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知朱棣有意謀反 為何未將其果斷處置?

  明朝初年爆發的“靖難之役”歷史上如同唐初的“玄武門之變”一般,均是由本無繼承地位的皇子採取暴力的形式奪取國家政權。萬幸的是,雖然經過不同程度的軍事爭鬥,並未能動搖草創之初的國家根本,李世民以及朱棣即位之後均將國家帶上了強盛之路。

  與李世民情急之下倉促發動“玄武政變”不同,朱元璋在身前便已經知曉其四子朱棣有不臣之意,但一項果斷心狠的朱元璋竟沒有對其採取撤藩措施。既然如此,朱元璋又為何不直接將皇位傳與朱棣呢?

朱元璋早知朱棣有意謀反 為何未將其果斷處置?

  網絡配圖

  一

  朱棣“靖難”成功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將其叛逆行為合法合理化。先是官方受命編髮《奉天靖難記》,而後又三修定稿《太祖實錄》,宣稱朱元璋身前多次有意將其立為皇儲,以此來為其奪取皇位開脱。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朱元璋在臨近去世之前,就已經清醒的認識到朱棣有不臣之心。他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二日頒發聖旨:“説與晉王知道,教陳用、張傑、莊德預先選下好人好馬,堤備臨陣時,領着在燕王右裏行。”朱元璋命令晉王挑選將領軍士在燕王封地周圍佈防,以備形勢之急。

  因此,朱元璋在身前是絕無可能有意將皇位傳與朱棣的。

  網絡配圖

  二

  那為何朱元璋不中意英明神武的朱棣,而偏要將天下之重交由一個毫無政治軍事經驗的朱允炆呢?實際情況也並非如此,朱允炆和李世民大哥李建成可以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兩位人物。

  朱棣文韜武略不假,但朱允炆也並非無用之匹夫,朱允炆之禮義廉孝、躬親必行是深得朱元璋看重和喜愛的。朱元璋洪武一朝三十一年,國內國外政治環境清平,已經再無能夠影響國體的外部敵人存在,這也是為何明朝內部展開長達四年的內戰仍未動搖大明國本的原因所在。

  因此當這些難題被朱元璋盡數解決,朱允炆作為守成之主的優勢便體現出來。倘若建文帝能夠解決掉國內藩王割據的問題,明朝的發展走勢又會是另一種光景,而朱允炆本人至少也能夠得到唐高宗一般的歷史地位。

  三

  那為何朱元璋知道朱棣有反意而未果斷將其處置呢?

  網絡配圖

  這就要站在當時的形勢來看。朱元璋自己出身於草莽,深知人們對於權位的渴望,諸子對於儲君地位的覬覦他心知肚明。但朱元璋曾定下嫡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祖訓,而其三個嫡子朱樉、朱棡、朱橚均難成大器,根本無法撼動皇長孫朱允炆的儲君地位,唯獨嫡子身份存在爭議的朱棣有實力也有野心有可能對朱允炆發起挑戰。

  但當朱元璋臨死之前,已經察覺到朱棣蠢蠢欲動,他一面命晉王加以牽制,一面為朱允炆佈局防控。朱元璋認為朱棣倘若發動叛亂,以其一藩之力絕難抗衡明廷中央,整個明帝國朝堂上下仍會效忠於朱允炆,朱棣在發動叛亂前期就曾因實力不濟而多次遇險。同時此時的朱棣尚無很明顯的抗衡之意,北境抗擊蒙古大任仍需依靠其力,因此朱元璋在病重之時就並未將其廢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7 字。

轉載請註明: 朱元璋早知朱棣有意謀反 為何未將其果斷處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