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陵創世界哪十項之最?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八卦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區70公里。

  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這裏綠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成吉思汗是蒙古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統一蒙古諸部後於1206年被推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後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活動,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偉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遊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還給後世留下無數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處,更是謎中之謎,幾百年來人們四處打探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佈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發表後,有關專家學者卻對這個消息的可靠程度表示懷疑。


  成吉思汗祭典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的祭祀活動,簡稱祭成陵。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習俗,最早始於窩闊台時代,到忽必烈時代正式頒發聖旨,規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種祭禮,使之日臻完善。現今鄂爾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襲古代傳説的祭禮。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專項祭奠一年舉行六十多次。祭品齊全,皆供整羊、聖酒和各種奶食品,並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每年陰曆3月21日為春祭,祭祀規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

  成吉思汗之死的推測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經過多年征戰,鐵木真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6歲。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稱其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歷來説法很多。據《蒙古秘史》記載,在出徵西夏前一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併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因成吉思汗因身體不適,考慮退兵。但在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阿沙敢不出言不遜,致使成吉思汗大怒:“他説如此大話,咱如何可回?雖死呵,也去問他。長生天知者!”於是抱病出徵。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而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裏。有學者據此認為,成吉思汗是病重致死。

  此外,曾經於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傳世的著作中卻説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的記載中稱,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最離奇的一個説法見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該書中又説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恩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於《蒙古秘史》上的記載。


  陵墓位置推測及探險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形成了4種説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説:“我死後就葬在這裏。”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寧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裏。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

  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説,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考古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裏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異寶,裏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成吉思汗的陵墓裏可能埋藏着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裏·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説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裏面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佈“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裏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説,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説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説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佈停止考察活動。


  日蒙聯合考古隊語出驚人

  2004年10月6日,英國《泰晤士報》突然報道稱,一支分別來自日本和蒙古的聯合考古隊日前宣佈他們找到了可能打開成吉思汗陵墓之謎的“鑰匙”——成吉思汗的靈廟。如果靈廟身份得到確證,那麼將會在靈廟方圓12公里範圍內鎖定成吉思汗的陵墓。

  該報道稱,10月4日,日蒙聯合考古隊在位於距離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約150英里的阿夫拉加市達爾根哈安村附近,發現一座建在四角形基座上的13到15世紀的靈廟遺址。在靈廟的下方是一座幾乎已成廢墟的石頭平台,在石頭平台的下方藏有許多坑洞,裏面埋葬着許多戰馬的骨灰和遺骨。從戰馬遺骸的數目之眾來看,這座陵墓的主人顯然地位非同尋常。在25米方形的基壇上還發現了作為靈廟遺存的基石和柱穴,因為沒有發現瓦和磚,所以推測土面所建應該是帳篷。

  考古學家們認為,這個石頭平台應該就是陵墓的原始地基。在靈廟內,還發現從上面看為“凸”形的、高約40釐米的石壁,上面有燒火的痕跡。基壇的周圍發現了埋灰和馬骨的坑,認為這是為祭祀成吉思汗而燒馬等“燒飯”儀式的證據,這與中國史書的記載一致。另外,在靈廟的南側,出土了刻有作為皇帝象徵的龍的紋樣的香爐,這則與14世紀波斯歷史書的記載相一致。

  考古發掘隊的負責人之一、日本新瀉大學的白石典之助教授介紹稱,距這個陵墓7英里之內密佈着各個時代的蒙古首領陵墓。種種跡象表明,這裏應當便是傳説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墓。


  兩專家質疑

  對於日蒙聯合考古隊在蒙古國的驚人發現,內蒙古社科院的研究員潘照東和電視劇《成吉思汗》的編劇朱耀廷均提出質疑。

  潘照東認為,發現成吉思汗墓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要有棺槨;其次要有物證,像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東西;再次還要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比如石刻石碑之類的記載。否則,就無法證明是成吉思汗墓。

  潘照東説,位於鄂爾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發現的阿爾寨石窟附近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此處離鄂爾多斯市境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地貌、地名等特徵與《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兒史記》等史料中有關成吉思汗葬地的描述極其吻合。在阿爾寨山的第28號石窟中,有一幅壁畫與成吉思汗的安葬關係密切。潘照東認為,這幅壁畫應該是《成吉思汗安葬圖》。這裏曾是成吉思汗的大後方,駐紮了重兵而且距離六盤山的距離在3天之內完全可以到達。

  朱耀廷認為,僅僅依據日蒙聯合考古隊目前發現的情況,還不足以説明就是成吉思汗墓。據史料記載,當時獨木棺是把橡木中間剖開,然後為了防止木材腐爛解體,用3到4根金箍箍上。如果發現成吉思汗墓地,必須要找到這3根金箍。因為金子是永遠不會腐爛的。還應該有大量的隨葬品,據記載,成吉思汗隨葬的除了武器和弓箭,還應有戰馬和宮女,至於金銀財寶,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但是起碼隨葬的東西應該有。


  陵墓位置的定音之論

  眾所周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有一座規模宏偉的成吉思汗陵。陵內後殿蒙古包式的黃色綢帳內,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夫人勃爾貼兀真的靈柩。在它兩側的黃色綢帳裏,安放着成吉思汗王夫人呼倫和三夫人伊緒的靈柩以及成吉思汗兩個胞弟別力吉台和哈撒爾的靈柩。東殿內安放的是成吉思汗四子託雷及夫人的靈柩。西殿供奉的是象徵成吉思汗九員大將的九支蘇力定,還陳列着成吉思汗征戰時用過的戰刀的馬鞭等物。每年農曆的三月甘一日,五月十五日、九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日,成吉思汗的後裔達爾扈特蒙古人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祭奠活動,場面宏大,十分壯觀。可是對於這座成吉思汗陵,歷來有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這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家。

  2004年9月17日,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舉行的“鄂爾多斯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區內外的專家學者和世代守陵的達爾扈特蒙古人指出,成吉思汗的葬地雖然沒有地下考古的準確印證,但是作為國家意志和民族公祭的成吉思汗衣冠家“八白宮”(亦稱“八白室”),就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作為世界上以守護成吉思汗陵寢為唯一職責的世襲的守陵人達爾扈特蒙古人一直實行着最完備、最權威、最具蒙元特色的祭祀制度。

  與會專家認為,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即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中央直轄的中樞省,允許漢譯為“大汗、帝王陵寢”的“伊金霍洛”之地名,未定在肯特山而定在鄂爾多斯安放“八白宮”的地方,絕對不會隨意,也不許隨意。此外,忽必烈法定的成吉思汗四大祭典最大的一次“查干蘇日克祭典”就在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舉行。700多年來,蒙古族一直把這個傳統的祭奠活動堅持下來。

  這次研討會上,專家們還出示了成吉思汗“天葬”後衣冠放置銀箱人“八白室”的目擊者記載:“成吉思汗靈櫬與大汗皇后靈棺皆以長方形銀棺裝置,外加銅鎖鎖着。”“1956年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園落成後,曾將大汗的銀棺開過一次……七層棺都開了,只見第七層棺內放着一個用香牛皮枕頭裹着一幅成吉思汗全家的畫像。皮枕內裝有何物,因未打開過,至今仍是一個謎。”


  據當地達爾扈特的負責人稱:“多年相傳(皮枕內)是大汗的衣物包着大汗的一塊骨頭。”

  內蒙古文聯原主席、《鄂爾多斯風暴》電影編劇,著名的蒙古族近代史學者雲照光説,成吉思汗逝世時,正值盛夏,為保護遺體,不會用3個月或半年的時間遠路轉運遺體,只會在距六盤山和黃河較近的鄂爾多斯風水寶地安葬。

  寫於1939年、現存於美國亞洲研究中心的《伊克昭盟志》披漏了鮮為人知的元代將領突拔都隨徵記內容,居然證明了雲先生的觀點。此存於鐵質小櫃的殘缺紙書譯成漢文,説“大汗出征突薨,因大汗××××議舉天葬。”“丞相奉汗衣冠寶劍,董沐置七寶箱內(即銀棺)內,使神駝載運擬葬××××。行大漠四十七日……,又行××日至平漠窪地,駝立不行,臣民牽挽亦不動。羣相默禱,寶劍突飛去,衣冠放異彩。臣民以主喜悦,為營葬於窪地高原(即令伊金霍洛),設戍守護……四出覓寶劍,至百里外草地上尋獲,就其地為置寶庫(即今蘇勒定霍洛)四時享祭。”

  蒙古貴族的密葬習俗

  傳説,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着一峯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峯小駱駝,將鮮血灑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他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着那峯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峯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説顯然不是空穴來風。潘照東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潘照東説,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説明靈魂已經附着在這片白色駝毛卜,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家裏。據潘照東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成吉思汗陵最終揭秘

  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中國最後一位蒙古王爺奇忠義先生近日向記者介紹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揭開了成吉思汗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一直受到海內外的關注,這裏每年都要舉辦大祭儀式,蒙古族人視其為聖地,不過,也有人認為這裏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今年78歲的奇忠義老人,曾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副盟長,幾年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職務上退休。在呼和浩特市的家中,老人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

  “外人不知道,位於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並不僅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説。記得1954年大祭靈時,曾開過棺,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眼看過。裏面確實有部分人骨。”記者還參觀了奇忠義家中珍藏的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畫像,畫中共12人,成吉思汗的像與現在流傳在世的形象不同。奇忠義説畫像是從成吉思汗的靈柩中取出的。

  “從蒙古人的習俗和過去信奉的薩滿教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奇忠義説。


  奇忠義老人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六盤山,當時是夏季,氣候炎熱,遺體不可能運出很遠,秘葬在鄂爾多斯境內的可能性很大。”他還告訴記者一個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美麗的傳説:

  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西征西夏時,路經鄂爾多斯草原的包爾陶勒蓋,目睹這裏水草豐美、花鹿出沒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戀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隨從要拾馬鞭時,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發,吟詩一首:“花角金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説:“我死後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盤山逝世後,屬下準備將他的靈柩運回故地安葬,但靈車路過鄂爾多斯草原時,車輪突然深陷地裏,人架馬拉也紋絲不動。這時,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話,於是,就地將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爾多斯草原上,並留下500户“達爾扈特”人守護。

  日本侵略中國時,為保護成吉思汗陵寢,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於1939年把成吉思汗靈柩先後遷移到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1954年4月1日,新中國的中央政府將成吉思汗的靈柩移回鄂爾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園,並將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遺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現在,成吉思汗陵還分別供放着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和其夫人的靈柩。

  “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永遠是蒙古民族的聖地。”奇忠義老人説。

  而成吉思汗陵也創造了10個世界之最:

  1、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2、天驕大營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

  3、氣壯山河是世界上最具蒙古特色的“山”字型門景。

  4、鐵馬金帳是世界上唯一再現成吉思汗鐵騎的大型軍陣。

  5、亞歐版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國橫跨亞歐的疆域圖。

  6、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收藏、展示、研究蒙古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7、長達206米的《蒙古歷史長卷》油畫是世界上最長的油畫。

  8、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以蒙古文字(汗)為造型的建築。

  9、達爾扈特人是世界上唯一近八百年來世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守陵人。

  10、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的成吉思汗祭祀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