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女孩”也看不慣的圈內亂象,聽她怎麼説|幸福大街對談13

近日,某明星粉絲羣的多個官方微博遭禁言,成為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以來,首個因“互撕”遭大規模禁言的粉絲羣體。《人民日報》就此表態:互撕粉絲羣被禁言,一點都不冤。“飯圈”不能變成挑戰法律和規則的怪圈,也不能淪為裹挾世道人心的“圈套”。

“飯圈”亂象持續受到社會關注,為何粉絲行為逐漸“脱繮”?作為進入“飯圈”三年的粉絲,小楊已經感受到了“飯圈”的一些變化。一方面,拉踩引戰甚至侮辱誹謗、惡意營銷等屢見不鮮,破壞網絡生態,甚至違反法律法規。另一方面,部分失德藝人因不當甚至違法犯罪行為遭到從業抵制甚至被批捕,粉絲直呼“塌房”。

例如在吳亦凡事件中,即使其已因涉嫌強姦罪被刑事拘留,仍有粉絲在網上發表言論稱,想要集資“營救”“探監”,可謂挑戰法律底線和公序良俗。

小楊認為,頻頻“塌房”是因為現在成為明星的門檻越來越低,這同時也帶來一種信號:資本打造完美人設獲利的邏輯行不通。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黃楚新表示,資本方在後面控制明星,平台方不斷炒作,立人設、貼標籤便能快速讓粉絲形成對偶像的印象,從而吸引粉絲。“藝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人設崩塌’只是把偽裝撕破了。”

“對網絡中‘飯圈’亂象的治理,表面看起來是‘飯圈’內的事,但實際已經涉及價值觀念的引領——我們應該推崇什麼樣的文化、追什麼樣的星。”黃楚新認為,未成年追星日漸成為普遍現象,部分失德藝人的不當行為會對是非觀念朦朧的未成年粉絲造成負面影響。“追星無可厚非,但不能讓資本、平台的炒作誤導了社會價值觀。”

他建議,在治理“飯圈”亂象過程中,首先要從法律法規當中,更加細化對於資本、平台的要求,指明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垂直化、細化地進行監管。其次,平台有媒體屬性,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把好內容關,積極傳播正能量。

新京報記者 郭薇 王景曦 劉婧瑜 景如月 李欣侗 姚遠 視頻報道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97 字。

轉載請註明: “飯圈女孩”也看不慣的圈內亂象,聽她怎麼説|幸福大街對談13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