廣泛討論,「選秀節目的投票體系是否合理、是否公正」、「動輒集資千萬的粉絲後援會,是否需要立法管理」、「粉絲的非理性打投行為,帶動了怎樣規模的黃牛灰色產業鏈」。
雖然此前《創造101》的「全民製作人」顛覆了以往的選秀節目造星模式,選秀粉絲(下稱「秀粉」)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公共視野。今年《創造營2021》的選手利路修,也一度因為成為反「飯圈PUA」的民選之光而頻頻出圈。
但曝光不代表理解,事實上飯圈和非飯圈的人彷彿生活在不同的現實當中,對於後者而言,飯圈的諸種規則都是難以理解的、甚至是「反智」的,飯圈用語、飯圈罵戰、飯圈思維等被貫以「飯圈」前綴的負面詞語應運而生。但當我們使用這些詞語時,我們真的理解它們、理解飯圈嗎?
事實上,在當前的公共領域,任何缺乏反思的言論都可以被指斥為「飯圈思維」,並輕易地得出「飯圈思維泛化」的結論。但所謂「飯圈思維」,無非是由偶像化、盲從和黨同伐異的傾向共同構成的,這些使得對話淪為戰隊和罵戰的特質並非飯圈女孩所獨有。
互聯網具有圈層化的特質,算法的篩選和過濾,使得興趣圈層不斷集聚,形成和外界幾乎隔絕的圈子或「信息繭房」,在一個個封閉的空間內,所有的規則都是合乎自身邏輯的。飯圈女孩也不外如此,從「什麼事件是重要的」到「哪些事件是真實的」,飯圈女孩和普通大眾的判斷有可能是完全迥異的,二者的信息世界也因此有完全不同的圖景。例如在普通人眼裏簡單明瞭的「兩個明星在微博上互動了」這一事實,在飯圈女孩的眼中則有更加複雜的、層層嵌套的敍事:倒貼,吸血,拉踩,炒cp……
當普通人和飯圈女孩在公共性話題之下產生交集,尷尬和衝突就難以避免地發生了。以人人避之不及的飯圈「安利」和「出警」行為為例,在當前的偶像工業中,被更多人喜歡和更少人討厭,是偶像的商業價值的一部分,也是粉絲不得不進行的「愛的供養」。
秀粉的特殊性在於,由於選手的商業價值幾乎完全來自粉絲,於是某種程度上,秀粉比選手本身更需要被看到——秀粉的聲音越大,往往意味着選手的人氣越高,也就越具有商業價值。今年《創造營2021》的選手韓佩泉(韓美娟)在賽後就親自組建數據組,手把手教粉絲做數據,直言不諱地表示「別人都在比這個,我不想顯得自己糊,這樣不好招商。」
但一方面,基於對藝人的私人情感和浪漫化想象,飯圈女孩的「安利」和「出警」語言往往是同質化、武斷且不經反思的;另一方面,大眾會本能地拒絕由他人來告訴自己應當喜歡什麼,於是粉絲的言行在大眾眼中無異於無腦的集體狂歡。
我們找到了三個資深秀粉,她們從沉浸式追選秀到「跳脱」出來的經歷,也許能為我們對飯圈的固有認知提供一些「視差之見」,也為我們日常所在的輿論場提供一些理解,為我們跳脱出偏見和非反思提供某種可能性。
KOH#26歲 #翻譯
總體來説,選秀的粉絲生態是扭曲的。他們有自己的一個世界,一套可以自洽、環環相扣的真空邏輯,但你一旦跳脱出來,就會知道其中的荒誕。
我追青 3 的時候為我的 CP 打投過,還組織過集資。組織集資的整個氛圍非常具有煽動性。首先需要一些話術,第一種是賣慘為主,PUA 為輔:「你少喝一杯奶茶,妹妹就離出道更進一步」。在那種設立一個「對家」假想敵成天互踩的特定環境下,不爭饅頭爭口氣,粉絲會很來勁。
第二種是虐粉:「你不積極打投你家 CP 就 BE(Bad Ending)了」,説是話術,也具有一定真實性,按照近年來這種選秀的模式,如果你磕的CP沒有一起出道,那兩個人基本上後續不會有明面上的互動,甚至不會有同框。這種話甩出來,誰不玩命打投和打錢?
為了激起粉絲的熱情,也會有很多活動。比如説找另一家粉絲集資 battle ,找誰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找比了自家弱的,粉絲沒有危機感,就不會下血本。所以一般會找比自家稍強一些的,就可以達到目的。
現在的選秀和超女時代一人一票完全不同,如果大家很分散地投票和打錢,效率會很低,而且也沒什麼勁頭,必須大規模、流水線、有組織有分工地集資和投票,資金也就會聚攏在後援會和少數粉頭的手上。這種情況下,桃叭、Owhat 這類應援集資 APP 也就應運而生了。
粉頭也就是粉絲頭子,算是粉絲中的 KOL ,散粉和工作室溝通的媒介,比如説後援會賬號皮下可能就是粉頭在運營。有些粉頭是職業粉頭,簡稱「職粉」/「脂粉」,公司會私下花錢請他們來做粉頭,負責產出(畫圖、剪輯),或者在一些熱點熱搜上帶節奏攪渾水,算是輿論戰的組成部分。
還有一種集資常見的套路,叫「插旗」(立 flag )。具體操作就是,某粉絲大佬立一個 flag :「今晚如果在一個小時之內,我們的集資總額達到一萬,我個人就追加五千」等等,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的大佬其實是後援會粉頭,甚至是藝人工作室在催腎(催粉絲投票和打錢),利用旗幟效應帶動粉絲積極參與。
其實我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察覺不對,跳脱出來的。當時每次插旗活動中都有幾個大佬在真情實感地寫小論文煽動情緒,可我自己算了一下數額,最後的總額和當初他們許諾的是對不上的。
所以真相就是,小粉絲為了讓大佬出五萬塊錢,要一起費盡心機去籌到五萬塊,但是最後大佬們可能自己並沒有出五萬塊,可能還把大家籌到的五萬塊瓜分掉了。這就是所謂的「後援會海景房」了,其實就是粉絲投的錢多到後援會粉頭可以去買海景房的戲謔表達。很多粉頭都會中飽私囊,真正能夠持續為愛發電的並不多。
有些品牌也會立 flag ,比如説某愛豆代言某品牌衞生巾,粉絲買到一千套解鎖寫真福利,買到一萬套解鎖視頻福利,買到十萬套有專屬 MV 之類的。粉絲進行消費,本質上當然是為了支持愛豆,讓金主看到粉絲的購買力,以後也會有更多代言和曝光,但很多時候還可以自我安慰:反正這個我本來都要用的。
很多時候追星追的是一個面子,粉絲潛意識裏,自己和愛豆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單單為此就可以買到明年都用不完那麼多。
很多人覺得飯圈女孩無聊、愛吵架,老是喜歡為了一點小事掐來掐去,甚至還會去掐愛豆的團隊、工作室和公司。其實這些看似無事生非的撕逼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固粉」手段,可以理解為飯圈內部的「團建」,用以增強粉絲內部的凝聚力。
和別家粉絲吵架還有一個用處,就是通過「碰瓷」來「抬咖」:去找比自己愛豆人氣略高的另一個愛豆,對 TA 死纏爛打,對於路人來説,觀感就是在吵架的兩家粉絲可能是同一層級的,對於主動挑事的粉絲來説自家愛豆的咖位無形中可能就被抬高了,這也會影響到後續藝人的商業價值和商業活動。
至於撕團隊和工作室,其實是給愛豆的「糊」找個背鍋俠,很多時候愛豆人氣不高,是因為本身長得一般水平也不行,但是粉絲去罵團隊,看起來就會是團隊的工作沒有做好而導致這個愛豆沒有「被看到」,愛豆本人則是待發掘的寶藏,粉絲就是對工作室恨鐵不成鋼的伯樂。
追星過程中會認識很多粉絲,會一直催命一樣給你發信息,並且上升到道德層面,彷彿追星白嫖天打雷劈十惡不赦。打投階段就每天被道德綁架,不投票不花錢就彷彿沒資格去喜歡藝人。
跳脱出來以後,雖然會覺得當時追星的自己簡直不可思議,為根本接觸不到的人花錢,但其實還是可以理解自己。整個選秀一茬接一茬,很難有人能清醒到逃離這種全方位的追擊,不管看起來多理性的人都可能沉浸在追星當中。不追星之後感覺自己的生活真的變得好輕鬆。
嚕嚕
#22歲 #大學生
2018 年無意中接觸了偶練,喜歡上了一個選手,從那時起就像瘋了一樣買他的周邊和代言的產品,去看他的演唱會,有段時間還跟着其他人一起給他做數據。
我挺討厭飯圈整體的生態的。粉絲為了自家愛豆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在競爭佔上風,經常不得不刷數據,投票、轉發、砸錢,爭破了頭去搶一個單人舞台的機會、單曲的先出時間或者廣告大屏。
除此之外,還有每日超話簽到、刷超話帖子,發個帖子要@愛豆三遍,格式不對要重新發。很多時候做這些事情,其實也不是真的是出於想讓自己愛豆「火」的願望,而更多的是出於勝負心,或者甚至單純的只是發泄精力罷了。
每天都要反黑,一個個去舉報罵他的人,有時候還要集體回擊。可對家總能想到很奇怪的理由來黑你,輿論裏也總有人認同這些奇怪的理由,所以一直得戰鬥,舉報舉報舉報,根本舉報不完,你有手點舉報,人家也有手黑你。就是人搞這些到底為了什麼啊。
飯圈女孩有點虛擬沉浸,實際上她們大多數人在現實中並不會那麼兇,甚至可能很講禮貌,但是網絡上面對對家就會像戰爭一樣,就像碰上殺父仇人了,一天到晚隨時隨地都可以吵架。她們使命感太強烈了,如果我不保護他他就會受傷,他看到這些文字一定會特別難過,我必須讓這個讓他難過的人受到懲罰。拜託,你愛豆才不會有事沒事看惡評。
但即使覺得不合理,還是不得不做這些事情,因為大環境就是這麼畸形,你不這樣做就很奇怪。而且現在粉絲為了擺脱「白嫖」的污名,總是需要「自證粉籍」:你喜歡他,你就應該打投反黑,你就應該給他花錢,否則你憑什麼證明你喜歡他?
其實所謂「白嫖」不過就是有些粉絲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用來道德綁架其他粉絲的一種話術。本來娛樂產業就是面向大眾的,藝人的歌好聽,粉絲自然樂意花錢購買專輯,但是不能為了給自家藝人的專輯沖銷量就逼其他粉絲買一堆。
以前我去演唱會,在場子有各個站子免費領應援物資,就要求要超話等級或者買了他代言的東西,如果你超話等級不夠,旁邊的人就會帶着抱怨的語氣説「你以前為什麼不多做數據啊,下次要加油!」感覺像軍訓一樣!
搞選秀其實很像買股票,pick 的選手成功出道了,最早那一批看中他的人是很有榮譽感的。這就是為什麼粉絲宣傳的時候經常説「入股不虧」。雖然不能變現,但只要愛豆和粉絲互動一下,説一句感恩粉絲,粉絲就會開心得不得了,覺得努力被看見了,覺得自己是被在意着的。粉絲很容易感動和滿足的,有一次某愛豆在演唱會上和假人跳舞,他很多粉絲就會解讀説那其實是在和粉絲、和自己跳舞,很用心、很浪漫。
其實我當時也一度覺得我愛豆醜得不行,有的圖醜得我都不想存,唱歌也並沒有那麼好聽。但追星這件事吧,可能就是在生活中找點寄託。就像很多人會説偶像是光,沒追星前我還覺得這些人可笑,但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和他之間有種獨特的吸引力,一種奇怪的命運感。這種感覺不像談戀愛,而是你有一個很喜歡的東西,他在你很遙遠的地方,即使不能觸及,但是可以努力靠近。
我以前都是完全不修邊幅,那時候就死命想痘痘變好、變漂亮。因為他採訪裏面説他喜歡 165 、長頭髮的漂亮女孩,我還想過要留長頭髮我要變成瓜子臉。然後想着要考好,多賺錢,以後包養他。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帕梅拉之類的健身視頻裏面,彈幕全都是追星女孩的「某某愛豆的女人第 x 天」。這可能就是藝人、追星存在的意義,只是因為這樣的感情,就會讓人心甘情願給愛豆花錢。
但我現在整天「爬牆」(喜歡別的藝人),也不是任何人的事業粉,每天看看曾經的「老公」在幹嘛,雖然沒有愛得那麼熱烈,但是看到有人誇他,看到他越來越好還是會很開心。算是對飯圈、對藝人都處於觀望態度了吧,選秀我也追,物料我也看,就是可能很難再去對飯圈這種羣體活動有什麼期待了。
十六#28歲 #站姐
可能是因為選秀的氛圍比較狂熱吧,我擔(我追的明星)封閉選秀的那段時間,我簡直像活在地獄,最初想到要去當站姐也是因為突然有了「他需要我」這種詭異的情緒。選秀一結束我就趕着去見他,第一次跟飛機、第一次拍攝,再加上我以前喜歡體育圈,拍過一些賽事,算是有攝影功底,慢慢慢慢成為站姐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説實話,現在站姐和代拍之間的界限都是很模糊的。比如我擔是一個組合裏面的成員,組合團體活動的時候,我主要拍我擔,但偶爾也可以拍他的隊友,然後在代拍羣裏賣出去。這樣一來收支平均水平基本是可以相抵的,但也看站姐個人情況,像我自己賣圖就比較慢,一般也賣不出高價格,就比較隨緣。我身邊也有朋友從站姐變成職業代拍,但像我這樣為愛發電的還是大多數。
站姐和私生也不一樣,雖然界限時常也不明確,但不能羣體化一些個人比較極端的行為。現在會把跟機場或者跟酒店的都叫做私生,有一些站姐追私(追私人行程)也確實厲害,我愛豆從公司下班了她們就會立刻叫車跟上去。但是像跟車跟回家、潛入愛豆的家裏什麼的就比較聳人聽聞了……
一般情況下不太糊的愛豆公司都會管着,站姐沒什麼「私聯上位」的可能性,不過我後來追過內娛小演員,私聯就很容易。當時我用站子號私信過他本人幾次,有一次問他今天的拍攝地址是什麼,就被回覆了。其實對於私聯的尺度,我個人的接受程度也就到回覆工作行程相關為止,如果真的是約出去玩的話,可能我就當場脱粉了。我一個站姐朋友還真遇到過這種情況。
站姐在飯圈當中可能確實是一個比較特殊、也還算是比較有話語權的位置,但是在愛豆心中我覺得是沒什麼區別的,都只是普通粉絲而已。媚站姐的愛豆是短視的。我覺得腦子比較清楚的愛豆都應該明白,其實粉絲羣體的中堅力量是屏幕前的小粉絲,一個站姐只能幫你出圖,做不了更多。
雖然追星是為了自己開心,但是對愛豆還是會有一些不可抑制的情感寄託,而這種事情年紀一大就會覺得很沒必要——因為他就是那個樣子了,以他的資質頂多也就只能達到娛樂圈中層,也演不好什麼戲。雖然我不會給我覺得醜的人開站子,但是當我愛豆出席一些類似於星光大賞那種很多明星的活動的時候,對比之下也會覺得秀星是真的沒有演員好看啊!所以他們確實是需要更多精修的。
作為站姐可能會更多接觸到一些你通過營銷號看不到的真相吧,比如有一些很糊的小秀星或者演員也會有上熱搜的機場圖,這種其實經常是專門找人安排好角度拍攝的,我也接過這種單子。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女演員,雖然國民度很高,但是沒什麼真情實感去機場接機的粉絲,就會有這樣的需求。也有時候是品牌商贊助要求拍明星穿着贊助服飾的機場返圖,就會通過藝人的工作室或者後援會來聯繫和傳達,找我們專門去拍一下機場圖。
當站姐的時候,如果有演唱會,必須一大早就準備起來發應援、焦慮位置的好壞好不好拍圖、演唱會期間全程舉着相機拍、看完了又急急忙忙回酒店修圖,這都是很不開心的體驗。隨着我自己三次元的工作慢慢步入正軌,就覺得天天在外面追的那段時間很辛苦也很焦慮。
後來有一次我朋友邀請我去看她牆頭的演唱會,那天我們吃過晚飯安安靜靜地進場,坐在那裏開心地享受一晚上,看完了一起吃海底撈拍自拍發到朋友圈,這樣對比起來,還是後者對我來説更適合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