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麼擺地攤的?

隨着疫情的緩和,全國經濟逐漸復甦,各地政府推出了不少的鼓勵政策,其中最受廣大人民關注的莫過於擺攤經濟。沉寂多年的夜市地攤,即將在全國範圍內捲土重來,不少的年輕人也躍躍欲試,説不定這就是一個日進斗金,年薪百萬的好機會。

“地攤文化”在日本佔據着重要地位。日本的很多小説與影視作品中都有地攤場景的描繪,在大型公園或神社等繁華的地方常能見到各種地攤,價格親民且應有盡有。

為啥擺地攤突然火了?

最近很多朋友都有了找個地方擺攤、補貼家用的想法,甚至開始思考起了自己能賣點啥。只能説疫情對人們的經濟情況和思想水平都有不小的衝擊,找個副業才能讓兜裏滿起來,下班後襬地攤就很美滋滋啊~為何“地攤經濟”突然變成一片藍海?那是因為,擺地攤有“3低優勢”!

1.創業門檻低

擺地攤需要什麼?可以説什麼都不需要。不用固定的店鋪,也就沒有了店鋪裝修、租金的壓力;沒有太高的學歷、技能要求。

有手藝的人可以賣手藝,比如美食小吃、手工物件、繪畫作品等等,沒有手藝可以進點小商品、賣點零食瓜果,擺地攤幾乎什麼都能賣。

真想把地攤擺起來,買張布攤地上、支個攤車或者用車後備箱都能賣貨,簡單方便,運營成本也低。

2.失敗風險低

擺地攤因為不需要太多的前期投入,所以失敗風險很低,在擺攤前做個小小的市場調查,確定要賣什麼貨,從業者可以先少量進購先試水,花不了多少錢,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滿血復活”。

而且擺地攤的特點是靈活,可以順應時令季節、地方特色,甚至社會熱點隨時調整自己的商品,一年四季都能賣貨。

3.商品價格低

擺攤售賣的商品,往往進貨價和賣價都不高,講究一個薄利多銷,商販的成本低,購買的人也能擁有更多選擇,享受更多實惠,從而帶來更大的人流量。

日本是怎麼擺地攤的?

雖然我國從古代就有擺攤賣菜、賣貨郎走街串巷的歷史,但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地攤就一直處於取締的邊緣。要説起現代的“地攤文化”,日本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早從江户時代開始,日本就出現了流動售賣的小攤販,售賣各種小食、日用品,許多十分有名的特色美食,如手握壽司、大阪燒、天婦羅等都形成於街頭巷尾的地攤中。之後日本的“地攤文化”一直沒有過斷代,發展至今形成了規則分明、細則明確的地攤市場。

烤紅薯小車走街串巷

在地攤大家族中,“街頭小吃攤”是不得不提的。日本街邊小吃攤據説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時代,攤主多售賣壽司、天婦羅、關東煮、烤串等方便快捷的美食。當時的店鋪有些是搭建了簡易的棚子,也有一些則直接走向“民間”,像賣貨郎般擔着各種吃食,走街串巷地叫賣。現在日本還能見到這種“走街串巷式”的流動型小吃攤,最親民的當數烤紅薯車。

現在日本還能見到這種“走街串巷式”的流動型小吃攤,最親民的當數烤紅薯車。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經常能在繁華的街頭看到賣烤紅薯的小車,空氣中都溢滿了紅薯的香甜,烤紅薯車走街串巷叫賣的場景,填滿了很多日本人的童年回憶,是日本的風物詩。日本曾經有一個轟動一時的新聞——一位大叔在東京街頭開着法拉利賣烤紅薯,這樣的攤位吸引不少網友慕名前來。

深夜路邊吃一碗拉麪

日劇和動漫中常有這樣的橋段:深夜,一家散發着温暖燈光的小小拉麪攤,雖然面積不大,客人卻不少,疲憊一天的上班族神經終於鬆弛下來,安靜地坐下,點上一份熱騰騰的醬油或味噌拉麪,就着清酒和精緻的小鹹菜,既美味又能填飽肚子,價格也頗親民。

拉麪在日本很受歡迎。像“一蘭拉麪”這種連鎖拉麪店,和個人經營的“深谷幽蘭”式的不起眼的路邊攤,都是日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起“路邊攤”美食,日本最有名的是福岡,將路邊攤小吃打造成了極負盛名的旅遊名片。在福岡市內的道路邊,有100多家路邊小店。但福岡的路邊小吃攤並非移動售賣,它們各有江湖,有固定場所和經營許可,售賣的小吃種類也是五花八門,最受歡迎的當然是拉麪,此外還有關東煮、烤串、鐵板燒等。去過的遊客都大呼過癮,紛紛表示,沒想到在以乾淨、安靜、守規矩聞名的日本,竟有這樣充滿“煙火氣”的路邊食文化。

不僅如此,傳統的路邊攤文化時刻奔走在升級為2.0、3.0的路上。大型集會、演出都少不了路邊攤,公園附近也總會匯聚着各種風味的路邊攤;每年春季的賞櫻大會、夏季的煙花大會以及各種節日慶典時,總少不了路邊攤美食的“倩影”。每年櫻花祭時,日本民眾都會和家人、朋友相約在公園裏,在各種日式傳統小吃的香味中欣賞櫻花。

除了煙火氣滿滿的路邊小吃攤,日本各地還活躍着彙集了眾多地攤的“跳蚤市場”——它們主要在賽馬場、足球場以及大型公園附近,如東京的明治公園、代代木公園、大井賽馬場等。無論是新商品、二手物品還是DIY小物,都可以在這裏尋到棲身之地。人們可以淘到極具個性的、平常難得一見的“尤物”,像“尋找寶藏”一樣,比逛商場更具趣味性。筆者曾去過一次跳蚤市場,店鋪非常多,東西琳琅滿目。筆者忍不住選購了一條復古項鍊和幾個可愛的餐具……

集市上販賣的商品不限種類,從衣服到玩具,從舊書到動漫周邊等,五花八門,種類之豐富,令人咋舌。代代木公園是日本最具代表性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跳蚤市場,最多的時候匯聚了800多家地攤,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盡頭,令人眼花繚亂,深感囊中羞澀。代代木公園也被稱作“跳蚤市場的勝地”。攤主多為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商品也多面向年輕人。

獨特的“屋台文化”

除了這些,日本街邊還有一種特色的攤販,被稱為“屋台”。屋台有點類似我國的大排檔,起源於江户時代的福岡,主要經營天婦羅、壽司、拉麪等快餐。

一開始客人只能站在攤位前吃,後來漸漸地越搞越大,在路邊擺起了桌椅,經營的美食也大大增多,想吃什麼都有,喝酒、聚餐也不在話下。因為佔道經營、環境衞生等問題,屋台曾經險些被取締,直到福岡政府對屋台設置了嚴格的經營標準:

面積不超過2.5X3米;最大接待人數不超過10人;每月要繳納8000日元的攤位管理費、2500日元左右的停靠佔地費。

所以現在屋台製作需要找專門的屋台職人,一台成本大約在200萬日元左右,1、2個月就能完工,只要搞定食品資格證等就可以開始營業了,比起開店成本低了很多。

得到標準化管理之後,佔道等亂象得到整治,屋台反而成為了福岡乃至全日本的特色旅遊項目,獲得了外國遊客的喜愛。現在,體驗一下“屋台美食”已經成為旅遊者來到日本不可錯過的行程,可是給地方經濟出了不小的力。

點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7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人是怎麼擺地攤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