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 視覺中國資料
據《印度快報》1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印度總理莫迪或將於9月6日至7日訪問緬甸,這將是莫迪在2014年年底前往緬甸參加東盟峯會之後,首次對緬甸進行雙邊訪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峯會將於9月3日至5日舉行。如果莫迪訪緬成行,將恰好是在金磚峯會之後。
《印度快報》援引印度官員消息稱,在莫迪訪緬期間,雙方將重申長期承諾,即不允許各自分離勢力利用對方的土地進行活動,這對邊界的安定繁榮至關重要。
印度和緬甸有着1600公里長的陸上邊界,這些地段敏感且易於穿行,兩國還有一段海上邊界。
《印度快報》指出,在莫迪訪問期間,印度希望表現出對雙邊關係的承諾,尤其是印度將緬甸視作其“東進政策”( Act East policy)關鍵支柱的前提下。
該報道指出,隨着中國和緬甸的走近,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已經於2016年和2017年兩次到訪中國。自莫迪執政來,對印緬關係一直持謹慎的態度。報道還稱,雖然當初沒有緬甸代表出現在莫迪的就職儀式上,不過印度卻試圖通過一系列高層訪問保持同鄰國的聯繫。
莫迪上一次到訪緬甸是在差不多3年前的東盟峯會上。在那次訪問中,莫迪會見了緬甸時任總統吳登盛及時任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並同在緬印度社區約300名成員進行了互動。
不過,在此期間,印度和緬甸也進行了多次高層互動。
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曾在2014年8月東盟外長會期間訪問緬甸,並於2016年8月再次造訪。
2015年10月,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Ajit Doval )參加了緬甸全國停火協議儀式。作為印度代表,多瓦爾同中國、泰國、歐盟、聯合國以及日本的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印度當時表達了對緬甸和平進程的支持。
而在緬甸一方,昂山素季也曾在2016年10月訪問印度參加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合組織峯會,並同印度高層領導會晤。去年8月,緬甸總統吳廷覺對印度進行了國事訪問。
8月27日,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部長會議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召開。 東方IC 資料
9月24日,日經中文網報道稱,在中國、日本等16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中,一個將主要參加國印度排除在外,其他15個國家先行達成協議的方案正在浮出水面。
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與(10+6)的自由貿易協定,其規模僅次於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參加國的合計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球的約30%。該談判於2013年啓動,目標是2015年底結束談判。
報道稱,今年8月在緬甸舉行的部長級會談成了RCEP的重大轉折點。16個參加國曾希望就進口關税取消比率的自由化率目標達成協議,但印度的主管部長卻未出席該會議。
會議上,各成員國希望實現80至90%的自由化率,而印度僅同意實現40%的自由化率,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差距。
根據部長級會談的結果,包括日本在內的一部分參加國中,產生了將印度排除在外率先達成協議的方案。但這並非將印度排除出RCEP談判框架,而是讓其他15個國家先行達成並簽署協議。印度可以繼續參加談判,根據貿易自由化準備情況,隨後簽署協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室主任趙江林認為,外部世界保持在一個加速發展的狀態,而印度即使保持勻速前進,與外界開放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趙江林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説,將印度排除在外,未必是一件壞事,反而有利於吸納其他成員加入這個合作安排中。這可以理解成:先採取了一個“16-x”的做法,有利於提高成員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主導權等,儘快實現亞洲經濟體成員的一體化。將來印度何時能夠達成一致的要求,或者還有其他國家願意接受協議內容,也可以進來談判。
今年7月底,印度因未能在糧食安全問題上與WTO(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共識,而拒絕通過《貿易便利化協議》。這不僅影響了全球貿易便利化的進程,而且使WTO談判陷入僵局。
趙江林認為,這並不意味着印度不想對外開放,印度的開放進程一直是走走停停的狀態,這與其國內政治有關。
從自由化和便利化兩個角度來説,印度本身能力比較弱,開放水平比較滯後。經過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東盟自貿區等談判之後,東盟的關税税率已降低很多,而印度尚未參加這類高水平、大範圍的自貿區談判,再加上印度主要的優勢在於服務業,製造業的水平比較弱,它們也不太主張快速開放,因而進程相對而言慢一些。
此外,日經中文網的報道還提到,印度推遲簽署RCEP協議,也與日本企業有關。
趙江林説,近些年,日本在調整自己的投資戰略,將一部分投資到中國或東盟的錢,可能都轉移到印度。在過去幾年,日本對於印度的投資又開始緊縮下降。
日本對印度的投資主要在製造業上,而印度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道路、水電等)。因此,日本撤回了一些資金,但實際上,日本並沒有放棄對印度的投資。趙江林説,其個人認為,有可能是日本對印度投資後,不希望印度這麼快開放整個經濟部門,希望日本企業在印度可以得到一些相應的保護,獲得一定的競爭力,從而佔領市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為了生活而工作”:我們公司基本不可印度做生意,除非貨款已經到賬上
(1970-01-01)
7月23日,克什米爾地區的孩子拿着屋頂的殘片,他們的家在最近的印巴交火中被損壞。
據巴基斯坦《黎明報》7月24日消息,巴外交部當日召見印度駐巴副高級專員辛格,對印方21日再次在克什米爾地區實際控制線附近違反停火協議,並造成巴方人員傷亡表示抗議,要求印方遵守雙方2003年達成的停火協議。
報道稱,21日印方在實控線附近“無端”違反停火協議,導致一名12歲男童死亡,另有三人受傷。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總幹事費薩爾(Mohammad Faisal)對此表示嚴正抗議。
巴基斯坦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蓄意針對平民的攻擊是受譴責的,違背了國際人權和人道主義法則。巴方敦促印方調查此次和近期交火事件,尊重雙方的停火協議,切實維護實際控制線附近地區的和平。巴外交部堅持認為,印度應當准許聯合國軍事觀察小組來到印巴邊境,按照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來履新其被授權的義務。此前,印度拒絕了聯合國調停印巴衝突的請求。
進入7月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不斷,克什米爾本地的武裝分子和印度警方之間的衝突也時有發生。報道稱,這是本月內印度第三次違反停火協議,也是巴方第三次召見印度外交官。本月9日和19日,巴方曾兩度召見印度駐巴副高級專員辛格,抗議印度違反停火協議並造成巴方人員傷亡。
巴三軍新聞局局長加富爾本月中旬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巴印實際控制線附近違反停火協議已達580餘次,為歷年之最。
作為鄰國,對於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此前在接受記者提問時指出,巴印兩國在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發生衝突,不僅不利於兩國各自穩定與發展,也不利於地區和平與安寧。中方希望有關方面多做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的事,避免加劇緊張局勢。中方願為巴印改善關係發揮建設性作用。
1947年巴印分治後,巴基斯坦和印度曾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爆發兩次戰爭。2003年,雙方在克什米爾巴印實際控制線一帶達成停火協議。近年來,克什米爾地區形勢總體緩和,但是雙方衝突時有發生。本月以來,雙方在實際控制線附近交火頻繁,導致多人死傷。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湖北省澎友”:我覺得中國應該不遺餘力的幫助巴基斯坦國快速接近中國的發展水準,這樣才是帶動一帶一路以及給與印度致命一擊的重要方式。
網友“柏葉啦啦寶”:印度真是有點兒自信心爆棚啊。
(1970-01-01)
美國國務院8月4日表示,美國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可能會在本月提出讓新德里加入安理會以及其他多邊機構(如核供應集團)的議案。今年6月下旬,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舉行了會晤,特朗普稱支持印度在改革後的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兩國還發表聯合聲明稱:“美國強烈支持印度早日成為核供應國集團等多邊機構的成員。
實際上與印度一樣尋求擔任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的還有德國、日本和巴西。《印度時報》還稱,除美國外,包括俄羅斯、荷蘭和土耳其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並擔任常任理事國。但是美國際關係觀察員萊斯指出,四國入常並非簡單的事,而且涉及到聯合國的改革問題,不是大家各説一句話那麼簡單的。
印媒報道稱,印度一直在努力試圖改革安理會,想要成為安理會的一員,無論是擔任常任理事國還是非常任理事國。話是這麼説,不過以印度的國家體量和強烈的國際政治意願,是不可能只想屈尊於沒有最後一票否決權的安理會。當然如果入常有難度那麼就把加入安理會先作為一個成功的過渡橋。
關於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擴編的問題,要麼四國都加入要麼一個也不會有機會。這其中牽涉到傳統大國和區域利益的平衡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賴斯還直言指出,白宮支持德國和日本盟友入常可能是真心的,但是印度現在還不是美國的真正盟友。印度認為俄羅斯會堅定支持他,但莫斯科也會看到新德里與華盛頓的關係出現的變化。
印度媒體論壇上,有網友清醒直言“這是美國甩給我們的一個吃不到的誘餌罷了”。首先美國很清楚,印度是不可能拋開德日巴三國單獨取得成功的。而四國同時加入會引發很大的分歧。其二美國未必真心願意與更多新同事一起分享權利。而為了獲得美國表面上“所謂堅定支持表態”,印度還要為此付出很多不確定的巨大代價。
更重要的是老美明知道根本説了不算,最終可能會被一票否決。只要這五個成員國行使否決權,只要其中一個國家反對新成員國加入成為常任理事國,就不會成功。比如“老朋友”英國。有印網友稱英國不會希望它曾經的殖民地成為它平等的夥伴,而且極有可能首先反對。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153117313”:堅決反對印度、日本入常。
網友“U65160724”:堅定支持德國入常!作為戰敗國,德國已經深刻反省了戰爭錯誤,成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者。而且德國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所以,德國理應成為一個領導世界的國家。
網友“風葉”:美知道中國不會支持印日入常所以支持,中國知道美國不會支持德巴入常所以支持。五大流氓心照不宣。
網友“U63523388”:阿三做夢吧,即使英國同意,還有亞洲唯一的常任理事國等着否決你
網友“公户融”:你們還真的不配入常,侵入鄰國領土,欺壓邊境小國,以自我為中心的看待一切國際事物。試問?你們又為人類或是整個南亞做出了什麼貢獻?
網友“U119379021”:老普是哄印度開心呢,而後印度買買買,老普本知道它入不了常,逗它開心!老普心計很多啊!
網友“U24322156”:一票否決
網友“U125687003”:美國支持印度打敗,然後印度熱錢流入美國。印度萬劫不復,肥了美日抗了中國
網友“評論家 靜默 q1320582976”:一票否決權 嘿嘿 想入常 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吧
網友“鐵觀音”:説明三哥家還是有明白人啊,知道美國又在忽悠
(2017-08-07)
在莫迪過去一年的訪問中,表現出他已經把共同宗教遺產作為區域外交的中心,蒙古為莫迪的文化外交提供了許多可能性。 澎湃新聞記者 高徵 圖
“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僅300萬人口的內陸小國蒙古竟然成為了本週印度總理莫迪的出訪目的地之一。”
5月12日,《印度快報》發表文章稱,由於莫迪正試圖使中印關係跳出固有模式,中國在其此次三國之旅中自然處於重要地位;選擇韓國,是由於莫迪旨在大力發展“印度製造”、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因而想要結束對世界領先經濟體韓國的長期政治忽視;但是莫迪為什麼會選擇出訪蒙古?
“有人指出,蒙古是印度天然鈾和其他貴重礦物的潛在來源,但是印度已經與許多更易運輸的國家簽署了鈾供應協議。還有人認為,與中國的競爭是驅動莫迪出訪蒙古的背後因素。如果中國花費了那麼多政治精力來培養與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上印度鄰國的關係,那麼印度也應該在中國周邊做同樣的事情。”
“蒙古確實是中國一個很敏感的鄰居,因此莫迪投資在蒙古的時間似乎是值得的。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對於蒙古有一定的地緣政治考量。過去幾年裏,印度和蒙古不斷擴大防務交流和安全合作。”
“但是印度在蒙古的活動也受到一定限制。蒙古過去與兩個鄰國關係不好,現在無意招惹俄羅斯和中國。像所有與大國為鄰的小國一樣,蒙古希望保持自己的‘戰略自主’。然而,蒙古也在小心調整自己與其他大國的夥伴關係。”
上世紀90年代,蒙古提出“第三鄰國”外交理念。冷戰結束後,蒙古起初將美國看做“第三鄰國”,後來積極尋求與德國、日本和韓國展開合作。蒙古還奉行多邊主義、地區主義和國際主義。此外,蒙古每年在其領土上舉行“可汗探索”多邊軍事演習,並多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這些活動給予了蒙古有趣的國際形象。
文章稱,對於蒙古來説,印度不僅是一個“第三鄰國”,更是一個“精神鄰國”。佛教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和西藏傳入蒙古,兩千年來成為蒙古的主要宗教信仰。蒙古曾成為蘇聯勢力範圍的一部分,然而其佛教經受住了斯大林時代的“壓迫”。
印度在1955年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以外第一個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後,蒙古主要致力於振興宗教傳統和推動民主化進程,而印度在這兩個領域的成就都很突出。如果蒙古特別強調重申民族的文化認同感,那麼莫迪可能就是那個正確的人。
文章稱,在莫迪過去一年的訪問中,無論是出訪尼泊爾時朝拜加德滿都帕斯帕提那神廟,出訪日本時在京都佛教寺廟中冥想,還是出訪斯里蘭卡時到古城阿努拉德普勒參拜大菩提樹,都表現出他已經把共同宗教遺產作為區域外交的中心。那麼,蒙古為莫迪的文化外交提供了許多可能性。
當莫迪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時候,他就經常表達自己對佛教的興趣。現在,莫迪賦予了佛教一個塑造次大陸和亞洲未來的特殊使命。本月初莫迪在德里慶祝衞塞節時説:“如果沒有佛陀,21世紀不會是亞洲的世紀。”
莫迪曾提過修復南亞次大陸佛教古蹟,通過現代化交通設施將他們跨越國界整合起來,從而促進旅遊業的可能性。如果對莫迪來説,精神至上主義和經濟發展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他此次的三國之行會將佛教作為重要元素。
(編譯 李佳蒙 上海外國語大學iChina媒體工作室為報道提供幫助)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遠西回聲”:同意本文提出的看法。莫迪先生有印度式智慧。從蒙古經內蒙,五台山,洛陽,西安,青藏高原直達尼泊爾,印度,可以孕育和培養未來世界級的國際旅遊黃金線路。
網友“gooGLETELLSONLYTRUth”:OK,金輪法王巡遊藏汗蒙
網友“阿波羅”:12億人兩億神,印度三個是全世界宗教徒的精神鄰國。
網友“鍋蓋頭”:也有道理,但不應誇大
網友“虹橋”:吹牛
網友“paulxiao”:印度現在可不能小覷!
網友“回家之路”:佛教思想確實是解決當前很多問題的良藥
網友“趙羽祺”:印度教獨大,佛教受眾極小,從宗教的角度説不過去。莫迪訪問孟古是否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部署?
網友“趙羽祺”:印度教獨大,佛教受眾極小,從宗教的角度説不過去。莫迪訪問孟古是否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部署?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