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牀又哭又鬧?6招教你高效趕走寶寶"起牀氣"
最近,上海氣温開始大幅下降,寒冬即將來臨。隨着天氣變冷,孩子早晨起牀也成了父母為之頭疼的事情之一——叫不醒、起牀磨磨蹭蹭、發脾氣、哭鬧大喊……叫孩子起牀簡直鬥智又鬥勇!孩子的“起牀氣”究竟能不能糾正?
你還在使用這些錯誤的叫醒方式嗎?
一些爸爸媽媽認為,要讓孩子快速起牀,就必須用“乾脆利落”的方式喚醒。比如用驚醒的方式,直接切斷孩子清晨的“啓動過程”,強迫TA立即恢復意識。這種粗暴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糟糕的影響,比如產生破壞情緒、衝動易怒、心情低落、反應遲緩、注意力渙散、易攻擊人、冷漠麻木等一系列神經或心理問題。
爸爸媽媽們可以對照一下,以下幾種常見的錯誤喚醒方式,你有沒有“中招”呢?
1、憤怒地衝進房間大喊“都幾點了還不快起來!”
留戀被窩,留戀潛意識夢境,其實是人的共性。在孩子還不清醒時,就使用指責性的叫醒行為、語言,很容易把TA睡眠的安全感奪走,讓孩子心情低落,出現情緒問題。
2、一把拉開孩子的被子
這種方式不僅嚴重摧毀孩子的睡眠安全感,還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神經系統,突然間產生的温度變化,也會讓孩子四肢僵硬。所以不建議家長去移動孩子睡眠中曾經抱着或蓋着的任何東西,那是TA建立安全感的環境。/3、粗暴地拍打孩子的身體
叫醒時,粗暴的“拍打”,是極具殺傷力的。孩子在潛意識的控制下,對於突然出現的身體“襲擊”,除了會嚇一跳外,可能還會出現情緒與動作上的“反擊”,產生攻擊性行為。
4、反覆嘮叨,不斷叫喚
有些父母會使用每過5分鐘叫早一次的方式,看似是給了孩子一些“啓動時間”,但其實孩子在完成切換和啓動的過程時,不斷被叫醒打斷,每一次都要重來,反而越叫越起不來。
5、使用各種生活噪音叫醒
有些父母不會特意去叫醒孩子,而是用自己起牀之後產生的噪音來吵醒孩子,比如洗臉刷牙聲、臉盆摩擦聲、交談聲、清掃聲等等。這種方式雖然不會驚醒夢中人,但會讓孩子極度反感,因為在切換啓動的過程中,腦部的工作不斷被噪音打斷,不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完成,導致只能煩躁地醒來,產生“起牀氣”。
如何“消滅”孩子的起牀氣?
完善睡眠習慣
許多孩子起牀難,其實是因為睡眠時間沒有達到需求,致使脾氣暴躁、焦慮等不良認知情緒反應出現比率增多。因此,杜絕起牀氣的重要一步,就是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熬夜、睡眠時間不固定、無規律、睡前飲食過量等等都屬於不良習慣,會影響睡眠質量,故而需要避免。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SF)的建議,嬰幼兒每天推薦的睡眠時長如下,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0-3個月:14-17小時
4-11個月:12-15小時
1-2歲:11-14小時
3-5歲:10-13小時
6-13歲:9-11小時
改善睡眠環境
孩子在睡眠過程中,很多外界因素也會影響睡眠的質量,比如房間內温度過冷或過熱、長期開夜燈產生依賴、外界聲音過於嘈雜、蚊蟲叮咬等等。此外,還應該注意,牀墊不宜過硬或過軟、枕頭不宜過高。這些細節決定了能否為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優秀的睡眠環境,也同樣有利於緩解起牀氣。
改變喚醒方式
適合的喚醒方式能夠成為孩子一天生活的美好開始,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以下方式喚醒孩子,當然,每個人清晨腦部啓動的時間不相同,有的孩子只需要五分鐘,有的孩子可能長達二十分鐘……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這個時間,決定去叫孩子的時間點,給予TA充分的起牀準備時間。
1、使用光線叫醒
如果家裏有可調光的枱燈,可以嘗試逐漸調亮。光線會喚醒視覺系統,由它傳遞信號給潛意識,並叫醒腦部,啓動四肢,這是最自然的一種醒來方式。如果家裏沒有這樣的枱燈,也可以嘗試緩緩地安靜地拉開窗簾。
2、使用早飯香氣叫醒
把香噴噴的早飯悄悄放在牀頭櫃上,香味會通過孩子的嗅覺系統,給大腦温柔地傳遞“該起來吃飯了”的信號。
3、使用音樂叫醒
選一些舒緩的樂曲或者特殊的環境音,比如清脆的鳥叫聲,潺潺的小溪聲等,並用小一些的音量,通過聽覺系統傳達信號給腦部。
4、輕撫、輕喚叫醒
對於那些睡得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但一定要温柔輕緩,撫摸的順序從手開始,然後到小臂、上臂、臉頰……如果被子蓋得厚,就隔着被子觸碰手部或小臂。當孩子睜眼時,微笑注視TA,説聲“起牀嘍!”。
5、堅持使用同一個方式叫醒
當父母找到一種適合且有效的叫醒方式時,請堅持一直使用,不要隨意變換方式。固定對孩子進行叫醒的模式,形成習慣,不僅每次都能成功地叫醒TA,而且還能培養孩子與父母間的親密關係。
6、設計充滿趣味性的起牀任務表
這個方式能讓起牀這件事變得更有儀式感,當孩子順利執行時,加以適當的獎勵措施。一旦起牀這個過程變得富有吸引力又令人期待,自然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牴觸心理。
需要提醒的是,我們要正確區分孩子單純的起牀氣與異態睡眠。當發現孩子長期在起牀時具有激烈的、多次發作的異常行為,比如狂躁、行為怪異、大喊大叫、甚至是暴力舉動,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並且在清醒後對此意識模糊,這種情況建議爸爸媽媽們帶孩子及時就醫。
【來源:上海科學育兒指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