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小學生不做作業被爸爸丟墳地,網友:家長自己待一夜試試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當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時,家長都會怎麼教育孩子呢?
大部分家長可能會選擇口頭教育孩子,不排除有的家長情緒比較激動,會責罵孩子甚至動手打孩子。
可有這樣一位家長,雖然沒有打罵孩子,卻用了更為激烈的手段來教育孩子,並差點付出慘重的代價。
前段時間,浙江台州的民警接到家長報警電話,説孩子在太公家走丟了。可是等民警趕到現場後,才發現所謂的“太公家”竟然是太公的墳地!
原來,報警的這位父親因為上小學的兒子不好好寫作業,一氣之下把兒子帶到半山腰上的太公墳地罰站。為了不讓兒子亂跑,他還拿走了兒子的鞋子,堵在下山的路上不讓兒子下來。
最終在數名警察幾十分鐘的搜索下,終於找到了孩子。找到的時候小朋友還光着腳,一邊哭一邊抖。
“這家長有病吧,也不怕嚇到孩子,精神和心理出問題又來後悔。”
“這也太嚇人了,家長怎麼不自己待一夜試試呢?還把孩子鞋脱了堵在路口,家長跟這孩子有仇?”
“太狠了,欺負孩子還浪費警力,有沒有想過這樣做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對於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大部分網友都留言表示譴責和不理解。那麼,家長的恐嚇教育究竟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危害?
1.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創
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做過一個臭名昭著的“小艾伯特實驗”。
他以8個月大的人類嬰兒小艾伯特為實驗對象,想通過實驗驗證外界刺激對人的行為能夠造成長期影響。
在實驗中,華生先讓小艾伯特接觸了小白鼠。小白兔、小白狗等白色的、毛茸茸的非常可愛的小動物。
受到這種聲音刺激,小艾伯特表現得很害怕。此後只要他一和小動物接觸,華生就會用這種可怕的聲音控制他。
時間一久,小艾伯特不僅恐懼和小動物一起玩耍,連看到白色的衣服,聖誕老人的白鬍子都會感到恐懼和害怕。
結果,實驗對象小艾伯特本人因為腦積水在6歲就離世,被華生親手教育出來的孩子成年後無一例外患上抑鬱症,或是吸毒或是酒精成癮,普遍一生潦倒。
而因華生的實驗理論,當年的美國還有近千萬的兒童,在父母的忽視或恐嚇教育下長大,並且留下了深重的童年創傷。
家長的恐嚇教育,還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被爸爸丟在太公墳地的這個小男孩,極有可能在回家後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相關症狀。
對於只有十幾歲甚至幾歲的孩子來説,他們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難以應對這種程度的恐嚇。
而且看這位父親的做法,類似的懲罰極有可能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身心都受到影響,安全感也快要消失殆盡了。
家長的恐嚇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賴。
父母本應該是孩子們無條件信任的人,也應該是無條件呵護孩子的人。可是把孩子丟在墳地的爸爸,卻親手毀掉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和依賴。
有的家長恐嚇孩子時,喜歡用特定職業的“權威性”來恐嚇孩子聽話。
比如,我們經常能聽見有些家長對孩子説:
“你再不聽話,我就打電話讓警察把你抓起來!”
又或者是對孩子説:
“你再這樣,我就讓你們老師揍你!”
然而當孩子一個人在外面遇到意外情況時,往往又是這三種職業能夠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
所以如果家長一直用這種方式恐嚇孩子,就會讓孩子對這幾種職業心懷恐懼甚至是怨恨,即便真的遇到危險也不敢向他們求助。
作為一位母親,兜媽在看到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時,實在是出離憤怒。
把光着腳的孩子一個人放在深夜的墳地裏,且不説這麼做會讓孩子多麼地害怕,從安全角度考慮孩子極有可能被毒蟲咬傷,甚至是在慌亂中跌下山崖。
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作為家長,都絕不應該用這種激烈和危險的手段來教育孩子。
而我們作為家長,也該從這對父子身上吸取經驗和教訓,避免用同樣的方式傷害到我們的孩子,或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親情。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