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為何愛國產老劇?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網站
如今,每當輿論場上出現對某些流行國產劇的批評聲音時,總會有人以一些經典老劇為例,指出如今一些國產劇在劇本水平、演員演技等方面的不足。雖然國產老劇並不都是經典與精彩的,如今流行的國產劇中也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在很多人眼中,對國產影視劇“厚古薄今”的態度的確十分常見,“年輕人迷戀國產老劇”的話題也會在網上引發熱議。
平心而論,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國產電視劇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這首先是因為當時的演員中,有很多都是從話劇演員轉型而來的“老戲骨”,演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與此同時,很多老劇的製作團隊本身相當敬業,一些經典老劇的拍攝時間跨越多年,比如86版《西遊記》劇組輾轉全國多地,只為找到合適的取景地;87版《紅樓夢》劇組開拍前在全國公開招募演員,由專家學者對演員進行文學培訓。
觀眾也很清楚,正是因為這些作品飽含着劇組心血,才會讓它們經得起歷史考驗。相比之下,如今一些明星不願沉下心來打磨演技,一些劇組為了趕場子而犧牲質量,最後交出粗製濫造的作品,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雖然很多經典老劇拍攝時,90後、00後都還沒出生,但這不妨礙他們對這些老劇產生精神認同,形成情感共鳴。經典影視劇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們突破了時代的侷限性,呈現的是共通的人性命題。言情劇《還珠格格》中的情感關係呈現,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會有較強的代入感;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展現的歷史與人性,也被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反覆解讀。這便是經典的魅力,它們直擊人性深處,並沒有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減少魅力。
此外,這些被奉為經典的國產劇大多出現在年輕人的童年時期,而人們很容易對早年的閲讀與觀影記憶印象深刻。一些老劇對年輕人確實有“先入為主”式的衝擊力,很多年輕人可能記不清老劇裏的某些劇情,但很可能記得自己當時跟家人或同學一起觀看影視劇的場景。這些記憶長期深埋心底,即便過了很多年,當看到這些老劇時,記憶也有可能被激活,從而對舊日時光愈發懷念——這恐怕也是很多老劇能被年輕人反覆回味的原因之一。
有趣的是,在當代網絡文化的影響下,一些經典老劇的橋段被年輕人改造成好玩的“梗”。比如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情節,在視頻網站上被年輕網友用彈幕等形式反覆“品玩”;電視劇《亮劍》中的“意大利炮”“平安縣城”等元素,也變成了不少00後口中流行的“梗”。當B站開播“彈幕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時候,很多年輕網友一邊刷着有趣的彈幕,一邊點評劇中各種有趣的鏡頭,形成了對經典老劇的全新解讀模式。
其實,這些經典國產劇之所以能讓年輕人反覆回味,甚至能被彈幕文化“深度解構”,主要還是因為其內涵的豐富性和強大的可解讀性。這一特點,其實離不開影視劇團隊的精心創作。
近年來,一些受到觀眾較高評價的國產劇,大多也是在劇情構思、細節設置上匠心獨運的作品。這説明,並非只有過去的影視劇才能成為經典。如今的國產劇如果能拿出真誠的創作態度,像優秀前輩那樣精心耕耘,未嘗不能創造出新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