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西市街頭,有一家新新點心店,因為靠縣政府近,加上店裏供應的小吃如:麻球、水餃、餛飩、肉餅、湯圓、麪食以及早點供應的油條、燒餅、豆漿等品種頗多,能滿足廣大饕客的胃口,所以整天賓客滿座,門庭若市,生意繁忙異常。
除了佔地理之便,品種多外,生意繁忙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家店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傳統制法煮出讓人醉心的小吃點心,來吸引顧客。
早市供應的豆漿,是用石磨磨漿,使大豆與空氣充分接觸,煮熟的豆漿香醇,口感營養俱佳;燒餅和麪發酵,出爐時溢發出谷面的香氣,咬上幾口有勁道,有嚼頭;炸好的油條香噴噴,蓬鬆酥脆,色澤金黃。用燒餅夾上油條,再來一碗豆漿,既是金華人習以為常的典型早餐,又是新新點心店最簡單、最實惠的美味享受。
新新點心店的包子也與眾不同,包子的特點是皮很筋道,餡鬆散而結;雖不是灌湯包子,但有湯含在餡心裏,咬起來帶汁,到口稍嚼便化到口裏了。來幾隻包子,一碗清湯是一頓美味早餐,香鮮無比,讓人流連忘返。
再説中餐供應的一碗湯麪,至今日都讓人回味。這面的食材是加工的鹼水面,色帶微黃。看似潤滑的麪條圍成團。入鍋前,將裏脊肉配以雪裏蕻菘菜及榨菜絲或筍絲炒熟,面入鍋加水煮熟。看似簡單的烹飪方式,關鍵在用心烹製。如面一定要滾透了才入味,有韌勁。同時堅持一客一燒,加上新鮮的配料,味道自然純正,鮮香可口。
該店供應的點心中,湯糰是食客特別喜歡吃的。也許金華是稻米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地方,老百姓對米粉制的食物特別偏愛。另一個原因便是新新點心店製作的湯糰是用真材實料,精心製作美味與飽足感俱佳的小吃點心。
所謂真材實料,選擇糯米一定要上等優質糯米。否則糯米不糯黏性不足,不爽口。板油一定要選擇豬身上最佳的部位,還要剝去衣,熬的豬油才香。芝麻也要篩子篩過,無雜質。在製作的過程中,一點都不能馬虎,浸泡糯米的時間不會少於一整天,第二天水磨成漿。糯米漿盛在缸裏靜靜地沉澱着,用布袋吊一夜收幹,才可以包湯圓。
要製作好湯圓,深更半夜都要進行勞作,店裏的員工年復一年重複同樣的生活作息時間,用辛勞換得一碗碗香甜可口,風味獨特的湯圓。
包湯圓的餡心也是事先醃好的,板油、白糖、豆沙,搓成顆粒包進雪白的皮子裏,就成了一個個雪白的表面很光潔的湯圓。
下鍋煮,沸水中湯圓入鍋,三點水後浮起。根據吃客的需要,按湯糰的個數,盛入碗中。咬一口,皮子糯性十足,但從不會粘牙,黑色的餡心直往口腔裏噴射,甜甜的,燙燙的,讓人滿心歡喜。
還有一種小湯圓,與大湯圓不同的是,沒有餡。用湯糰粉搓成條像蛋球一樣的圓子,放入鍋,很快就可以撈起盛碗。吃時加糖,糯糯的,吃起來很爽滑,胃口好的,一口氣可以吃上3小碗。
到了夏天還供應酒釀湯糰,這酒釀和湯糰合在一起,是絕好的搭配,吃客進入店堂先聞到酒釀的香味,便迫不及待想嚐嚐人間至味,而湯糰又在其中,只有吃客才能深諳其絕妙的美味了。
另外,新新點心店另一個特點是乾淨。儘管供應小吃點心比較繁雜,顧客進出頻繁但店堂始終保持清潔衞生。桌上的小醋壺、醬油壺等,擦洗的沒有污漬,小巧玲瓏的景德鎮瓷壺擺在那裏既實用又好看。碗、筷、盤等用具經常用沸水消毒,使顧客放心食用,在店的管理上了強調衞生第一,質量第一,信譽第一,並將這三個第一作為店的魂,認真對待!正因為有這樣的嚴格管理,在當年的餐飲行業中始終是小吃業的頭名。
原先到新新點心店吃點心不僅是飽腹而且是一種享受,而這種享受今日成了一種奢望。不是説,現在吃不到這些品種的食物,而是説那時的食材及手工製作的小吃點心已經很難見到,如今的小吃點心與先前的比較,風味大遜,老味道更勝一籌。
【後記】“小鄒魯”金華,文化資源豐富、地位獨特。為充分挖掘、展現這一豐富的資源,提升浙中生態廊道的文化內涵,金華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聯手浙江新聞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記憶”,尋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贏的文化力量。
值班編輯:何賢君
值班主編:徐賢飛
【來源:浙江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