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香港那些同鹹同淡的記憶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
被英國侵佔了150多年的香港在眾人眼中似乎是既親近又疏遠。親近是因為香港本就是中國“七子”之一,而疏遠是因為似乎在過去被英國佔領這150多年間,香港與內地雖然只隔着對岸,但好像彼此之間沒有太多的聯繫。
然而,從辛亥革命開始,特別是抗日戰爭至建國初期,香港就像電視劇《隱秘而偉大》裏夏處長和顧耀東一樣,扮演着隱秘而偉大的角色。
在看電視劇《隱秘而偉大》最後一集夏處長“死而復生”那一段時,我好奇的等待着他的故事將如何繼續。電話那頭對夏處長説:“有新任務,時間緊迫,你需要乘飛機去香港,具體的情況,上級會安排。”
夏處長去香港幹了什麼不知道,但是現實中,香港的愛國者在建國初期同中國共產黨一道,為民族獨立和反帝國主義立下了汗馬功勞。
歷史總是讓人心生敬仰。
1949年11月9日,在新中國成立僅僅1個月後,香港原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劉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陳卓林率領2000多名員工在香港宣佈起義,兩公司的12架飛機勝利飛抵北京、天津,回到新中國的懷抱。毛澤東讚揚“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
周恩來發賀電説,“這是具有無限前途的人民航空事業的起點。”
1949年12月14日,在香港最繁華的中環德輔道中167號,南洋商業銀行正式成立。同日,在銀行大樓上,由愛國者莊世平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僅僅又過了1個月,1950年1月15日,在香港招商局辦公大樓的樓頂、招商局的倉庫、碼頭上空,同時升起了五星紅旗。香港招商局的愛國者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迴歸新中國。
那時的香港雖然還在港英政府的殖民之下,但愛國者從不缺乏。
像莊世平這種金融家放着富足的生活不好好過,偏偏要在險象環生的革命年代堅決反抗帝國主義,為的是什麼?
原因其實很簡單:愛國。
凡是中華兒女,不管穿什麼服裝,不管是什麼立場,起碼都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這種民族自豪感的。
莊世平這種大金融家有,香港普通市民也有。
抗戰時期,國民黨方面為了壓榨新四軍,剋扣新四軍軍餉,逼得新四軍不得不自己籌款。
好在有香港的愛國者們。1938年4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收到了由香港同胞捐獻的價值8000多元的藥物。這筆籌款換算下來,相當於新四軍建立初期由國民黨當局撥給新四軍全軍的軍費。這叫什麼?這叫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內地與香港從來都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不僅香港在為祖國的事業做出貢獻,新中國建立後也為香港操碎了心。
1962年底,香港連續9個月滴雨未降,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怎麼辦?救還是不救?當時的香港可是受港英政府控制,按陰謀來講,可以讓香港繼續幹旱,進而引發騷動,如同當下西方反動勢力破壞香港繁榮穩定一樣。
但是,香港與新中國的關係怎麼能用陰謀呢?有哪個母親會對自己的孩子下毒手呢?
一不做二不休,廣東省人民政府放棄大片農田灌溉,由深圳水庫額外向香港增加供水318萬立方米。同時,在周恩來的緊急批示下,1965年2月,東江深圳供水一期工程勝利竣工。東江水開始源源不斷地供應香港。
小河彎彎向南流,這條水,從此以後奔流不息。這些人、這些事當沒有人提起時,他們就像隱藏在銀河裏的繁星,默默守候着。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暗淡無光。相反,他們燦爛了星漢,點亮了香港與內地那篇激情澎湃的歷史。
香港的風采浪漫依然,因為愛國者們守着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愛國者治港,一定會讓香港更加燦爛。
來源:觀察者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