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拔高的作品《野馬分鬃》:文藝青年入世前的矯情一喊

11月26日,由青年導演魏書鈞執導的《野馬分鬃》公映,雖然電影此前在圈內評價頗高,但上映4天只取得了963萬元的票房。

《野馬分鬃》曾經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引起轟動,主演周遊最終獲得費穆榮譽·最佳男演員。該片還曾入圍第7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看了該片,讓人第一時間想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第六代導演出道時的處女作,如賈樟柯的《小武》、王小帥的《冬春的日子》等。這類作品往往帶有強烈的導演個人的生活痕跡,作品的內容也與個人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導演魏書鈞在採訪中曾談到,自己就曾經買過一輛吉普車,最後賣到了內蒙古。這位30歲的導演,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音響導演專業,跟片中男主角左坤的專業一樣。在影片的結尾,左坤決定賣車的畫面就是在中國傳媒大學南門取的景,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青年導演的“畢業之作”。

片中左坤花2萬元買的一輛早已過了報廢年限的吉普車,成為了影片最重要的道具。吉普車寓意着自由和奔放,就像大草原上自由馳騁着的野馬,狂放不羈。這是左坤在大學即將畢業踏入社會前的最後一次個性的釋放。但顯然,他在現實面前碰了壁:因為錢少,吉普車幾乎沒法正常行駛,完全不能展現出那些高品質越野車翻山越嶺的縱橫感;也因為錢少,漂亮的女朋友最終離自己而去;而本想用吉普車來縱橫四海的他,最後卻因為酒後駕駛和無照駕駛面臨意料不到的懲罰……

被拔高的作品《野馬分鬃》:文藝青年入世前的矯情一喊

筆者本來以為現在的大學生,生活條件和眼界都大大提高了,思考的問題也不一樣了,但有點意外的是似乎一切都沒有改變。從這部影片中沒有看到時代的痕跡,如果把《野馬分鬃》説成是一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電影,也是可以的。

130分鐘的片長,真的是考驗觀眾的耐心。《野馬分鬃》的故事瑣碎而冗長,買車、賣車、酒駕、賣考題等,這些情節對於成年觀眾來説,是一眼就能判斷的事情,卻成為了片中男主角展現個性的重要手段,以至於讓筆者產生一種錯覺:現在的大學生,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具備嗎?

描繪年輕人的生活沒有錯,但一部好的作品,應該能夠從這些年輕人的生活中看到一些現實的影子,或者説是折射出時代的細節,但《野馬分鬃》並沒有。男主角更像是一個“無腦”的熊孩子,父親是民警,母親是教師,他居然在偶然聽到母親私下裏透露考題給個別學生後,做起了賣考題掙錢的生意。這個智商,真的讓人“捉急”了。

《野馬分鬃》有些片段拍得還不錯,某些段落中的聲音和背景音樂的運用尤其出色,能夠看出導演畢竟學的是錄音專業。“野馬”和“吉普車”之間的聯想比喻也能看出創作者的巧思。但總的來看,這部作品被拔高了,它更像是一個文藝青年在踏入社會前最後一聲帶着矯情的嘶喊,但並不能代表更多的普通學生。這也是這部作品不如《小武》《冬春的日子》,甚至是謝飛導演的《本命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標題:《野馬分鬃》 文藝青年入世前的矯情一喊)

來源:北京晚報 王金躍

流程編輯:u02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7 字。

轉載請註明: 被拔高的作品《野馬分鬃》:文藝青年入世前的矯情一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