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讀《紅樓夢》中元妃省親不可信:皇后沒有回門禮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八卦

  導讀:皇后坐在轎子裏進宮,皇帝不能像民間新郎那樣去親自迎接。怎麼辦?皇帝就在轎子裏放一個自己寫的龍字軸,古人認為皇帝是真龍化身,所以龍字軸就相當於皇帝來迎接了。光緒的皇后那拉氏轎子中的龍字軸,卻是慈禧皇太后書寫的。有了龍字軸,皇后才一手拿着如意,一手拿着蘋果,就是平安如意的意思,再被蒙上蓋頭,開始往皇宮進發。

  子夜進宮,為了給皇后照亮,路上全都是燈籠,隊伍前頭還有一些官員拿着提爐,提爐裏燃着香,煙霧嫋嫋很有些情調。皇后一行到乾清門的時候,正是半夜寅時三刻。這時,其他人等就不能跟着皇后繼續走了,大家知道,在故宮講究“前朝後寢,左祖右社”。乾清門以裏是皇后的居室,是內部家庭,一般大臣是不可以進入的,除了皇帝特召以外。轎子到乾清門,換成太監把皇后抬到乾清宮。皇后下轎,兩旁的女官要給皇后一個金寶瓶,裏頭放上金銀財寶,象徵着天下所有的財富都聚攏來。皇帝富有天下,聚個新媳婦還抱着寶瓶,也是夠財迷的。皇后抱着金寶瓶,還要跨過一個火盆。古人認為火是最神聖的,它明亮且可以驅邪,可以把外面帶來的邪氣驅除掉。

  跨完火盆,再從乾清宮的後門出去。折騰完了,已經是早晨了。從乾清宮出來之後,再到鍾粹宮歇一會兒,然後等到晚上再入洞房——坤寧宮。洞房不是輕易能進的,因為門檻前還放着馬鞍。進了坤寧宮洞房裏再舉行合巹禮。所謂合巹,就是新郎和新娘一起喝點酒、吃個飯,表明真正成為一家人了。這個“巹”字也有一定寓意,表示一分為二的匏,也就是葫蘆合為一體。再有就是匏非常苦,如果用它來盛酒喝,表明夫妻可以同甘共苦。匏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樂器材料,象徵着琴瑟合鳴,夫妻和諧,所以中國古代將這個禮就叫“合巹禮”。


  後來經過民間演化,就成了喝交杯酒。其實古人喝交杯酒和現在也不一樣,他用一種特定的杯子。清代皇帝的合巹杯是純金的,現在故宮已經沒有收藏了。不知道是皇帝缺錢把它回爐了,還是失傳了。故宮只找到了一個明代的玉做的合巹杯,這個禮節舉行完了,兩人吃一些飯,喝一些酒,真正的夫妻關係就確立了。


  皇帝夫婦大婚禮成了之後還有婚後禮,這也是和民間表現不同的地方。婚後禮有兩個,一個是“頒詔禮”。皇帝結婚是國家大事,一定要對全國發布詔書,要天下婦孺皆知。在民間,新娘新郎第二天要拜見公婆,民間就叫“拜舅姑禮”。在皇家叫“朝見禮”,皇后所拜的公公肯定不在了,老皇帝不死,新皇帝也不能即位,拜的只有皇太后。民間傳統婚禮中,新娘要上她婆家的家廟去拜見新郎的祖先。傳統上講,如果新娘在結婚之後沒拜見祖先,就會很不幸,以後就是死了,也不能入婆家的祖墳。皇后也躲不開這個禮,她要去太廟,就是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還有就是宮裏的奉先殿。但這兩個地方只擺着先祖的牌位。景山公園後邊有一個“壽皇殿”,那裏擺着清朝皇帝的畫像,所以清代皇帝大婚的時候,廟見禮一般都到壽皇殿祭拜。

  對國家來講一個最重要的大禮就是要“頒詔”,清代遇到皇帝登基,老皇帝死了,或者其他特別重要的事情,都是要頒詔的,皇帝大婚,對於國家來講也是一件特大喜事,皇帝有妻子了,內宮穩定了,天下太平了。所以一定要對全國發布詔書。頒詔禮是在天安門舉行,詔書提前先擬好,然後抬着詔書到天安門。有宣詔官先用滿語把詔書念一遍,然後再用漢語念一遍。詔書上畫了很多雲朵,所謂雲盤。宣詔完畢,詔書從上面墜下,下邊有禮部官員接着,表示詔書是從天而降,正所謂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詔書送到禮部還要刊刻,下發全國。


  皇帝大婚和民間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皇帝結婚之後,皇后沒有回門禮,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回孃家了,那麼她們怎麼和父母相見?清代創立了一個“會親制度”,每年皇后或皇妃的親生父母可以進宮來看看他們的女兒,但她的兄弟、姐妹就永遠沒有機會相見了。大家都知道《紅樓夢》裏賈元春回大觀園省親,其實是和歷史上有差距的。這些妃子不可能獨自出宮回孃家。只有跟皇帝出巡的時候,才有出宮的機會,但不可能獨自回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