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午,女團成長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式開播,前期宣傳的成功,加之30位出道多年的女藝人的參加,讓節目開播後很快破千萬點擊。然而,就第一集播出的內容來看,節目組打造女團的目標能否實現,着實讓人懷疑。>>>《乘風破浪的姐姐》突然上線,30位姐姐集結
《乘風破浪的姐姐》劇照。
各位來自歌唱、舞蹈、演藝界的姐姐們,個個身懷絕技,在各自領域都有所積累。儘管在節目組採訪中,大部分姐姐都信誓旦旦表明有C位出道的夢想,但如果各位選擇來這檔節目的原因和動機,單純指向做女團,説服力實在有限。
畢竟,節目中表現的是,寧靜可以指揮攝像師給自己取箇中景,伊能靜直言“讓我舒服地坐行嗎?”,黃聖依沒準備好表演前直接要求暫停,金莎開唱前要求聽一下伴奏人聲的音量比……入行多年的各位姐姐們,無法忽略她們的從業經歷、行業地位和工作習慣。當然,同樣讓人無法忽視的是,出道多年的姐姐們,無論唱歌跳舞還是舞台表現力,都有讓人由衷感嘆“不愧是她”的時刻。顯然,這些在真正意義上的女團選秀節目中是很難看到的。
與姐姐們相對應的節目組,也沒有真正按照女團選秀的方式來操作。首先,在比賽規則上弱化了競爭感,雖然有評分規則,但更多時候還是讓各位姐姐充分彰顯個人風格與魅力。這一點,在節目開篇的充滿勵志感的“獨立女性宣言”式的開場文案中充分凸顯。
《乘風破浪的姐姐》劇照。
有意思的是,打分組中女團經理人杜華,從女團選擇的標準出發,諸多評論放大了節目目標和現實的矛盾,甚至字幕都直接打上“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女團標準”。杜華的標準確實是當下女團實際標準——外形養眼、黃金比例、有基本功,還包括不能唱得太好,容易蓋過其他成員。明明大家在《創造101》《青春有你》裏可以接受,但好像到了姐姐們這裏就理解不了了。
女團作為年輕女藝人的出道方式之一,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標準,是因為參加成員都尚未出道,單憑個人能力很難實現市場價值。作為投資方的資本,為了從中挖掘最大的價值,進行打包出道。這一點在姐姐們身上是不存在的,多年資歷早已證明了其個體價值,也深諳自己最大的優勢和弱點。
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如果一定要自我定位成女團節目,本質上可能更接近於一場大型表演類實驗綜藝。姐姐們假裝自己是未曾經過市場檢驗的選手,以女團的規則來重新衡量自己的價值。但這一點,與節目開篇“三十而驪”,彰顯獨立女性的價值取向又有點向左。就像寧靜在節目裏説的那樣,“我還要介紹自己?我這幾十年白乾了?”,姐姐們還要重新衡量自我價值再出道?這幾十年白乾了?倒不如,簡單點,看各位漂亮姐姐變着法兒地在舞台上展現美好,成不成團,不重要。
□紀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