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來例假怎麼辦?揭秘古代女人的絕密隱私
王建《宮詞》之四十六:
御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
唐代以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導水入城。“白玉渠”是指用漢白玉砌成的水渠。“入月”就是來月經。要通過隱秘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闖紅燈”。宮女們在來月經的時候不小心把裙子弄髒了,於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邊洗裙子。
胡震亨在《唐音癸籤》卷19指出這首詩有兩處與事實不符:一個是“天家何至自洗裙裾?”后妃們或許不怎麼幹粗活,但是一般的宮女日常在宮中從事各種雜役,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更不奇怪;另一個是“密奏云云,更不諳丹的故事矣。”用丹朱在臉上作紅色標記的事是這樣的:
《史記》:“程姬有所避,不願進。”註釋這樣説:“天子諸侯羣妾,以次進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説,以丹注面目,的的為識,令女史見之。”無論天子還是諸侯的大小老婆,都按順序“排班兒”伺候大家各有的丈夫,哪個女子來了月經就不參加輪值了,不直接説,而是用紅顏色在臉上做標記。這裏沒説皇帝直接看到哪個女子臉上有紅色標記就取消臨幸計劃,而是讓主管的“女史見之”,那麼,由主管人員“密奏”也該是合情合理的。
宮中女性在月經期間除了“以丹注面目”,還有戴戒指的做法。關於是戴金戒指還是戴銀戒指,是戴左手還是右手,我看到很多種説法,但基本上都認為是漢代後宮實行的做法。
據《三餘贅筆》記載,漢代的后妃宮女們在月經來潮或者懷有身孕的時候,往往會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間不可同房。所以,金戒指也被稱為“經戒之”,表明月經期間戒除性行為,是一種警示標誌。
還有説法是:漢代的後宮女性每當來月經或者妊娠時就在左手戴一枚銀戒指,如果被皇帝臨幸了,則會賜給金指環,戴在右手,並由女史記下與皇帝同房的時日,以備日後確定懷孕時進行核對。
再看看這種説法:後宮佳麗在“進御君王”之前要結過女史的登記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宮女發放兩種小環,一種是金的,一種是銀的。如果哪位宮女有了身孕或者正處於月經期間,不能行房,不必明説,只要把金指環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要是再明確究竟是戴在哪個指頭上,估計又會出現無數種説法),作為“禁戒”的信號,女史見到就不安排她侍寢了。平常,宮女們則把銀環戴在右手。
不管金的、銀的,戴哪個手上,橫豎來月經戴戒指“戒”性生活。
既然説到宮女來月經的事,不妨説説與此相關的“紅鉛”這種所謂的丹藥。
“紅鉛者,天癸水也。”什麼是天癸?《黃帝內經》:“月事以時下,謂天癸也。”其實,“紅鉛”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經,而是處女的第一次月經。“經水甫出户輒色變,獨首經之色不遽變者,全其陰陽之氣也。男子陽在外,陰在內;女子陰在外,陽在內。首經者,坎中之陽也。以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益乎不益乎?獨補男有益,補女有損。補男者,陽以濟陰也;補女者,陽以亢陽也。”“坎離”是《易經》提到的卦相,陰陽水火既濟。“首經”陽氣最足,從女人陰户流出來之後保持鮮潤,不馬上變色,對男人是大補。
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為了長生,後期主要“研究”房中術。在道士的理論中,房中術本身就是養生術的一種,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服用密制的丹藥,並且多與童貞的處女交配,就可以達到採陰補陽、延年益壽的效果。明世宗嘉靖一朝,為皇帝煉製chun藥成了道士們的主要任務,其中以“紅鉛”(也叫“先天丹鉛”)製成的小藥丸最為有名。
為了煉藥,有關部門大肆採選民間十三四歲豆蔻年華的少女入宮,一方面為煉製紅鉛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充當世宗以泄慾進行採補的工具。
紅鉛丸的成分除了“首經”,還有多種中草藥、礦物質以及“秋石”等。秋石,有説是童男子的小便,有説是童男、童女的小便均有。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先生説,明代道士所煉的“秋石”實際上是從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製劑。也就是説,加入秋石,紅鉛丸更具chun藥的功能。服用紅鉛丸,皇帝精力更加充沛,可以與更多童女進行“採補”。
此外,明世宗還命令宮女們每天天不亮就去御花園為他採集“甘露”,很多宮女因此累倒、病倒。也有説為了獲取紅鉛的原料,給那些年幼的宮女大量服用催經藥物,對宮女們的身心造成極大摧殘,甚至導致宮女送命。於是在嘉靖21年(1542年)10月20日夜裏,宮中發生了宮女試圖勒死世宗的“壬寅宮變”,結果楊金英、邢翠蓮等10餘名宮女和端妃曹氏都被凌遲處死,並被族誅。
最後再説説宮女們月經不調的事,月經不調是常見的婦科病,據説宮中御醫為皇后、嬪妃、宮女治療閉經、月經愆期,所開的處方藥中常有大黃。慈禧經常服用的“通經甘露丸”和“烏金丸”都有熟大黃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