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世界衞生組織指南實施與知識轉化合作中心和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指南與標準研究中心主辦的2022年度中國指南/共識科學性、透明性和適用性評級結果(STAR)正式公佈。
由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華山)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董強教授和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趙性泉教授牽頭,上海卒中學會、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共同組織相關學科眾多專家編寫的《通心絡膠囊在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病臨牀應用的專家建議》在本次評級中獲評年度“共識制訂透明獎”。
“STAR”是什麼?
2021年,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指南與標準研究中心聯合世界衞生組織指南實施與知識轉化合作中心,針對現有臨牀實踐指南評價方法和工具的條目覆蓋面不足、驗證不充分、維度單一和評價工作量大等問題,組建了指南科學性(Scientificity)、透明性(Transparency)、適用性(Applicability)的評級(Rankings)工作組(簡稱STAR工作組),研發了全面的“STAR”評級工具,旨在為醫務人員遴選和應用高質量指南提供參考。
此次評級共納入2022年期刊發表的334篇中國指南和1143篇中國共識,再由各專科委員會自行推選出最佳指南或共識以及TOP 300指南和共識。
首部腦血管領域通絡藥物《專家建議》
指導臨牀規範診療
《通心絡膠囊在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病臨牀應用的專家建議》(以下簡稱《專家建議》)是中國首部腦血管病領域通絡藥物臨牀應用專家建議,於2022年10月正式發佈。
作為中國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代表性中成藥,通心絡膠囊上市20多年來在臨牀中得到廣泛應用和認可。為使神經科臨牀醫生能夠更充分了解並在臨牀工作中規範應用通心絡膠囊,基於現有文獻證據並結合專家討論意見和臨牀使用經驗,《專家建議》對通心絡膠囊組分及其在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機制與臨牀應用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並提出以下建議:
(1)動脈粥樣硬化:應用通心絡膠囊可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情況,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Ⅱa級推薦,A級證據);
(2)腦卒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用通心絡膠囊可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可能降低其長期腦血管事件複發率(Ⅱb級推薦,B級證據);
(3)心血管疾病:通心絡膠囊可以在血小板高反應性的急性冠綜合徵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與常規雙聯抗血小板聯用,在臨牀中對二級預防可能有效(Ⅱa級推薦,B級證據);
(4)臨牀應用安全性:通心絡膠囊治療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單獨使用化學藥物,各類型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相當,總體來講安全性可接受,用於臨牀治療安全(Ⅱa級推薦,B級證據)。
榮獲四項國家大獎
通心絡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通心絡膠囊是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等疾病的專利藥物,是國家醫保甲類品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相關科學研究及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四項國家科技成果大獎。
2000年,通心絡膠囊組方原創研究“通心絡治療冠心病的研究”獲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肯定了通心絡膠囊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突出的治療效果。
2006年,通心絡膠囊理論研究“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絡病理論指導的通心絡膠囊獲得充分肯定。
2007年,通心絡膠囊生產工藝提升研究“蟲類藥超微粉碎技術(微米)及其應用研究”獲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微米技術的應用,使通心絡膠囊對心腦血管病的防治效果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2019年,以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梗無再流及缺血性腦卒中微血管損傷相關研究為主要內容之一的“中醫脈絡學説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得年度生命科學領域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分別從理論、機制、臨牀三個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的重大突破。
通心絡膠囊自上市以來先後圍繞心血管、腦血管等疾病開展了一系列醫學研究,積累了大量循證證據。目前,通心絡膠囊已先後獲《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中國多學科微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等26部心腦血管疾病指南/共識推薦。為臨牀專家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用藥依據和指導性建議。
據悉,通心絡膠囊未來將繼續開展多項高質量臨牀研究,尤其是針對不同病因的腦卒中患者,如伴有顱內動脈狹窄或伴有小血管病變的腦血管病患者二級預防方面的研究。期待其能夠獲得更多的臨牀證據,進一步指導臨牀用藥,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