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不得不説,以前的選秀才是真“選”秀,從素人堆裏選明星。

説起早年的內娛選秀,必然繞不開湖南廣電。

千禧年初,湖南娛樂頻道舉辦了一次選美活動,地域限制在湖南省內,因長沙有“星城”之名而取名為“星姐選舉”。這是內地選美比賽第一次在電視上播出,而參賽選手也都是普通女孩子。

第一屆星姐選舉的冠軍黃卓在參賽前就是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的服務員。

《星姐選舉》延續至今,現在活躍的柳巖、穎兒和沈夢辰都是“星姐”出身。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近期娛樂圈大半熱鬧都是由選秀節目貢獻,從《青春有你2》到《創造營2020》,也讓網友開始懷念起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各式內地選秀,意外發現2017年是個轉折點,這之後國內節目組就拋棄了我們堅持了十五年選秀模式,撲向韓式101選秀的懷抱。

從選秀走出來的藝人們已經佔據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頂端到底層都有他們身影,有人的經歷也非常精彩,甚至還有些玄幻。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算是國內選秀節目的鼻祖,在當年沒有發達的網絡技術的時代下,觀眾們的追星會更加單純,體驗也會更特別。而因為這兩個節目,也為國內的歌手市場輸入了許多優秀的歌手。

特別值得一提的2005屆《超級女聲》,冠軍李宇春,亞軍周筆暢,季軍張靚穎,還有何潔、黃雅莉、葉一茜等,是歷屆節目中最火的。

其中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三人在如今的歌手市場始終佔據一定的地位,她們後來發專輯、做導師、衝向國外,事業一路高漲。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2005年,李宇春拿下超女冠軍那年,另一檔選秀節目裏,一個叫黃微的女孩也拿了冠軍。

這個女孩,就是現在的“淘寶直播一姐”薇婭。

那時的薇婭 ,才20歲。

當時是她一個朋友在做一檔叫《超級偶像》的節目,正好缺兩女生,朋友就問薇婭要不要參加。

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的薇婭心動了,於是去參加了。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後來她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了冠軍。

再後來,她和另外兩個人組合出道,她在隊裏擔任説唱。

其實出道後的薇婭資源並不差。

她簽約環球音樂,和林俊杰拍廣告,還搭檔成龍.....

奈何不温不火。

於是就離開娛樂圈,做服裝生意去了。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次年,不甘落後的各大衞視緊跟其後,紛紛推出了自家的選秀節目.

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東方衞視的《加油!好男兒》、《雪碧我型我秀》系列,為內娛圈輸送了李易峯、井柏然、薛之謙等至今仍活躍在娛樂圈的小生。

10年後,選秀節目再一次革新。

浙江衞視《中國好聲音》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製作精良,看重音樂性和專業性,是此次創新的特點。

“你有什麼夢想呢”也成為了這檔勵志類選秀節目過不去的梗。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2018年冬天,《偶像練習生》的播出將韓國的produce系列引進中國,宣告偶像元年的到來。

這種選秀模式是從韓國傳來的,導師將101位來自不同經紀公司的練習生進行初評級,對練習生實力有一個初步考核和印象。

並且規定在較短的時間內練習主題曲的歌曲與舞蹈,並根據選手錶演主題曲的完成度進行第二次評級。再通過幾次公演角逐淘汰,最終由觀眾投票選出其中最具有人氣的7/9/11/12人組成限定組合,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活動。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與原有的選秀機制相比,produce系列的選秀集合了多家經紀公司發掘的練習生,一定程度上更看重顏值,一出場就會給人賞心悦目的感覺。

隨着ninepercent和火箭少女101大火,“偶像”“愛豆”“流量”等概念被重新洗牌,改寫了娛樂圈的規則。

互聯網也出現了這樣一批人——“內娛秀粉”。

他們會在選秀節目挑選幾個“房子”住下來,支持自己小愛豆順利出道。“房子”像是一個寄存了愛意和共同回憶的精神家園。

而當偶像被曝出了與其人設所不符的負面新聞時,粉絲們精神花園也隨之崩塌,俗稱“塌房”。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即正義。”

這是前幾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一句話,與其説是一條默認的不成文規定,不如説它其實是一個辯題。

身處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好的外形條件的確或多或少會帶來優勢,好看的人也會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在“偶像市場”同樣適用。

這兩年,大量偶像、或者説流量、或者説愛豆的輸出,讓內娛選秀市場的供給量急劇飽和。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隨着選秀節目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多成團失敗或者成團卻不紅的選手,大多選擇再次走上選秀舞台,由於自帶粉絲關注,對於這類選手的討論也就越來越多,最終誕生了''回鍋肉''這一略顯嘲諷語氣的標籤。

據瞭解,《少年之名》的84位選手裏,有36位曾參加過偶像節目,也就是我們説的''回鍋肉''選手。

''回鍋肉''這一標籤,與其説是在嘲諷此類選手,不如説它嘲諷的是當下的偶像市場。在 ''新品斷貨''的窘境下仍樂此不疲生產偶像的做法,聚焦到個體身上,''回鍋肉''代表的更是這場資本遊戲中別無選擇的追夢者。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那些內娛選秀你必須知道的事——劇本

對,你沒看錯。選秀節目也是有劇本的。和電影電視劇那種提前寫好的劇本不同,選秀節目的劇本是導演從無數素材中提煉的故事走向,通過剪輯最終向觀眾呈現出完整的故事線。

就比如某個選手初評級是D等級,但其實她實力沒有那麼弱,可能只是緊張等原因發揮失常。

但節目組為了效果就可以先故意通過剪輯弱化她的實力,中間一步步表現她的進步,最後突出展示她實力的巨大提高,給觀眾一種這個選手已經脱胎換骨之感。

由此一個實力差——不斷努力——實現質的飛躍這樣一條完整的故事線就出來了。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每年的總選則是粉絲氪金最多的時期。粉絲在“偶像要的名次,一定要給她”的心理暗示下,在總決選前瘋狂集資、投票。

SNH48的重要投資人陳悦天就曾在採訪中表示,每年總選舉的收入,就佔據公司總收入的20%以上,這能夠讓公司運營有穩定的現金流且回收週期快,極大降低了商業風險。

這從火箭少女出道後的資源分佈就可見一斑。

團隊中人氣更高、粉絲氪金能力更強的成員能夠獲得單人的影視與代言。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近日有部分網友公開吐槽,希望選秀節目不要再辦下去了,並直言這些節目向娛樂圈輸出了一堆既不是演員,同時又算不算歌手的半吊子,到頭來業務能力不過關粉絲還天天吵來吵去。

雖然用詞很粗鄙,但客觀來説這是事實,近幾年男/女團的出道,其實弊大於利。

演員談不上,歌手也只能算“唱跳類似”,説好聽一點唱跳是全能,説難聽一點其實就是不夠專精,比唱功比不過專業歌手,比跳舞又比不過專業舞蹈家。

所以認為男/女團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吃“顏值飯”應該沒有毛病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5 字。

轉載請註明: 內娛選秀,是一場資本操控、流量虛假的遊戲,再無素人出圈的可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