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期間,孩子原本的學習、生活狀態發生變化,隨着孩子外出運動減少,滿滿的精力和熱情無處釋放,參與家務勞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釋放精力,鍛鍊動手能力,更有利於孩子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辛苦,促進親子關係温馨和諧。這段時間,家長們該如何通過生動、新鮮又有創意的勞動教育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明白勞動創造幸福的道理呢?
上海家長學校日前邀請上海市勞動模範、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同濟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小學書記兼校長王建芳,以“在勞動中成長,生活因創造而幸福”為題,與家長分享家庭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方法,吸引了10.7萬人次在線學習。
打破“思維窠臼”,勞動不僅是簡單的掃地洗碗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人世間》中,周家的3個孩子從小性格迥異,各有所長,成年後在不同領域的崗位上通過勞動和努力奮鬥實現各自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周家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明白勞動的價值,培養他們在工作中踏實奮鬥、肯付出願奉獻的勞動精神,傳承給孩子一筆豐厚的人生財富,充分展現了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無論資質如何,只要努力勤勞善良,世間的每個人都能尋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發揮自己的才能。” 王建芳引用了《人世間》原著作者梁曉聲的話來強調劇中周家子女的經歷讓人們看到家庭在勞動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薰陶誠實正直的人生態度,傳承勤勞簡樸的家風家訓,啓迪奉獻奮鬥的勞動精神。孩子不僅需要學習文化知識,更需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勞動正是全方位育人、五育融合育人的最大路徑最優路徑。
提到勞動教育,不少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學校,但就勞動教育而言,家長的言傳身教更為重要,疫情期間居家生活,家庭更應成為勞動教育的“主戰場”。在生活中,有些家長沒有重視孩子勞動教育,包辦了家中一切勞動事務,使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家長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如何幫助孩子扣好勞動教育的扣子,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呢?在王建芳看來,家長應當建立“立德樹人、以勞樹德”的思想,打破傳統的“思維窠臼”。勞動不僅只是掃地、洗碗等簡單家務,學習養花種草,美化家居,嘗試做一道美食,改善生活,幫助長輩完成一次網購等,對孩子來説都是精彩有意義的勞動。
疫情期間,居家生活讓家長既要兼顧工作和生活,還要照顧孩子輔導功課,如何開展家庭勞動教育讓家長有些發愁。對此,王建芳王給家長支招: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社區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包括參與問題討論、設計解決方案、落實具體行動、總結反思結果等。同時,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開展個性化智慧勞動,既培養孩子跨學科綜合實踐能力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能力,也提升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激發孩子用智慧和汗水造福家庭社會的勞動精神品質。
循序漸進培養,讓孩子明白生活因勞動而快樂
在王建芳看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家長們可以循序漸進,逐步幫助孩子建構三種層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勞動習慣與自理能力。家長可以從小處入手,堅持長期培養,比如讓孩子養成每天整理鉛筆盒、書包等學習用品的習慣;有計劃地添置文具、圖書。家長亦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跟孩子共同制定勞動訓練計劃,長期堅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勞動習慣與自理能力。
“家裏的事情幫着做”,培養孩子主動擔當的勞動責任感與勞動能力。家長一方面要明確家務勞動責任分工,不斷激發孩子主動承擔家務的勞動責任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另一方面要做到既要不斷示範,又要不斷放手,讓孩子在勞動鍛鍊中學會承擔責任。同時,家長要保持足夠的耐心、理解來引導孩子反思總結勞動的成果,從而讓孩子在掌握家庭日常管理基本常識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增進親子關係和家庭親情。
“集體的事情積極做”,培養孩子樂於奉獻的公益態度與勞動精神。王建芳分享了同濟附小著名的家長義工團活動“一米守護”的故事:家長們不論颳風下雨,每天輪流在校門口做義工守護孩子安全,在家長志願服務的感召下,孩子們也組建“苗苗志願服務隊”,開展“汽車公園垃圾清除”等各類志願者行動。通過參加集體勞動培養孩子在勞動中鍛鍊自我、管理自我、發現自我,體會到主動奉獻的光榮、同伴合作的重要以及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明白生活因勞動而快樂的意義。
作者:王星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上海開放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