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數到3”,“數到3”的教育方法雖有效,但傷害小孩也很深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健康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知道,孩子常常會因為自己得不到什麼東西而大哭大鬧,家長好言相勸很多時候都是不管用的。

例如孩子在遊樂場玩不捨得走,家長輕聲勸他不要鬧了,但是孩子完全不聽,使出渾身解數,效果都不好。而很多家長就會在此時説:"寶寶,我數到3,立刻跟我回家,不然我就走了,把你留在這!"孩子聽到之後通常會感到害怕,馬上急忙收起眼淚,站得筆直,聽話地走了。

不需要打孩子,不需要在街上大喊大叫,只要説"數到3!"就有如此強大的效果,馬上令孩子乖乖安靜聽話。

其實,孩子害怕的當然不是數數字,他真正恐懼的是父母的冷眼相待,害怕媽媽發火後對他的懲罰,只好乖乖做好。

"數到3"的教育方法雖然很有效,但是也會給孩子帶來很深的傷害。

321倒數本身就有一種緊迫感,很容易令人感到精神緊張。在倒數的過程中,孩子的精神緊繃着,感到被打壓、被威脅。

"數到3"實際上是一種威脅

"數到3"實際上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威脅,它代表着家長的權威,命令和強制。

家長們常常用威脅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比如"再哭我就不理你了"、"不乖我就把你扔出去"、"不收拾房間的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等等,都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很多時候,家長只是無意中説出這些話,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聽話做事,但是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威脅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記得小時候媽媽也會對我説:"哭什麼哭,再哭就不要你了!"我看着媽媽兇狠的眼神,真的很害怕,雖然耍賴是收斂的,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我還是心有餘悸。

威脅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方式,它立竿見影,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掙扎和痛苦。

孩子因為年齡小,經常耍無賴,沒有節制地玩耍、發脾氣,家長就會通過威脅的方式來讓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式對孩子而言是內心永遠揮之不去的一種陰影。

"數到3"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愛嚇唬孩子,説出'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其中一個回答是:我被這種方式嚇到不敢關燈睡覺,門要開着,聽着爸爸媽媽看電視的聲音才能睡着。起牀看不到爸爸媽媽就哭,哭到睡着醒來還沒見人,我就繼續哭。

威脅孩子會在短時間內讓孩子乖乖聽話,但是長此以往,這樣做會削弱家長的權威,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和依賴。

生活在不斷威脅中,孩子很容易失去安全感,還很有可能會產生叛逆和迎合兩種扭曲的心理。

家長經常性威脅孩子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孩子內心會恐懼、缺乏安全感,甚至不敢再產生不服從的想法,凡事都想着依靠父母,變得缺乏獨立性,內心安全感缺失。

1、學會威脅,反過來威脅他人

孩子的天性就喜歡模仿,當他看到父母的行為之後,孩子第一反應就是原來可以這樣與他人説話。他會在腦海中形成一種印象,以後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照搬父母的做法,用其他方式威脅他人,來得到好處。

而且,父母威脅孩子,那麼孩子在處理問題時,也會用同樣的威脅語去對待父母。"數到3"的教育效果就大大的減弱,到最後孩子不相信父母説的話了。

2、容易養出孩子焦慮的性格

"數到3"是家長單方面下的結論,家長只希望孩子乖乖照辦,但是沒有給孩子機會表達他自己的想法,自然就能瞭解孩子的情緒。久了,孩子委屈的情緒就慢慢積累。

當你喊出"1——2——"的時候,孩子常常在賴皮,還是不是討價還價,拖拖拉拉。在此過程中,緊張、害怕的情緒也向孩子襲來。

孩子不斷受到惡性的壓力,會使他形成容易焦慮的性格,在"3"後的責罵和懲罰,也讓孩子處於焦急不安的狀態中,變得脾氣急躁。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寫道:"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與孩子正面溝通,耐心引導孩子,而不是威脅、恐嚇。

温和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用"數到321"來威脅孩子,為了最快達到目的,卻不知傷害了孩子的情感。這些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在孩子長大之後,依舊揮之不去,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一定是每個父母都不想要看到的情況。

實際上,温和的疏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温暖有愛的相處方式或許見效沒有那麼快,但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有着更加長遠的益處。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煩各種各樣的錯誤,出現問題之後,父母應該耐心地面對問題、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用自己的耐心和細心對待孩子,給孩子認真的人生建議,指導孩子明白道理、完善自我。

1、正確發泄自己的情緒

現在很多父母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加上要教育孩子,心理焦慮更加嚴重。工作回家後,一身疲憊,父母當然不想看見不聽話的孩子在自己的耳邊吵吵鬧鬧。

很多人錯誤地把孩子當成發泄情緒的對象,就算對不對孩子大喊大叫,也用了威脅來讓孩子聽話。

很多時候,父母的情緒失控並不是由孩子頑皮的行為引起的,而是因為其他的事情,比如工作不順利、與伴侶吵架、錯過飛機等等。那麼,孩子不乖就成了引爆情緒的導火索。

首先,家長要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正確地消化和化解它。不要放大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不要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才忍不住爆發。

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回避一下,冷靜情緒,把負面情緒釋放出去。

2、巧用正向的溝通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用成年人的思維來看待孩子的行為。有時候你覺得不足輕重,但是在孩子心裏就是一輩子的陰影。

然而,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的時候,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要懂得和孩子進行角色互換,主動去感受孩子的情感,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想想:他會不會感到悲傷、以後長大了會覺得媽媽在欺騙他嗎、會不會真的當真了……

錯誤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內心矛盾,給孩子造成打擊和傷害。正向的溝通方式就是與孩子一起把問題攤開來講,有一説一。

在一檔節目中,包文婧的女兒餃子怎麼都不肯吃飯,張歆藝説了一句:"佩奇也是這麼吃的",孩子就立刻吃了起來。

比起説:"下一頓也別吃了,餓死算了。"家長更應該曉之以情,正面與孩子溝通。孩子也會更加願意接受這樣的説教方式。

孩子因為害怕而服從父母的命令,這不是教育的目的,家長要用正面的教育方式解決問題,要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從中學會表達自我、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