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北15公里的王垛村,是秦國東邊的門户,賈誼在《過秦論》中屢次提及。歷史上,它不僅是一座軍事要塞,還是一個文化聖地。函谷關之所以成為文化聖地,還和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勒索”事件有關。
周朝時,把守函谷關的長官是一個叫尹喜的人。一天,他在關樓上看見東邊有紫色的祥雲飄來,知道有貴人將要駕臨。他一面派人打掃庭院,一面列隊迎接。遠處,一個白髮老頭騎着一頭青牛走來。他有點兒失望,但又怕是長官微服私訪。等老頭來到關前,幾番詢問,他才知道這是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不過已經辭職不幹了。照理説,老子和他沒多大關係,直接讓其過關就行了。但是,尹喜尋思:我費了這麼大勁,總得讓你留下點兒什麼吧。他知道這位國家圖書館前任館長學識淵博,並且自創了一套道德學説,便想拜老子為師。
尹喜恭敬地説:“天色已晚,前面也無客棧落腳,敝人備下薄酒一席,敢請先生移駕寒舍,休息片刻。”到了尹喜家中,幾杯酒後,他説:“先生決意歸隱,小人未敢阻攔;只是,久仰先生高名,想跟您學習,但王命在身,未敢輕易離去。敢請先生著書,我必日夜攻讀。”老子看他誠心,就在函谷關住了幾日,寫下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
《道德經》因為函谷關而流傳下來,但是秦代的函谷關早已消失在歷史中。現今的關樓為1992年重建,景區以道家文化元素為主,如廣場上的老子塑像、景區內的太初聖宮和“道家之源”等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