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節,在農村逛一圈,説不定你就能見到這種草,它就是野艾,現在的它正值鮮嫩,生命力極強,喜歡生長在路邊、荒地上、山坡上、水塘邊。這時有很多地方的人們,就會去田野中採摘其新鮮的嫩葉,用來蒸饅頭、做青團、湯等,有時還會用它給孩子縫製一個香包,話説是可以辟邪。
別説這種野艾做出來的東西的確很有食慾,昨天親就用它蒸了饅頭,看起來翠綠翠綠的,饅頭吃起來還有股清香的味道,特別適合女性朋友食用,能夠温經散寒、理氣止血、祛濕等,對我們的身體特別好。正因為它有着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女性引發的等病症,都可以通過食用它來調理。
其次清明前後雨水較多,很多體內有寒濕的老年朋友最易出現風濕類的疾病,這時通過食用它,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吃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預防流感。野艾在清明前後可以説正是生長的旺季,現在已經很鮮嫩了,味道清香,所以説抓緊吃,可別錯過這道美味了,一道野艾饅頭在此奉上。
野艾饅頭
準備食材:適量的野艾,中筋麪粉180g,白糖4g,酵母2g,適量的小蘇打。
具體做法:先把野艾嫩葉洗淨,在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少量的小蘇打,隨後放入野艾焯水30秒,撈出過涼;此時就可以取一些野艾放入破壁機或者打汁機內,裏邊加少許的水,把野艾打成細膩的泥狀;這時就可以取出一些野艾泥稍微加熱一下,温度不用太高,加點酵母拌勻。
中筋麪粉中加入少量的白糖,倒入野艾泥,用筷子攪拌成絮狀,再和麪成麪糰,靜置10分鐘左右,就可以把麪糰搓成長條,分成8個大小的劑子,把每個劑子搓圓,在上面蓋上保鮮膜,隨後放在温暖的地方發酵一會。等着饅頭髮酵為2倍大,拿起明顯變輕,就可以在鍋中加水,把饅頭放入鍋中,用大火燒開再改中火蒸12分鐘,關火燜3分鐘取出即可。
注意:野艾泥弄的多了,可能一次用不完,就可以放在冰箱內冷藏,最好在4天內用完,若想長期保存的話,建議密封后,放在冷凍室保存;若是大家和麪和的很不光滑,可以放一會再揉就會變得光滑多了。
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
饅頭
饅頭,又稱之為饃、饃饃(在山西方言、陝西西府方言、閩方言,河南、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中、西部有此稱呼,饃字是後造字,有人認為饃字來源於饅字在早先晉語的讀音。關中、中原等地稱之為饃),中國漢族傳統麪食之一,一種用麪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後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通常人們選擇饅頭來作為主食。饅頭把麪粉加水、糖等調勻,發酵後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為半球形或長條。在江南地區,在製作時加入肉、菜、豆蓉等餡料的此類麪食都通通叫做饅頭,而無餡的饅頭叫白饅頭。味道可口鬆軟,營養豐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口味不同,作法各異,由此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饅頭,如白麪饅頭,玉米麪饅頭、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油炸饅頭,全麥饅頭,叫法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