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醫生”主刀 助力《乘風少年》勇敢追夢
近日,以“5G創營未來”為主題的中國移動咪咕公司“2020營享力大會”於廈門舉行,作為合作伙伴,慈文傳媒應邀參加。慈文傳媒創始人、首席內容官馬中駿現場參與並見證“5G+內容生態共同體” 成立。在5G+賦能之下,各合作方將通過影視、文博、娛樂等方面共同打造更加豐富的頭部內容,給用户帶來更加有趣、精彩的生活體驗。
會上,慈文傳媒與中國移動咪咕簽署項目合作,將聯合出品兩部原創劇——《她和他的十四天》及《熊貓超人》(暫定名),雙方欲將中國移動咪咕一系列5G技術優勢與慈文傳媒的優質內容深度結合,進一步加深在優質劇集方面的合作。
強強聯合並非首次,金秋時節,雙方聯手打造的青春勵志劇《乘風少年》成功播出,新技術與好內容的雙倍疊加,讓《乘風少年》播放量與好評雙收。
《乘風少年》作為咪咕在超高清視頻領域的重要探索,它的備受關注代表着新技術與內容製作深度融合的又一次突破創新。這部從入選到苦練再到成功出道的練習生全紀錄,讓觀眾能夠伴隨着少年們經歷挫折,一步一步成長,從內心生出一股“吾家少年初長成”的感動。
而對慈文傳媒創意開發中心的編審們而言,他們也與少年們一同站上舞台接受檢驗,《乘風少年》的劇本,是一次創新與突破,也是一個獨特的“養成”。
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的默契
8個,這是《乘風少年》包括主編劇在內的編劇組人數。24集不算大的體量,動用了8個編劇,這在團隊編劇中比較少見。在以創意開發中心執行總監張曉佼以及主編劇彭斯琦為主的編劇團隊中,多人蔘與不僅不混亂,反而推動了創作的高效進展。團隊天天工作在一起,日常磨合已經培養出默契,張曉佼認為,這是團隊的一大優勢。“我們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完以後彼此都能夠知道對方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不需要去花大量的時間去磨合,這一集與下一集或許會接不上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每個人出一版方案、選定方案、主編劇約大家開會聊細節、撰寫大綱、分集任務到個人、主編劇統稿……在劇本創作的那段時間,工作就這樣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有很多人問做這樣的劇和練習生綜藝有什麼區別嗎?綜藝更偏向於舞台的呈現,而我們其實是希望通過劇能更多地把練習生背後的故事,他們為了舞台付出的不為人知的辛苦,以及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呈現在觀眾面前。”關於故事重點,張曉佼這樣介紹。所以《乘風少年》着重表現練習生們私下不常見的練習生活,從篩選、練習、對抗、參賽、成團,完整呈現了練習生們的養成過程。
編劇團隊中沒有擁有練習生經驗的人,但編寫內容卻清楚覆蓋練習生們的台前幕後,這完全歸功於團隊的編劇們的生活經驗,大家都擁有自己的偶像,也都瞭解練習生的體系及觀眾想要看到的男團是什麼樣子。而在“乘風少年”們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在現實中也有真實事件的影子,正因如此才能讓觀眾對練習生們的艱辛追夢更有實感,劇集才會更加真實落地。
用彭斯琦的話來形容,每天的開會到最後,必將成為各位編劇安利自家偶像舞台的分享大會。不可否認的是,偶像們的真實事件和舞台呈現,給了編劇們很多靈感。
從“跟刀”到“主刀”
“集結之路:一個人會倒下的地方,一羣人未必會。”
“波折重重:五減一等於零。”
在每集劇本前,編劇們都用一段句式來總結這集的劇集內容,句子雖短,卻凝聚着編劇們對內容的心思。句式隨着劇情發展階段變化,詞彙傳遞出的情感也更加緊張。
張曉佼介紹,編劇團隊給“乘風少年”們每兩個人的相處模式,都定位了一個個例如“賣萌保命”、“歡喜冤家”的核心詞,圍繞各型各款的性格和相處模式來進行戲劇加工。團隊中的編劇要做到的是對劇中每個人物性格心中都有數,出現在自己負責集數中每個的人物,他們都要清楚瞭解以這個角色的性格,故事該如何發展,以這兩人的相處模式,情節該如何繼續,一旦銜接不上,劇本就會跑偏。
在接下《乘風少年》項目的一年時間裏,團隊既維持着日常的編審工作,又快速推動着編劇工作。
“如果要拿做手術來比喻編審工作和編劇工作的區別,大概是之前我們就像在一旁跟刀,負責觀察報告情況。而現在就是直接主刀,自己上手把握下刀的深淺。”從在旁判斷到親身體會,怎麼“切”更考驗自己的能力,“考慮得更加全面了。”這是彭斯琦對兩類工作區別的評價。
張曉佼的團隊在《乘風少年》播出後,就收到了不少市場反饋,對於整個團隊自主完成編劇的首個作品,她認為是在及格線之上。團隊需要檢討在這個項目裏的不足,但整體還是需要認可,因為從劇本角度而言,人物情感立住了,部分感動的情節也做到了令人滿意。
在張曉佼看來,整個團隊最不可多得的,是大家不圖名利,共同為一個項目用心的勁頭,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希望作品好。開心因為它,沮喪也是因為它,這份心思,做內容的人才更能體會到。
目前,創意開發中心參與到許多項目的劇本創作中,未來也希望爭取能夠在編審工作的同時,一直持續編劇工作,讓“劇本醫生”既能看好病,又能做好手術。
總編審 | 嚴明 趙斌
監製 | 陳玉華
主編/編輯 | 李光宇
撰寫 | 肖瑤
版式/設計 | 王春志
部分圖源於網絡
出品 | 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 | 品牌戰略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