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0年兒科醫生吐真言:帶娃就診前,做好5項準備,事半功倍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健康

去兒科看病,常年如趕春運,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

終於排到了,進去後卻總跟醫生溝通不好!

要麼説了一堆,被醫生打斷重新問;要麼醫生問一些細節,想不起來。

然而家長給醫生提供的信息,對判斷寶寶病情來説又至關重要。

畢竟孩子小,表達不好自己的感受,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代言人”。

那麼,怎麼説才能讓醫生更快了解娃的病情呢?

科大大專門跟坐診的專家聊了聊,聽聽他們是怎麼説的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1

就診前做好這5件事,看病效率翻倍!

1、及時記錄寶寶病情

醫生詢問細節時,也方便查看回答。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可以參考下圖: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觀察孩子一般狀況(吃喝、精神、睡眠、大小便)

記住:不要跟其他孩子比,而是跟娃平時的狀況比。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儘量提前預約,避免頻繁更換醫院

支付寶、微信小程序或醫院公眾號等等,一部手機就能搞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4、帶孩子看病首選兒科

一般18歲以下,都建議掛兒科會更加專業也更安全

但因部分醫院規定和系統存在差異,有些醫院兒科只負責到14歲,所以14-18的孩子,初次到陌生醫院就診,要提前問清楚。

5、帶上病歷本、社保卡或父母身份證等

如果是複診,帶上前一次的檢查單、化驗單、處方、病歷等。

如果孩子住過院,帶上病情檢驗單、疾病診斷書等,供醫生參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

這樣説,醫生更容易瞭解病情!

1、描述病情簡潔,不要流水賬

不説跟病情無關的話,醫生才能抓住重點做判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描述時少用虛詞、多用數據

什麼是虛詞?

“大概”、“好久”、“一直”、“很多”、“從來”等等,這類籠統的、模稜兩可的描述都算。

要多用數據,比如發燒多少度,咳嗽了幾次,腹瀉了幾次等,數量化描述。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説吃過什麼藥,吃完後有無變化

比如孩子發燒,有沒有吃退燒藥,吃了哪種退燒藥,吃完後有沒有退燒,多久退燒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醫生了解完病情,會有個初步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對此,專家提醒寶爸媽們,還要注意下面3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最後,專家還説了一句話:家長的玻璃心,往往比孩子的病痛更可怕!

孩子生病,寶爸媽難免着急,但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冷靜。

因為孩子生病時,不會自己跟醫生講,只能向我們救助。

所以少帶情緒,客觀描述,幫助醫生更快了解娃的病情,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