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贏得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育兒觀,值得借鑑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健康

身為父母者,對自家孩子都寄予厚望的,父母對子女都是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長大後能夠有出息和取得一番成績,所以,為了能把孩子培養好,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保持着積極的心態,父母也為了孩子的教育,保持着積極的心態,不少父母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落後於同齡的孩子。

讓孩子在長大後能更有競爭力一些,會從小就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或者從小就讓孩子多看書,養成看書的習慣,而一個孩子長大後是否成才,除了和孩子自身的努力有關,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也息息相關。

有數據顯示,在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總人數中,德國以一百多人的總數排列第三名,在排行榜中取得了季軍的榮譽稱號,那麼德國人為什麼能這樣有出息呢?其實,德國本身人口的總基數就不算多,差不多8千多萬人口,別看人口不多。

德國卻還贏得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真的很讓人驚歎,引起了不少人的困惑,難道德國人能拿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真的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比其他人智商高和聰明嗎?

其實,不是的,這與德國人的教育理念是有一定關係的,德國的教育理念,也被別的國家的父母模仿,他們能把孩子培養得這麼成功,他們教育孩子的育兒觀,真的值得借鑑和學習,在不少德國父母看來,孩子的成長髮育是有一定規律的,父母在孩子不同的年齡就該讓孩子做不同的事。

1. 很少玩手機

德國人很少玩手機,很少出現抱着手機玩不放下的情況,就算是在公交和地鐵上等這類公眾場合,也不少人捧着一本書或一張報紙看,而不是全車的人都低頭捧着一個手機刷,特別是小孩就會這樣做。

2. 從小就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

德國父母從小就很注重對孩子讀書習慣的培養,在不少德國父母看來從送送孩子去興趣班或早教班,都不如每天陪着孩子閲讀重要,不少父母在孩子還沒出生就選好了書,等孩子出生後,就把書當禮物送給孩子。

3. 注重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

德國父母是很注重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不少父母在孩子犯了錯後,父母會讓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拒絕,父母不會強迫孩子道歉,會代替孩子道歉,父母覺得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慢慢自然也會改正了。

4. 重視對孩子品德,但不依賴教

德國父母是很重視對孩子品德,但不依賴教,不少父母看來想讓孩子養成好的品德靠教,是行不通的,感染和薰陶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父母要麼用自己的行為我影響孩子,要麼多給孩子講品德榜樣的故事。

5. 注重對孩子獨立思考的培養

德國父母是很注重對孩子獨立思考的培養,對孩子不什麼都包辦,也不死盯着孩子的學習成績。

6. 覺得身教比言傳重要

德國父母覺得身教比言傳重要,如果父母自己都沒做到,給孩子樹立了壞的榜樣,還要求孩子懂事,孩子肯定不會服氣的。

7. 覺得能力培養比成績重要

德國父母覺得覺得能力培養比成績重要,父母覺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孩子擁有獨立性很重要。

8. 經常讓孩子親身體驗,感受大自然

德國父母不會讓孩子待在家死讀書的,經常讓孩子親身體驗,感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