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文丨大樹

關於“紀錄片”一詞,很多人至今還保留着些許的刻板印象,比如:枯燥,乏味,説教,過於深刻等等。

團長想説雖然紀錄片與電影不同:紀錄片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核心為“真實”兩個字。但不代表紀錄片是一個無趣的存在,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又豐富多彩的世界,而紀錄片,就是在記錄這個世界,不是嗎?

今天團長就為各位大小朋友推薦幾部適合一起觀看的紀錄片,並佐以不同的觀看姿勢。度過親子時光的同時,漲了姿勢又長了知識,保準滿意!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川味》第三季

關於美食的紀錄片,不只《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不是説這兩部紀錄片質量不好,相反這兩部系列作品都屬於難得的上乘之作。只不過恐怕在央視紀錄片頻道的滾動播出之下,即使沒有完整看完也看的七七八八啦。所以這次團長推薦的是與咱們川內人息息相關的美食紀錄片——《川味3》。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要説川味只有麻和辣,團長我第一個不答應!那我愛的魚香、酸辣、怪味、薑汁、鹹香、酸甜都不配擁有姓名嗎?《川味3》幾乎保羅了我們記憶中所有的川味表現形式。在拍攝的500多道菜品中,大到名廚烹飪,小到蒼蠅館子,每一道菜都散發着獨特的魅力,彷彿在用地道的四川話説着:“吃嘛,巴適得很!”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既然是川味,眼界當然不僅僅着眼於成都範圍,樂山、南充、理縣、金川等等…都在射程範圍內。也向我們有力的證明,“起於微末”的美食往往有着致命的誘惑。當一道道美食被搬上熒幕,陣仗大概是這樣的: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川味3》的導演是彬歌,咱們川內知名的美食導演,同時也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難怪拍出來的美食可以得到川內小夥伴的一致讚許。《川味3》的配樂也值得説一説,由阿鯤音樂授權。上文中提到的《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也都是阿鯤音樂完成的。相信我,看了幾集之後光是聽到背景音樂都會刺激口水分泌。

如此下飯的紀錄片,“觀看姿勢”團長就不推薦晚上觀看啦,容易引起忍不住吃夜宵、肥胖等副作用。飯前半小時觀看就很合適,既可以解決小朋友食慾不振,還可以為爸爸媽媽做菜提供靈感。雙管齊下!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神奇季風》

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下雨天最適合做什麼呢?最適合窩在被窩裏什麼也不做。試想一下,下雨的晚上,打開窗户吹着濕漉漉的涼風,蓋一條絨毯,看一部紀錄片,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最適合下雨天躺起看的紀錄片,那一定是——《神奇》了。

季風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為什麼説下雨天最適合觀看《神奇季風》呢?首先,季風與下雨息息相關,四川盆地更多見冷暖氣流相遇導致的地形雨。而《神奇季風》講述的就是給不同的地域、大陸所帶來的氣候、環境的改變。由此,藉由下雨的環境與小朋友一起感知和世界息息相關的季風,更加立體的瞭解周遭的環境,是不是很合適呢?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有時,“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是一句有些空洞刻板的口號。這個口號喊出來,小朋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觀看這部紀錄片就可以讓小朋友清晰明瞭的知道“為什麼要保護環境?”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家長們可以這樣説:我們要愛護環境,是因為周邊美麗的事物皆是季風的給予。還用季風最顯眼的表達方式——下雨做例子。雨後,感受到的是涼爽宜人的温度,輕輕撫摸身體的清風;看到的是湛藍無染的天空,草木豐沛的綠意;以及深藏在季風照拂下温差帶來的:糖分及澱粉的轉化秘密。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我們要愛護環境,是因為季風所帶來的不僅是給予。季風可是有兩幅面孔的,如果説春去秋來的季節變化是季風的温柔,那颶風、旱災、洪澇就是季風嚴厲暴躁的另一面。我們在面對災害體現出眾志成城的團結的同時,更加應該知道,因為近年來破壞環境愈發嚴重,氣候失調,自然災害才會頻發。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從澳大利亞到橫穿赤道的大小島嶼再到非洲大陸,由於季風的不同作用,才有瞭如此多樣的動植物及其獨特的生存方式。瓢潑大雨下水塘中求偶的蛙類,因為尋找水源不斷遷徙的鸚鵡羣,在溪流中翻找食物的猴子,受到驚嚇會撐起一把“小傘”的傘蜥……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季風也成就了許多地方的風俗習慣。馬哈拉施特拉的牧民、孟買的求雨儀式、清邁的孔明燈、洞裏薩湖的水上漁村等等。季風正在無時無刻的影響着人類的生活軌跡,乃至這個世界的運轉,也不斷加強着我們與世界的聯繫。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歷史那些事》

嚴肅的歷史多少有些枯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沒有有趣的歷史紀錄片呢?《歷史那些事》!《歷史那些事兒》最大的亮點在於:在傳統歷史題材的紀錄片中穿插了許多小片。小片中包含了許多有趣的表達形式,比如:脱口秀、MV、綜藝節目、熱門廣告等等。在一本正經和詼諧幽默之間反覆橫跳,讓人大呼過癮。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這部紀錄片於2018年在bilibili網站(以下簡稱B站)播出。B站在年輕羣體中的使用度、活躍度很高。前一段時間全民討論的廣告片《後浪》就來源於B站。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是B站出品的紀錄片,自然也站在了年輕人的視角。除了剛剛提到的創意紀錄片模式,紀錄片的內容也值得一提。取材自正史古籍中真實發生的故事,通過紀錄片視角鮮活的展現出來。正如《歷史那些事》總監製金鐵木所説“歷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過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兒……”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比如《歷史那些事》的第一集《在下東坡,一個吃貨》説到蘇軾仕途不順被流放海南,解説詞是這麼説的:“震驚!因為太過飢渴,大文豪蘇東坡竟然做出了這種事!他將黑手伸向了島上的野生動物。好在他的野味探索沒有白費。很快並發現並迷上了海南真正的美食——生蠔……並認真的告訴兒子,千萬不要將美食的秘密泄漏出去,因為蘇軾擔心朝中的大臣會跑來海南和他搶!”配上魔性的背景音樂,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準確的表達出蘇軾面對被貶後良好的心態。《歷史這些事》所展現出的有趣不僅於此,還有洗腦的片尾曲在靜靜等待大家,在這裏團長賣個關子,保留一些好奇,究竟如何“洗腦”呢?各位自己去一探究竟吧。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至於《歷史那些事》推薦的觀看姿勢,團長的建議是睡前躺起“聽”。因為這部紀錄片的大部分時間都有畫外音講解,講解的很清楚,也很有趣,所以不看畫面也是可以的。也可以分階段,前面先看,看看的有了睏意改成聽。試想一下,爸爸媽媽與小朋友一起躺在牀上,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再一起聽一部有趣歷史紀錄片,最後緩緩的劃入夢鄉,是不是不錯呢?

在上文中,團長推薦了3部紀錄片。有美食類的《川味3》,邊吃邊看;有科教類的《神奇季風》,下雨天觀看;以及歷史類的《歷史那些事》,睡前觀看。這些紀錄片和專屬於他們的觀看方式,你學會了嗎?認識和了解世界的渠道不只一種,通過紀錄片豐富、補充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不失為一種選擇。而選擇一起觀看一部紀錄片,也是選擇了一段美好、有意義的親子時光。

排版丨大樹

【來源:成都商報教育報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5 字。

轉載請註明: 看紀錄片的不同姿勢,你會多少種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