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萬病之源,教你如何除濕?
每年夏季多雨的季節一到,天氣變得格外潮濕,再加上高温悶熱,所以大家一般都喜歡吃一些涼菜,或是生冷瓜果之類的零食。其實這種習慣對身體傷害很大,會損傷人體內部的陽氣。從而導致內分泌出現問題,濕氣侵襲體內人就易生病。濕氣是萬病之源,下面我來教你如何除濕,建議朋友們一起學一學吧!
今年40歲的孫先生前天傍晚吃過晚飯後,突然感到頭不可以後仰,頸椎部也鑽心的疼痛,兩手臂也感到痠疼,晚上睡覺開了空調,總感覺一陣陣胃疼,睡覺前還出現了嘔吐,晚上把空調關了,頓感舒服點,第二天到中醫科治療,孫先生告訴醫生,平時非常怕冷,一受涼準感冒,醫生告訴她,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據中醫針灸科主任中醫師介紹,濕氣重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是萬病之源。濕邪侵及人體,留滯於臟腑經絡,易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常可出現胸悶痞滿,肢體困重。濕為陰邪,更易損傷陽氣。脾主運化,其性喜燥惡濕。外感濕邪,留滯體內,常先困脾氣,使脾陽不振,運化失職,水濕停聚,出現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腹瀉便溏等症。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濕氣重嗎?中醫教大家幾個自測方式,看看你身體內濕氣重嗎?
1看體型:中醫認為,胖人多痰濕。因此,體型偏胖、動作遲緩的人多有內濕。
2看舌頭:體濕的人觀察舌頭時會發現,舌苔白膩或厚膩。看舌苔以清晨剛起牀的最為準確。
3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圓柱體、很通暢的,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乾淨。一旦發現大便稀薄、黏膩、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內濕。建議大便後觀察一下馬桶,是否有一些會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因便秘導致的大便不成形,也應該考慮是否有濕氣過大的原因。
4看起牀狀態:有些人早上起牀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着,讓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説明體內濕氣較重。
5工作時,看精神狀態:經常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痠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即説明體內濕氣較重。
那麼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中醫認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要想真正祛除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我來教你幾招,輕鬆除去身體重濁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一招常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除濕功效,既能除濕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 如果着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幾片生薑。
第二招運動出汗
運動出汗能很好的去濕氣。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
第三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着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平時飲食要少鹽,清淡適量,幫助腎排水,另外要戒煙戒酒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四招慎居處,避潮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牀上。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在現實生活當中,濕氣入體以後,整個人有時候就會感覺不舒服,關節難受,而且疲倦沒精神。因為濕氣是萬病之源,所以説以上中醫師教你如何除濕,大家一定要收藏好。平時如果出現濕氣重的症狀表現時,就要及時進行身體調理。可以從體型,舌頭以及大便,起牀狀態,平常的工作狀態等方面看一個人的濕氣情況,如果濕氣重可以常喝薏米紅小豆粥,或是多運動,切忌在潮濕環境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