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講究搭配,巧妙的搭配常常造就加倍的美好。比如嗶嗶啵啵帶着油花的燒烤須跟着沁涼的直冒“汗珠”的扎啤一同上桌,比如硬得可以防身的大列巴只有遇到酸酸的蘇伯湯才節節敗退、氣場盡失,再比如西里呼嚕吃着熱騰騰的酸菜白肉時,手裏最好握着一個宣騰騰的花捲……這些熱與涼、硬與軟、酸與甜的巧妙搭配,是餐桌上的智慧。
還有一種搭配更絕,簡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範例。試想一下這樣的畫面:陰雲罩天,白雪蓋地,偌大的天空籠罩着荒涼的靜謐;松柏不言,枯枝無聲,萬物在凜冽的寒風中嚴守着冬日寒冷的消息。滿目是荒疏的冬日即景,可如果這時在路口看到一個烤地瓜的爐子,望着白白的熱氣,便覺得整個冬天都在這嫋嫋騰騰之間融化了。
01
圍爐美食
/ 凡人的幸福 /
圍爐美食,是一道常見的美味。往日老舊的汽油桶不太出現了,改成一種特製的鐵皮箱。最常見的是圓柱形,裏面大小兩層,互相疊套。中間是空的,用來放煤,四周則擺滿了各種要烤的食物;還有一種烤爐是方形的,裏面是無數相對獨立的小抽屜,剛好是一穗玉米的長度。遠遠看去很像中藥房裏的小藥箱。
這種烤玉米的車,有點硬核丨圖蟲創意
烤的食材本來就好吃,放到寒冷的廣闊天地中,越發動人。想想樸實無華的植物根莖,承載着大地一年的祝福遠道而來,又藉着烤爐的妙手,浴火重生,變成了軟糯噴香的澱粉,總是盛情難卻嘛。
我曾戲言:“冬日必殺,笨烤地瓜”。我的意志力一遇到冬日裏的烤爐就變得“超薄”,總是圍着爐子邁不動步,要這要那,饕餮一番。吃的時候內心總在呼喊彼德拉克那句詩:“屬於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無法拒絕的烤紅薯丨圖蟲創意
02
圍爐的美食
/ 從常見到不常見 /
可以烤着吃的東西很多,但經典的就那幾種。玉米、地瓜、土豆、窩瓜是經典的“地頭相聚”組合,也是秋冬兩季易得又耐儲的食材。
烤地瓜、烤土豆比較常見,是典型的大眾臉。但樸實的外表之下卻有極具煽動力的香氣,每每出現,總讓我在吃與不吃中掙扎一番。
遇到烤紅薯就放棄掙扎了丨圖蟲創意
烤玉米最好是當年秋天的新玉米,軀幹偉岸、籽粒飽滿,剝掉玉米皮和玉米鬚,整個生烤。細聽籽粒嗶嗶啵啵,看表面變成成熟穩重的暗黃色,聞到澱粉焦香的氣味時,就可以吃了。隔幾片玉米皮迅速把玉米從爐中拿出,再麻利地插上一根竹籤,趁着熱氣猛咬一口,燙得牙齦幸福得發疼,即使不刷辣醬,也可以不顧形象地啃得格外香。
烤玉米丨圖蟲創意
而毛蛋和實蛋也算東北特有的小吃。毛蛋、實蛋雖略顯重口,但卻扛餓耐飢。毛蛋者,欲變小雞還未成的雞蛋,還處在生命孕育的中間階段,顧名思義,已經有了動物的絨毛,卻未發育完全動物的骨骼。實蛋呢,它應該是毛蛋的童年,絨毛未出、骨骼未見,但蛋清與蛋黃之間已經界限不清,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了。這兩樣東西雖長期位列黑暗料理排行榜,但卻極受歡迎。
燒烤實蛋丨圖蟲創意
除此之外,在吉林省的省會長春,還有一款特別的美食,每當在街角發現熱氣蒸騰的雞湯豆腐串小攤,我總是在心底裏深情地默唸卡爾維諾的書名:《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雞湯豆腐串的攤位丨美騎網BIKETO
先是被嫋嫋的熱氣打動,旋即加快腳步走到跟前。遞上三塊錢,看攤主端起碗,迅速從鍋中夾起豆腐串,麻利地擼掉竹籤,揚少許香菜,點一點蒜泥,再嚴絲合縫地澆一勺湯,一氣呵成,一碗暖心的冬日小吃便有了。若是再配一個五毛錢的酥餅,讓酥甜點綴了雞湯的鹹鮮,胃裏登時熨帖舒坦,渾身緊繃的細胞也都愜意地得到了舒展。湯不夠可以再添,所以我總是不懷好意地在碗裏剩一個豆腐串,然後無限續杯……啊不,續碗。非得牛飲三碗,才有勇氣重新走進清冷的夜。
一碗暖暖的雞湯豆腐串丨LOFTER / 愛米修蟲蟲
許多當地的特色小吃,一旦脱離了特定的環境,就失了光彩,掉了人氣,使得無數慕名前來品嚐的人嘗罷便粉轉路人,報以不屑。雞湯豆腐串就屬於這一種。後來在餐廳多次重逢,自己又嘗試着如法炮製,總覺得寡淡的有所欠缺,如今想來,怕是少了份寒冷中那份温暖的意味吧。
雞湯豆腐串和煎粉丨圖蟲創意
回到深圳後在街頭也偶遇過幾次烤地瓜,無限懷念,買來再吃,卻沒了曾經的味道。吃完之後熱得面泛紅光,少了幾分寒冷中温暖的體驗。缺了冷清蕭殺的氣氛做映襯,總覺食之乏味,寡淡得很。想來有些食物總要放在特定的時空才格外香甜,所以才顯得格外珍貴吧。
在深圳街頭吃烤紅薯,總覺得少了點啥丨拍攝 樊北溟
冬天逛街,你還會被哪些美食擊中走不動道兒呢?
原標題:《打工這麼辛苦,我想回家賣烤紅薯了!》
閲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