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要説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無疑就是:躲貓貓!日本京都大學做過一項普遍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從古至今,無論是中國、日本還是其它西方國家的孩子都非常喜歡玩躲貓貓遊戲。

英國的一部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對300個家庭關於最能逗笑寶寶的遊戲做了調查,結果顯示:在5種小遊戲中,70%的寶寶會被躲貓貓這個遊戲逗笑,躲貓貓遊戲以壓倒性的方式勝出。很多大人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在他們眼中這麼無聊的遊戲,孩子卻玩得非常開心?爸爸媽媽們可別小看了躲貓貓這個小遊戲,其背後隱藏的兒童心理學,很多人都不清楚。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為什麼寶寶對“躲貓貓”情有獨鍾?

1、讓寶寶感知情緒變化

長島大學心理學家戴安·蒙塔古博士與羅格斯大學心理學家阿琳·沃克-安德魯斯博士曾經通過''躲貓貓''遊戲研究寶寶在4個月時的某些特性。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研究結果發現:當成人面部表現出不同情緒時,寶寶觀察的時間長短也不同。2個月的寶寶很容易被逗笑,而且持續時間很長,4個月寶寶起初會被逗笑,但是發現大人都是一個表情時,笑的時間會逐漸減少。寶寶會從躲貓貓這個遊戲中,逐漸產生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性,從而做出一些反應。

2、是寶寶探索世界的開始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躲貓貓遊戲是寶寶認識“客體永久性”這一概念的有效方式。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孩子在躲藏的過程中會思考,哪些地方容易被抓,哪裏可以隱藏自己,而在尋找的過程中,還會學習通過媽媽發出的聲音或者環境變化來判斷媽媽的藏身之處。

這一概念讓寶寶不斷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發揮大腦的想象力,同時又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增強孩子自信心與掌控力

小一點的寶寶對躲貓貓這個遊戲剛開始感受到的可能僅僅是愉悦感,但是隨着逐漸成長,孩子會選擇自己掌控節奏,自己決定被看到的時間及地點,增強了寶寶的自信心與掌控感。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為什麼寶寶在躲貓貓時經常“掩耳盜鈴”?

寶寶在2歲之前,媽媽可能會用“捂臉”的方式逗寶寶,但是當孩子能自由行動時,就開始玩起了躲貓貓遊戲的升級版——捉迷藏。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這個時期的孩子真是特別可愛,大人們總會被他們惹得哭笑不得,因為很多孩子在6歲前捉迷藏的方式是這樣的: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在他們看來,只要把自己的小腦袋遮住了,爸爸媽媽就看不到我了!

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這樣“掩耳盜鈴”的舉動呢?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孩子在2-6歲這一時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自我意識強,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心理學家皮亞傑用“三山實驗”證明了這一觀點:

皮亞傑在桌子上放置了三座山的模型,讓孩子從四個角度觀察山的模型,然後面對模型坐下,在對面放置一個玩具娃娃,拿出四張模型照片,要求孩子從中選出玩具娃娃這個角度所看到的模型圖片。

實驗結果發現,幼兒並不能正確選出娃娃角度所看到的照片,只理解自己所看到的。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躲貓貓的時候,會認為把自己的頭遮住,媽媽就找不到自己的原因。

寫在最後:

帶孩子體驗各種新奇有趣的活動是有益的,但是一定要保證安全的前提,在和孩子躲貓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所接觸到的地方沒有危險物,並且不能讓孩子脱離自己的視線。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4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躲貓貓”時,為什麼只藏住小腦袋?看似無聊其實一點不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